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乐曲常见的表现手法及运用方式

2020-07-28 09:24杨丽
广告大观 2020年11期
关键词:运用方式表现手法

杨丽

摘要:笔者在研读文献的基础上,从中国传统乐曲的相关艺术表现手法着手进行研究,阐明了我国的传统乐曲的艺术手法是怎样的,并且如何去应用在乐曲当中。

关键词:中国传统乐曲;表现手法;运用方式

一、中国传统乐曲表现手法

我国传统的艺术加工手法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从现有的传谱和演奏中,将常用的“加、减、抢、让、变”几种艺术加工手法介绍如下:“加花”是使乐曲变化翻新最常用的一种手法。根据乐曲表现的内容和有利于合奏整体效果的原则,将原来曲调在板(强拍)和眼(弱拍)后面,时值比较长的、跳进的或结构比较简单的音符之间,适当地加进一些能发挥乐器演奏性能的,又符合音乐语汇和地方音调的较短小的音符,称“花字”。经过“加花”处理,将原来节奏加以细分,使原来曲调更加华丽流畅,细致丰富。这种“加花”手法,多用在慢板或较慢的曲调以及演奏转入慢速的板段之中,如运用在慢板或稍快的板式里,就更能增加欢快、热烈兴奋、紧张的气氛。在演奏原来谱上曲调的某些个别音时,根据表现需要,适当加上各种不同的装饰音,来润饰某些乐音,丰富音调,可以使得旋律更加华彩,使得演奏更能活跃、增添意趣,以丰富乐曲的表现力,形成某种演奏特点以及特殊风格的一种艺术手法。

在应用装饰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吹、拉、弹、打各种乐器性能和技巧不同,各有不同的加花和加装饰音的规律。这一点,我们应该虚心地向民间传统及前辈演奏家好好学习。在继承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加以发展和创造。加装饰音虽然花样繁多,但也有一个共同的原则,这就是“都要加得适当,在精不在多,要恰到好处”,只有对乐曲的色彩和表现起润饰、丰富作用的时候才加,决不能单纯卖弄技巧,任意乱加无谓的装饰音,反而造成琐碎、庸俗,破坏了乐曲的效果。

(二)在本音上所加装饰音的时值,一般都比较短,这可以根据乐曲的速度和表现情绪的需要予以灵活运用。

(三)装饰音和本音在力度上的关系,只能是虚与实的关系,既不能平等对待,更不可主次颠倒,一般说来“加花”的音是虚音,而“装饰音”则应该是虚中虚的音。

(四)有些装饰音是根据乐曲调式中的音级来决定采用的。在有的乐曲或加花谱里,常有随着调式的变换而使原来主次音及音级位置发生变换的情况。这时,所用的装饰音和演奏力度的虚实也要随之而变化。

跟“加花”相反,“减字”则是减去旋律中的非骨干音或比较次要的音的手法。

“减字”一般有以下几种用法:

(一)“减字”手法常用在合奏时的次要声部里,将原曲调留主去宾,去粗取精,简炼乐音,以便让主要声部得以明显突出。

(二)简化原曲调中比较次要的或较繁杂的乐音,只演奏旋律中骨架的基本音调或强拍的支点音,使旋律更加精炼、朴实有力以增强其对比性。

(三)为了便于演奏转入快速或演奏快板乐段时,大部运用这种“减字”手法。

(四)在合奏里,一些中、低音声部,当演奏主旋律时,也常用“减字”手法。

在合奏里,某些声部里出现长的延音、休止符或较稀松的节奏时,这就是所谓的“空挡”。

在这时,如果其它某一声部或某些声部又适宜突出时,即可利用这些空隙,适当加上花字,或部分节奏,或加强演奏力度而突出本声部,这种手法就叫“抢挡”(或“嵌当”)。“抢挡”是实现合奏声部之间“你简我繁”这项配器原则的必要手法。“抢挡”必须根据乐曲表现和艺术处理所需要的配器效果,善于运用,要恰当好处,不能盲目地遇“挡”则“抢”。

根据乐曲内容表现的需要,运用不同的乐器音色来演奏,这也是十分重要的艺术手法。

(一)根据整个乐曲的情绪和表现的需要来从各种不同音色的乐器中,选用有最适当音色的乐器来演奏整个乐曲或某些乐段、乐句,就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各种乐器在演奏中运用技巧来改变音色,常用的一些技术是:

