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与白细胞介素-18的关系

2020-07-27 01:53邹育雄陈明春谢宛潞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风团荨麻疹阳性率

邹育雄, 陈明春, 谢宛潞

(1.惠州市皮肤病防治研究所,广东 惠州 516000;2.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皮肤科,广东 广州 510120)

慢性荨麻疹是指患者皮肤出现风团并反复发作超过6周的荨麻疹,大多数病因不明,临床上可分为自发性和诱导性两类,部分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患者的发病可能与免疫因素有关[1]。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utologous serum skin test,ASST) 是目前检测CSU患者是否存在自身免疫反应的主要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及敏感性[2]。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是一种Th1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与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3]。本研究通过对CSU患者进行ASST检测及血清IL-18水平测定,并分析CSU病情严重程度与ASST及IL-18的关系,旨在进一步探讨CSU的发病机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病例组60例来自本院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门诊CSU患者,诊断明确[4]并符合以下标准:①反复出现风团,病程超过六周,每周发作2次以上;②7天内未使用抗组胺药物、1个月内未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③知情同意并完成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食物、吸入物、接触物、药物、感染等明确过敏原引起的荨麻疹;②诱导性荨麻疹(如寒冷性、胆碱能性、人工性、日光性、水源性荨麻疹等)和荨麻疹性血管炎;③免疫性疾病、内脏感染、肿瘤、糖尿病及其它过敏性疾病;④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

60例CSU患者中,男19例,女41例;年龄18~67岁,平均(35.6±13.2)岁;病程1.5~290个月,平均(63.2±34.8)个月。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皮肤瘙痒、风团数量和风团大小)进行评分[4]:皮肤瘙痒:无痒感0分,轻度瘙痒1分,中度瘙痒2分,重度瘙痒3分;风团数量:无风团0分,1~6个1分,7~12个2分,>12个3分;风团大小:无风团0分,直径<5 mm 1分,6~15 mm 2分,>15 mm 3分;CSU病情严重程度判定:以上三项评分之和为总评分,总评分0~3分为轻度,4~6分为中度,7~9分为重度。对照组30例为健康体检者,无过敏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史,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21~65岁,平均(38.4±15.1)岁。两组年龄(t=1.49,P=0.175)、性别比较(2=14.25,P=1.5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DG5033A型酶标仪(华东医疗装备公司)、电热恒温水浴箱(一恒科技公司)。人白细胞介素-18 ELISA试剂盒(Bender MedSystems)。

1.2.2 ASST检测 采取两组受试者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后取0.1 mL在前臂屈侧作皮内注射,并以等量生理盐水皮内注射作对照,两注射处至少相距5 cm,30 min后观察结果。若血清注射处出现红斑、风团反应,其直径比对照大2 mm以上即为阳性[4]。

1.2.3 IL-18测定 采用ELISA法,操作步骤按人IL-18 ELISA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2.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组间ASST阳性率比较采用2检验,两组IL-18水平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CSU严重程度患者IL-18水平比较采用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ASST阳性率比较

病例组60例患者中,ASST阳性32例,阳性率53.3%;对照组30例中,ASST阳性1例,阳性率3.3%。病例组ASST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1.50,P=0.007)。

2.2 血清IL-18水平比较

病例组血清IL-1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中ASST阳性患者血清IL-18水平高于ASST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IL-18水平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serum IL-18 leve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3 病例组ASST结果、IL-18水平与CSU严重程度的关系

病例组60例中病情严重程度判定为轻度27例,中度22例,重度11例。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者间ASS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4,P=0.979)。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IL-1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7,P>0.05),详见表2。

表2 病例组不同CSU严重程度患者ASST检测及血清IL-18水平比较 例Tab.2 Comparison of ASST results and serum IL-18 level among CSU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everity Case

3 讨论

CSU是一种常见皮肤病,临床表现迁延顽固,病程可长达数月甚至数十年,常规抗组胺治疗效果欠佳。CSU虽不危及生命,但因伴有瘙痒,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致患者睡眠障碍、生活质量下降。CSU病因复杂,多数学者认为免疫因素是导致CSU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5],患者血清中存在抗高亲和力IgE受体(FcεRI)和抗IgE的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可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症介质而引起荨麻疹[6], CSU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可以通过ASST间接检测。本研究结果显示CSU患者ASST阳性率为53.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了部分CSU患者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免疫因素参与了CSU的发病机制。

IL-18为IL-1细胞因子家族成员,具有强大的诱生γ-干扰素能力。这种多效性细胞因子来源于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角质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B细胞,可以激活T细胞和诱导辅助性T细胞反应[7]。Kurt等[8]研究5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和20例正常人,发现患者血清IL-18水平高于健康对照。本研究发现CSU患者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ASST阳性CSU患者血清IL-18水平高于ASST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血清IL-18水平与CSU发病密切相关,进一步支持CSU发病机制的自身免疫理论。本研究结果亦显示,ASST结果及IL-18水平与CSU严重程度无相关性,提示临床进行ASST检查及IL-18水平测定对了解CSU病因及发病机制有帮助,对指导临床治疗也可能有一定意义,但不能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本研究结果提示,针对免疫因素导致的CSU患者,临床上可考虑应用更积极的治疗方法。有报道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环孢素A等药物治疗免疫相关性荨麻疹有满意疗效[9-10]。Pereira等[11]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严重的难治性CSU,临床症状缓解,抗组胺药物维持量减少,疗效可维持长达1年以上。 有报道用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治疗对抗组胺药物反应差的免疫相关性荨麻疹有良好效果[12]。Westby等[13]报道对于难治性CSU患者,如果ASST阳性和(或)血清IL-18水平升高,可选择加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本研究静态检测了CSU患者ASST及血清中IL-18水平,今后将动态观察多种药物治疗CSU前后的ASST阳性率和血清IL-18水平的变化,为有效治疗CSU提供更有实用价值的参考。

猜你喜欢
风团荨麻疹阳性率
箕的琴弦
采集部位及送检模式对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的分析*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讨厌的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