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例红皮病临床分析

2020-07-27 01:53李园园施东雯孙淑娟邵丽芳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红皮甘草酸银屑病

李园园, 施东雯, 孙淑娟, 邵丽芳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北京 100142)

红皮病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皮肤病,发病率约为0.000 1%~0.000 2%[1],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为了解红皮病常见的病因、诱发因素、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本研究对我科收治的165例红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165例红皮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红皮病的诊断标准[2],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合并症、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疗效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疗效判断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皮损完全消退;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皮损消退70%~<100%;好转:临床症状部分消失,皮损消退50%~<70%; 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皮损消退<50%。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165例患者中男116例,女49例,男女比例为2.37 ∶1;年龄7~94岁,平均(53.46±18.58)岁;其中≤20岁10例(6.06%),21~40岁27例(16.36%),41~60岁57例(34.55%),>60岁71例(43.03%);入院前病程14天~40年,平均(3.93±7.21)年。20例患者因反复发作3次以上住院。

2.2 病因

继发于其他皮肤病154例(93.33%),药物过敏5例(3.03%),肿瘤2例(1.21%),不明原因4例(2.42%)。详见表1。

表1 165例红皮病患者病因分析Tab.1 Etiological analysis of 165 patients with erythroderma

2.3 诱发因素

有明确诱因者110例:不规则应用糖皮质激素50例(30.30%);口服中药26例(15.76%);外用刺激药物8例(4.85%),包括中药外洗5例、药酒2例、绵羊油1例;上呼吸道感染6例(3.64%);口服偏方5例(3.03%);停免疫抑制剂4例(2.42%);其他11例(6.67%),包括饮酒6例、日晒2例、食用海鲜、光疗及情绪波动各1例。

2.4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所有患者皮疹面积均超过全身体表面积90%。76例(46.06%)急性发病,皮损以全身弥漫潮红、水肿、渗出为主;89例(53.94%)亚急性或慢性发病,以皮肤弥漫性肥厚、潮红、糠秕样脱屑为主。部分患者伴有发热、粘膜损害(口腔粘膜破溃、糜烂)、浅表淋巴结肿大(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至少一个部位肿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指(趾) 甲改变(混浊、增厚、凹陷、顶针样改变、脱落)等。实验室检查异常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及肝肾功异常等,详见表2。

表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异常情况分布Tab.2 Distribution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laboratory abnormalities

2.5 其他检查

心电图异常26例(15.76%):窦性心动过速10例,窦性心律不齐4例,室性早搏4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左室高电压2例,T波改变、短P-R间期、Q-T间期延长各1例。胸片异常28例(16.97%):肺部炎症15例,间质性改变5例,肺纤维化2例,左侧胸腔积液2例,双侧胸膜增厚粘连2例,肺结节1例,肺癌1例。腹部超声异常47例(28.48%):脂肪肝21例,肝囊肿9例,肾囊肿7例,肾结石5例,胆囊息肉2例,脾大、肾功能不全、肝血管瘤各1例。

2.6 皮肤组织病理及骨髓穿刺

50例行组织病理检查,其中24例(48.00%)为非特异性皮炎改变,9例(18.00%)符合银屑病改变,7例(14.00%)符合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肤病改变,3例(6.00%)毛发红糠疹,3例(6.00%)副银屑病,2例(4.00%)药物超敏反应综合症,1例(2.00%)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1例(2.00%)为肿瘤引起的皮肤反应。9例行骨髓穿刺检查,其中5例(55.56%)符合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肤病,1例(11.11%)符合非霍奇金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 细胞淋巴瘤,3例(33.33%)无异常。

2.7 并发症

红皮病起病前合并高血压36例,2型糖尿病11例,冠心病9例,脑梗死6例,支气管哮喘2例,结核性胸膜炎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强直性脊柱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肺气肿、陈旧性肺结核及肺癌各1例。治疗过程中出现肺部感染12例,高血压11例,一过性血糖升高8例,泌尿系感染5例,菌血症4例。

2.8 治疗及转归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如降温、止痒、利尿消肿、保肝肾、预防继发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及低蛋白血症等,加强皮肤及粘膜护理,根据皮损情况选择外用药物:炉甘石洗剂、糠酸莫米松乳膏、黄连氧化锌霜、润肤霜、硼酸软膏、硼酸溶液等。加强饮食,嘱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注意病房消毒隔离。及时查明病因,给予对因治疗,如继发于药物过敏者首先停用可疑致敏药物,早期给予足量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效果不佳者可联合免疫球蛋白;继发于湿疹、皮炎者,应用雷公藤多甙片、羟氯喹片等联合抗组胺药物及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病情较重者可给予激素治疗;继发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肤病者给予小剂量激素、雷公藤多甙片,联合抗组胺药物及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继发于银屑病及毛发红糠疹者,如无禁忌症给予阿维A、雷公藤多甙片及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等。原因不明及肿瘤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其中1例联合激素治疗。治疗过程中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多选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165例患者住院时间5~58天,平均(18.96±9.35)天。共治愈31例(18.79%)、显效89例(53.94%)、好转32例(19.39%)、无效13例(7.88%),有效率72.73%。详见表3。