吹管乐器:笛、箫,运用口风与风门不同配合及气息的控制,并和两手指法结合来改变音色。

拉弦乐器:左手运用内外两弦同名音的更换(内弦从比外弦高五度的音起,就开始有和外弦同名而不同音色的各个音)加上指关节的适当揉弦也能改变音色,右手运弓速度和力度变化,以及擦弦点的变换(擦弦点变换后,弦上泛音分音的强弱就改变,于是音色就不同)。

弹弦乐器:左手运用异弦同名音(胡琴两个,三弦三个,琵琶四个)及运用吟、猱、绰。注:右手弹弦力度变化及弹点上下位置的变换等。(由于弦线长,弹点变换时音色改变比二胡更为明显)。

以上即为中国传统乐曲中几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可单独地运用也可混合运用。

二、中国传统乐曲的发展手法

中国传统乐曲的发展手法,归纳起来,大概有如下方面:

(一)调体发展法

潮州有一种古谱,称为“二四谱”,用“二三四五六七八”七个数字为谱字。潮州人利用这种二四谱记写乐曲,同一首乐曲,可以用“轻三,轻六”来唱念(演奏),称为“轻三轻六调”(简称“轻六”),也可以用“重三重六”来唱念(演奏),称为“活五调”,还可以用“轻三重六调”来念唱(演奏),称为“轻三重六调”(简称“半轻重”),就这样把同一首乐曲演化出不同调体的乐曲来。

(二)板式发展法

一首乐曲或是加花扩展,或是概括浓缩,都能创造出“头板”、“二板”、“拷打”、“三板”等不同的板式。

“头板”是把乐曲慢速演奏,加进较多的花音,使乐曲每个板里面包含着四个拍子,称为“一板三眼”。

“二板”曲一般中等速度,每个板式里包含两个拍子,称为“一板一眼”。“二板”曲中的花音不是很多。头板曲在演奏中,速度不自觉地渐快,到进入催奏时,自然地压缩节拍,成为一板一眼的二板型节拍。

“拷打”原是三弦和琵琶等弹拨乐器上的两种演奏技法,适用于演奏后半拍的节奏型。

“三板”同样是由头板或二板曲进行高度浓缩,使每板只有一个拍子,称为“有板无眼”。三板乐句比较规整,多数正板起句。

(三)调式发展法

一首五声音阶的乐曲,按照“上尺工六五”的音级次序,进行相应的移调,移动四次,可以得到四个新的调式,连同原来的曲子,共得到五个调式的五首曲子,如果依次再进行第五次移调,则得到原来的曲子,这叫“五调朝元”。

“五调朝元”可以把任何一首五声音阶乐曲,演化出“宫、商、角、徵、羽”五首不同调式的乐曲来。其连接法有“鱼咬尾”、“旋律顺接法”、“次序排列法”和“破头法”等。

(四)调高发展法

移调在潮俗称为“反线”或“反孔”。“反线”是弦乐器的称法,“反孔”是管乐器的称法。民间习惯以管乐器作定音标准,根据一套相对的七平均律乐器,把八度音程分成相对的七个相等音,于是乐曲的调高也有七个。“反线”可以反出七个不同音高的调门,叫做“七反”。这七个调门分别称为“一孔调”、“二孔调”、“三孔调”、“四孔調”、“五孔调”、“六孔调”、“七孔调”。

“反线”是把弦线的音高观念反转过来的意思。弦乐器里面的弦线较粗,发低音的叫做“母线”,外面的弦线较细,发高音的叫做“子线”。“反线”有把子线音高观念反到母线上,使空弦音的音高观念移高五度,构成“上属反线系列”,也有把母线音高观念反到子线上,使空弦音的音高观念移高四度,构成“下属反线系列”。

同一首乐曲,只要用不同的定弦观念(不用转动弦轴调音),就可转出七个调门的七首乐曲来,这就叫做“七反”。

参考文献:

[1]  甘涛.“江南丝竹”常用的艺术加工手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2(04):101-105.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8级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运用方式表现手法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厚重感
绿色机械加工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广播电视信息化初探
谈谈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浅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体现
略论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微视频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小学语文高年级自主预习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