以“四板”建设赋能“双循环”战略

2020-07-23 02:19张为付胡雅蓓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28期
关键词:双循环短板韧性

张为付 胡雅蓓

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今年5月中央首提“国内国际双循环”,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双循环的战略方向和总体要求。从总体要求可见,科技创新、结构调整、风险防范和扩大内需是现阶段双循环战略关注的重点。要加快形成双循环新格局,必须抓好科技短板、链条长板、风险挡板、民生底板这“四板”建设。

要补齐科技创新短板,以科技创新赋能双循环发展战略。主要应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集成创新三方面重点发力:一是注重基础研究能力建设,加强原始创新。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优化国家基础研究支持体系,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深化基础研究国际合作。二是围绕产业链开展技术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全面梳理现有产业链在关键环节和核心零部件方面存在的技术短板,以“补链、强链、延链”为重点,延伸产业研发的上下游链条。三是抓住系统集成创新的关键点,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明确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功能定位,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创新模式。

构建双循环新格局,要拉长长板,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竞争力。一是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打通产业链内循环。有效释放中国大市场、新基建的内需潜力,通过消费和投资升级,畅通国内大循环。二是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提升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对目前中国已具备优势的产业链领域,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技术提升工程,巩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三是推动产业集聚集约,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链主”作用,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助推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

应对国内外出现的风险和挑战,中国必须增强经济的韧性和弹性,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一是增强产业链韧性和弹性。提高中国产业链的韧性和弹性,应高度重视产业链的完整性与供应链的便利度,畅通从原材料加工、中间产品生产、制成品组装、销售服务等产业链各个环节。二是建设风险预警、防范和应对体系。坚持风险防范为先为重,全面排查产业链的风险点和隐患,在重点行业领域建立必要的产业备份,从源头上防范重大风险。三是加强国际协调合作,共同维护全球经济安全稳定。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与扩大国内国际产业链合作,一体化应对全球价值链重塑挑战。

通过社会政策托底民生,恢复和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构建消费内循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创造高品质生活。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构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扩展居民收入来源;完善社保体制,兜底民生保障底线。

猜你喜欢
双循环短板韧性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执行“强制休假”还需“补齐三个短板”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补齐短板 建好“四好农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