表3 各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Tab.3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ase(%)

3 讨论

红皮病临床表现为大于体表面积90%以上的皮肤出现弥漫性潮红,伴有不同程度的脱屑[3],常合并代谢紊乱及内脏损伤,病情较重,国内死亡率高达11.4%左右[2]。本组病例中男性发病数高于女性,比例为2.37 ∶1,40岁以上患者发病率77.58%,与既往国内文献报道基本一致[4-5]。

红皮病病因复杂,国内外文献[6-7]报道常见病因包括继发于其他皮肤病、药物过敏、肿瘤及不明原因,其中继发于其他皮肤病及药物过敏为主要原因。本组资料中93.33%继发于其他皮肤病,其次是药物过敏(3.03%)、肿瘤(1.21%),不明原因占2.42%,与既往文献[8]报道原因构成基本一致,比例稍有不同。继发于其他皮肤病中银屑病与湿疹最常见,分别为49.70%及25.45%,可能与这两种疾病发病率高、多数患者常年不愈、盲目就医、治疗不规范等因素有关。3.03%病因为药物过敏,发生率低于饶燕等[9]对106例红皮病患者分析结果,考虑与区域及入组病例选择有关。原因不明引起的红皮病又称为原发性红皮病。张媛媛等[10]报道原发性红皮病比例高达8.42%,本组病例原发性红皮病发生率为2.42%。Akhyani等[11]认为引起原发性红皮病的原因包括老年特应性皮炎、药物过敏、淋巴瘤的前期皮疹及潜在的恶性肿瘤。其中皮肤T细胞淋巴瘤在老年性原发性红皮病中最常见[12]。故对不明原因的红皮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合理用药,避免使用易过敏药物加重病情,并长期随访,定期行系统性检查及多次多部位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本组病例中最常见诱因为不规则应用糖皮质激素、口服中药及外用刺激性药物,这与常见病因为银屑病、湿疹有关,两者均为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反复发作,常年不愈,患者根治心态急迫,多就诊于私人诊所或网购药物,追求短期疗效,不规范使用激素,起效后骤然停药可引发红皮病。分析大部分患者服用中药发现多含有蝉蜕、乌蛇、僵蚕及全蝎等,此类中药成分为动物蛋白,既可诱发药物性红皮病,亦可加重原发病进展成为红皮病。且银屑病、湿疹患者因长期外用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存在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外用刺激性药物易加重原发病,诱发红皮病。因此对于银屑病、湿疹等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应加强宣教,科普相关知识,缓解患者焦虑情绪,避免轻信网络、电视广告的误导性宣传,引导患者正规就医,专病专治,科学规范用药。

红皮病是一种综合病症,常伴有发热、水肿、淋巴结肿大、感染、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及肝肾功能异常等[2]。本组病例中74.55%的患者感到不同程度的瘙痒,考虑与红皮病患者存在泛发的皮肤炎症,引起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皮肤经皮失水率增加,皮肤含水量减少,皮肤干燥、脱屑有关。发热者占52.12%,其中大部分患者为中低热,考虑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吸收毒素及皮肤散热机能异常有关[13]。大部分患者淋巴结肿大与红皮病病情相关,为反应性增生,病情缓解后可消退。红皮病患者大量脱屑、进食少、高代谢,可引起贫血、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等。本组病例中21例合并感染,患者平均年龄≥74岁,其中8例合并低蛋白血症,国内文献[14]报道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及血浆白蛋白的降低, 感染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对红皮病患者,尤其老年患者,要注意监测血清白蛋白,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血尿酸作为一个敏感指标,在红皮病累及肾脏时,早于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升高[15]。本组病例中高尿酸血症患者52例,提示对红皮病合并高尿酸患者应警惕是否存在肾脏损伤。

红皮病患者应积极寻找病因,根据病因选择用药,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银屑病、毛发红糠疹引起的红皮病,可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阿维A、雷公藤多甙等治疗;继发于湿疹皮炎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雷公藤多甙等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单独或联合用药,尽量避免系统或大面积应用糖皮质激素。复方甘草酸苷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作用,同时可护肝、降酶[16];阿维A可促进表皮细胞正常增殖、分化,有效减少脱屑, 促进患者角质层变薄, 减轻表皮及真皮的炎症,同时具有免疫功能调节作用[17];雷公藤多甙具有抗炎和调节免疫的作用,拮抗并抑制患者体内炎性介质的释放[18]。对于急性期患者,阿维A应从小剂量开始用药,避免引起过敏反应加重病情。药物过敏引起的红皮病,早期给予足量激素治疗,病情控制后可逐渐减少用量,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本组1例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患者单用激素效果不佳,需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免疫球蛋白,减药过程中病情易反复,预后较差,应重视。对于原因不明者,积极查找病因,对症治疗,长期随访。

猜你喜欢
红皮甘草酸银屑病
某院甘草酸制剂的临床应用及合理性评价
芪胶升白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分析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优势分析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甘草酸单铵异构体探索性研究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邻居
银屑病开关,尽在掌握
三味红药合十味乳香涂剂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30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