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技术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学时的比较分析

2020-07-27 08:24童家明喀蔚波王晨光韦相忠屈学民储信炜
物理与工程 2020年4期
关键词:技术类学时理论课

童家明 喀蔚波 王晨光 邓 玲 韦相忠 江 键 屈学民 储信炜 吉 强

(1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2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用理学系,北京 100191;3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4陆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重庆 400038;5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6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上海 200433;7空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2; 8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天津 300070)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各高校依据新的目录、新的专业介绍及本校特色,陆续修订了本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随着学分制改革的深入,压缩学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的观念也在各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有所体现。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医药类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在《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2012)中,医学技术类(本科)各专业均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授理学学士学位。为了了解改制后,各相关院校医学技术类(本科)各专业基础物理课程教学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寻求对策,为教育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医药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开展及医药类专业物理教师的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资料,我们对2014—2016年医学技术类(本科)各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往年的相关资料(2002—2004)[1-3],比较分析了四年制的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实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学、康复治疗学、口腔医学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等医学技术类(本科)专业的物理基础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时数的状况。

1 理论课课时比较

《医药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http://wljzw.tongji.edu.cn/site/jzw/260/index.html)(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建议医药类专业物理基础理论课学时不少于72、核心内容不少于54。

表1列出了2016年与2004年[1-2]医学技术类(本科)各专业物理基础理论课学时统计数据(其中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学、口腔医学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分别对应2004年五年制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眼视光学、口

表1 2016年、2004年医学技术类专业物理基础理论课学时统计*

*平均学时、均方差没有计入0学时

腔医学、卫生检验专业的数据,后表相同)。与2004年相比,2016年眼视光学、康复治疗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最高学时略有增加,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实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最高学时没有变化,口腔医学技术、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的最高学时、各专业的最低学时与平均学时均有不同程度减少。2004年仅眼视光学、康复治疗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三个专业的平均学时低于50;2016年除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外,其他各专业的平均学时均低于50。与2004年相比,2016年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专业不开物理基础理论课的学校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表2列出了2016年与2004年[1-2]医学技术类(本科)专业物理基础理论课四种学时数段的学校百分比。 表2的数据表明,目前只有少数学校能达到《基本要求》建议的72学时,眼视光学、口腔医学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没有学校达到教指委建议的医药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的学时数不少于72学时的标准,除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外,各专业均有70%的学校的学时数达不到《基本要求》建议完成核心内容(A类)教学的54学时,除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外,各专业物理基础理论课0学时的学校均在20%及以上。

表2 2016年、2004年医学技术类专业物理基础理论课四种学时数段的学校百分比 %

2 实验课课时比较

《医药类专业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http://wljzw.tongji.edu.cn/site/jzw/260/index.html)(以下简称《实验基本要求》)建议医药类专业物理实验课学时不少于36。

表3列出了2016年与2004年[1,3]医学技术类(本科)各专业物理实验课学时统计。与2004年相比,2016年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的最高学时略有增加,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的最高学时没有变化,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最高学时、各专业的最低学时与平均学时均有不同程度减少。2016年各专业的平均学时不超过22。

表3 2016年、2004年医学技术类专业物理基础实验课学时统计*

表4列出了2016年与2004年[1,3]医学技术类(本科)各专业物理实验课五种学时数段的学校百分比。表4数据表明,目前只有较少的学校能达到《实验基本要求》建议的36学时,眼视光学、康复治疗学、口腔医学技术、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没有学校能达到教指委建议的医药类专业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学时数不少于36学时的标准,与2004年资料相比,各专业物理实验课0学时学校数均有增加,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不开物理实验课的学校数均达到或超过40%。

表4 2016年、2004年医学技术类专业物理实验课五种学时数段的学校百分比 %

3 分析与思考

3.1 学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2016年医学技术类(本科)各专业物理基础课的学时数,在大多数学校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除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外(由于专业的特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对物理学理论知识要求较高,通常还有后续的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不开设物理基础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校数均超过20%。

本次调查,医学技术类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学时数的增减与各高校依据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新《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对医学技术类(本科)专业的调整密切相关,1998年版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医学技术类专业五年制授医学学士学位,四年制授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学位, 2012年版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医学技术类各专业均改为四年制,授理学学士学位,其与原五年制或四年制医学技术类各专业(1998年版)的对应关系是,医学检验技术(原医学检验,五年制)、医学实验技术(原医学实验学、医学技术、医学美容技术,五年制或四年制)、医学影像学技术(原部分医学影像学,五年制;原医学影像工程,四年制)、眼视光学(原眼视光学,五年制)、康复治疗学(原康复治疗学,五年制或四年制)、口腔医学技术(原口腔修复工艺学,五年制)、卫生检验与检疫(原卫生检验,五年制)、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原听力学,五年制或四年制)。五年制培养各专业医师,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四年制培养各方向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专业[4-6]。由此,在绝大多数院校中,医学技术类(本科)专业的学制由五年改为四年,学位改授理学学士。培养目标有了变化,各高校医学技术类(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学时数也随之改变。此外,学时数的变化,还与为贯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的教改精神,对总学分总学时的控制压缩及不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定位不同有密切的关系,如2016年调查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物理基础理论课学时,学时数等于72的唯一一所院校是985院校,学时数达到《基本要求》54学时的12所院校中,有2所211院校、5所医科大学(中医药大学)、3所综合性大学;与2004年资料相比,另有1所985院校与3所医科大学增加物理基础理论课学时,2所综合性院校与1所医科大学则没有削减物理基础理论课学时。

