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生思想的旧工业厂区公共艺术化改造策略研究

2020-07-28 09:24杨玲
广告大观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实践意义共生策略研究

杨玲

摘要:针对目前旧工业厂区再生问题受到社会关注的这一现状,试图从共生思想的角度探讨旧工业厂区公共艺术化改造策略,提出了改造过程中的共生策略,为今后旧工厂公共艺术化改造思路、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共生;实践意义;“共生”策略研究

1、共生理论

共生理论起源于生物学,黑川纪章将生物学的“共生”概念扩大到城市规划领域,提出了“共生城市”的理论。20世纪70年代,他在《工业共生》一书中又提出了“工业共生”的概念。

陈锦赐于“以永续建筑观论共生环境营造”一文中论述,共生观主要目的皆是在力求能营造共生环境使得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间皆能和谐、互利共存,并达到安全、健康、节能、环保、生态、再生、永续的目标。总的来说,共生理论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2、旧工业厂区公共艺术化改造的实践意义

成都音乐公园是在原成都红光电子管厂区改造的,因环境污染较大而在2001年被政府要求停产,且厂区陈旧,不能与城市更新同步。将工厂废旧设施进行创新性运用,将其进行公共艺术化改造,不但可以提高其美学价值,营造富有个性化的公共艺术,还可以有效地节约成本,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创造,降低了能耗,减少了环境污染和分解、回收工业废气设施所需要的成本投入。

其次,成都红光电子管厂是城市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城市文脉地延续和环境地完整有着非常重要地作用。对厂区进行公共性艺术化的改造,不仅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又重新塑造城市的品牌。,为城市在这一地区的建设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旧工业厂区公共艺术化改造“共生”策略研究

公共艺术应与城市更新发展相协调与同步,而城市更新在于营造生态文化环境与科技文明的共生环境、谋求与城市共生后不但保有其生命力,更具有竞争力。其改造的“共生”策略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 旧工业厂区公共艺术化改造与文化环境“共生”

原红光电子管厂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由于厂区工人居住集中,人们交往频繁,共同的身份,观念和相关利益形成属于这个区域的特定社区文化。这种文化通常与工厂密切相关,并可以作为一种社会情感在城市中延续下去。将厂区旧有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厂房、生产过程、工业产品、旧的生活方式等转换为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与现代人们的生活背景相融合,让旧有的厂区文化环境以公共艺术的方式得以延续。

东区音乐公园设计中对厂区标语的保留以及厂区机械设备的艺术化处理,公

共艺术的物化形象巧妙的填补了人们对工业时期的文明产生怀旧情结方面的空白,延续了人们对工业时代人类技术和日常生活的一种社会记忆。

3.2 旧工业厂区公共艺术化改造与不同主体的“共生”

将开发商、政府、与艺术家以及民间组织相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新的开发主体,实现不同开发主体的交融共生,在成都音乐公园,一大批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原红光电子厂老厂区,成规模的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逐渐发展成为艺术中心、画廊、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现代空间的聚合。使城市的公共艺术区迅速形成。这些具有公众参与性质的艺术区给城市艺术形象带来了新活力和新的时尚文化。而且这些艺术区大多对公众免费开放参观,其具有的公共艺术性质是当代城市艺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艺术推广的形象代言,为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作出巨大的贡献。

其次,除了与不同开发主体的“共生”之外,公共艺术还应与公众共生,注重于艺术与居民行为上的互动,让公众在跟公共艺术直接接触的过程中感受工业文化。

3.3 旧工业厂区公共艺术化改造与可持续环境的共生

可持续环境意识是基于一种健康的、科学的、环保的、生态的,附加了新的趋势设计理念,公共艺术被表现成为可以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公共对话。原红光电子厂,留下大量的旧建筑和工业设施,如果将其拆除,会产生大量废弃物,给环境带来污染门。而且对废旧厂房和设施的处理会消耗大量的能耗。将废旧工业设施通过艺术化改造成公共艺术之后,实现了废旧设施的再次利用,形成独特的工业公共艺术,也体现了公共艺术与民众、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3.4 旧工业厂区公共艺术化改造与现代建筑环境“共生”

旧厂房及设施有自身独特的艺术价值,它们同其他建筑类型所创造的美学特征是无法取代的。工业建筑形态,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城市文脉的延续和环境的完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管人们是否存在争议,如果从文化生态角度将文脉理解为是一种资源,那么,改造为公共艺术就提供了保护文脉资源的有效途径。没有历史的城市是苍白的城市,对旧厂房的适当艺术化改造,新建建筑采用新旧融合的方式,从风格、肌理上进行协调处理,既保留了建筑的使用功能,使得建筑可以继续为人们服务;对一些有价值的旧厂房的外貌进行保留,保存了城市的记忆,维系了人们的情感。对旧厂房的公共艺术化改造,不但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和建筑特色,而且美化我们的生存环境。

旧工业厂区公共艺术化改造应该与城市的发展与更新相融合,城市的更新不但要有文明的新价值来提升竞争力,更需要有文化的旧价值来保持城市的生命力,因此在旧工业厂区公共艺术化改造实施中,新旧交融的共生观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点燃城市发展的新思维。构建旧工业厂区公共艺术化改造与现代城市环境“共生”包应该考虑到社会共识、环境共融、经济共享等因素,将生态环境与文化環境、历史环境与现代环境、文明环境与科技环境很好的结合一起,提高城市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4、结语

旧工业厂区公共艺术化改造设计中,“共生思想”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延续旧有的、有价值的文化,将整体设计思想融入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之中,赋予旧工业厂区新的活力。其次,旧工业厂区公共艺术资源的利用不当,会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建议旧工业厂区公共艺术化改造设计中,努力营造“共生环境”的模式,使城市成为集艺术化、功能化的集合体,从而使城市建设与人进入动态的可持续发展之中。

参考文献:

[1]  覃力.黑川纪章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手法译后感[J]新建筑.2003.(6)

[2]  叶志强.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J]艺术百家.2012.(6)

[3]  刘玉华.城市公共艺术传承传统美学[J]科技信息.2009.(23)

(作者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实践意义共生策略研究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形体礼仪课对大学生自我素质提升的实践意义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团体心理健康辅导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品管圈降低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实践意义分析
建筑与环境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