本次同时调查的医学类专业(五年制)的物理基础课的相关数据[7-8],理论课最高学时102~72、最低学时30~24、平均学时50.4~47,实验课最高学时54~30、最低学时8、平均学时21.9~20.4;药科类专业的物理基础课的相关数据[9],理论课最高学时120~48、最低学时40~24、平均学时58.2~42.0,实验课最高学时56~24、最低学时6、平均学时33~18.5;与二者相比,医学实验技术类专业大部分学校的物理基础课程学时偏少。“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学校本科(特别是理、工、农、医类专业)两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其任务不仅在于为学生系统地打好物理基础,而且还在于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实验技能,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理工科专业的本科学生不上物理课、不做物理实验,无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科学素养的短板”[10]。

3.2 首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带来积极的影响

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这是我国首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涵盖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587个专业。《国标》既对各专业类提出教学基本要求,也就是“兜底线、保合格”,同时又对提升质量提出前瞻性要求,也就是“追求卓越”;《国标》发布后,各地、各相关行业部门要根据《国标》研究制定人才评价标准;各高校要根据《国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多样化、高质量人才[11]。

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了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实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学、康复治疗学、口腔医学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些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教学(教育)计划,均规定院校必须在课程计划中安排自然科学课程,为学生学习本专业各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打下基础,自然科学课程通常包括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12]。在医学技术类(本科)专业的课程系统中应有物理基础课程,物理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时数则由各高校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国标》要“兜底线、保合格”,随着各高校根据《国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工作的展开,及三级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今后医学技术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0学时的学校应当减少。

3.3 改进教学的思考

在课时减少的现实面前,教师或许需要更多地思考少学时的医学技术类专业物理基础课该怎么教?教什么?通识性基础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大学物理与大学物理实验不完全是为专业服务的,许多文科类专业也在学习物理[13]。“只有充分考虑医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把物理学中已经形成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观念和科学精神贯彻到医药专业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物理学在医药人才培养中所起的作用”[14]。医学技术类专业学生获理学学士学位,具有医学技术的兴趣特点,物理学在日常生活、医学技术中应用的介绍无疑能很好地增强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同时重视这些应用介绍之后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物理模型的形成)升华与“举一反三”;在讲授物理理论知识的同时,注意结合背景人物介绍蕴含其中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并渗透学生理解图表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重视习题作业(含课程小论文)环节,注意书写格式规范,渗透学生探究能力与科学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实验中注意启发学生学会观察、实验,渗透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的培养;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就会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通过物理课的学习,不仅能学到相关的物理学理论知识,个人的科学素养也能从中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使学生(或有关人士)走出“物理课只是学习一些物理学在医药学中应用”“物理课可有可无”的认识误区,真实地感受到“物理课是培养学生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

当前,教育部正在大力推进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北京大学医学部主持的教学研究项目“医药类专业物理学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教学指导委员,2015,13所学校参与)、“医药物理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6,21所学校参与)、“医药类专业物理学在线试题库及开放课程资源建设”(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教学指导委员,2017,有9所学校参与),这些项目建设的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可与传统课堂(含实验课)结合并形成有效补充,可基于互联网提供智能学习,满足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需求和学习需求,将为教师开展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极大的方便,教师、学生的教与学的活动也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对于物理实验学时过少的情况,需要精心设计实验内容,如果能够借鉴北大医学部的经验[15],重视实验内容的改革,通过对具体实验内容的选取与设计,让新颖的实验内容对学生有吸引力,从而对实验产生兴趣;每个实验项目课时的适当延长,有利于拓展实验的深度,保证学生能够将每个实验做深做透,即使实验个数不多,或许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达成医学技术类专业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目的,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方面的训练。

4 结语

医学技术类(本科)专业物理基础课程学时的减少,不可避免地给教学带来一些影响,需要教师通过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建立起新的教学模式来应对。实现恰当的教学改革并不容易,需要教师们的积极参与,并全身心地投入,基础课教师工作辛苦,且多年来受教师业绩考核评价严重偏向科研论文项目、教师工作负担沉重、教师的教育背景与知识结构、新校区的建设给教师带来的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院校医药类专业物理基础课老师的教改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期望随着2018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的意见》和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及2018年10月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在各地高校的贯彻落实,各级教学质量工程的深入开展,教师的各种教学工作能在业绩的考评中得到充分体现,让喜欢、热爱教学的老师们愿意克服困难、钻研教学与教改,使医学技术类(本科)专业物理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再上新台阶。

致谢:本文的调查工作得到了洪洋、俞航、李辛、王亚平、高清河、盖立平、王礼、柴英、李洋、付大伟、诸挥明、陈洪斌、祝颖、蔡勋、王岚、张淑丽、万永刚、仇惠、于彤军、王卫国、王力、王蕴华、孟燕军、郝晨汝、闫冰、谷俊改、赵剑锋、高建武、赵强、侯淑莲、白翠珍、袁小燕、计晶晶、陆改玲、张晓军、马远新、冀敏、倪忠强、闵康丽、吴晓波、盖志刚、赵仁宏、范应元、李光仲、李秀珍、赵昕、陈月明、黄海、魏杰、李敏、余傲秋、杨晓岚、郑海波、唐伟跃、刘东华、王章金、张延芳、丘翠环、陈仕国、张燕、周正诚、唐锋意、许建梅诸位老师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猜你喜欢
技术类学时理论课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调查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少先队科普技术类阵地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兼具市场与技术类课程 CEDA培训(广州站)圆满结束
高职院校农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研究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