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PI结合CCTA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应用价值

2020-07-29 04:26肖刚兰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3期
关键词:管腔造影剂冠脉

肖刚 兰军

冠心病多由于冠脉粥样硬化病变所致,将导致冠脉血管狭窄,诱发心肌缺血,对患者生命安全影响较大[1]。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属于无创检查方法,为冠心病诊断中常用方法,利于对冠脉狭窄情况进行观察,但其在心肌缺血预测及评估中存在一定局限性[2]。近年来CT技术发展快速,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CT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CTMPI)逐渐被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有助于定量评估心肌血流灌注,评估心肌灌注功能及冠脉解剖信息[3]。鉴于此,本研究将评价CT-MPI结合CCTA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选择2018年6月—2019年5月我院治疗的疑为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74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35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59.87±2.10)岁;合并症:糖尿病、高血脂症、高血压分别为20例、15例、26例,伴有乏力、呼吸急促、心悸、胸痛症状。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②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③肝肾功能未见明显损伤者。(2)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②精神异常或存在认知障碍者;③患有不稳定心绞痛、窦房结节及严重冠脉左主干病变者;④合并先天性心脏疾病者。

1.3 方法

入选者均接受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检查。CCTA检查具体步骤如下:电压100 kV,视野260 mm×260 mm,准直器距离128 mm×0.6 mm,旋转速度0.28 s,层距0.50 mm,层厚0.75 mm,兴趣部位定位通过对比剂示踪法完成,设定阈值100 Hu,设定延时6 s,将气管隆突下10 mm至心脏膈面作为扫描范围。CT-MPI检查具体步骤如下:计算钙化积分、定位像,注射15 mL造影剂(5.0ml/s)实施小剂量测试,升主动脉平台期延迟扫描时间4 s,以140 mg/(kg·min)完成三磷酸腺苷注射,3 min后扫描开始,间隔2 mm,层厚3 mm,管电压80 kV,管电流300 mAs/转,设定机架旋转时间0.28 s,设定准直128 mm×0.6 mm,检查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若出现异常,则停止检查。向分析软件输入获取的10~15幅图像信息(不同时间点),选取“Body PVCT”模式,行Myocardial灌注分析,完成心脏三维可旋转图像获取,心肌灌注缺损经过Patlak plot法、可视化定性分析定量评估。选取经验丰富的放射科诊断医师2名,依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肌17节段模型标准计算测定节段心肌血流量,灌注区测定不包括外相邻左室心内膜、心包下1 mm部位灌注量,较周围组织,其低血流区则为灌注缺损部位,缺血区判定依据为左室壁厚度<5 mm。

1.4 评价指标

观察CCTA、CCTA+CT-MPI诊断结果及对比造影剂剂量、放射剂量、管腔狭窄比例、斑块长度等,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估CCTA、CCTA+CT-MPI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敏感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准确率=(真阴性例数+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CTA、CCTA+CT-MPI诊断结果

CCTA+CT-MPI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高于C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2.2 斑块长度、管腔狭窄比例

CCTA+CT-MPI诊断斑块长度、管腔狭窄比例高于C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放射剂量、对比造影剂剂量

CCTA+CT-MPI放射剂量、对比造影剂剂量低于C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经研究发现,心肌缺血已成为导致急性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4]。超声、核素及磁共振等为用于冠心病心肌灌注评估中常用方法,其中超声检查分辨率低,且判定结果时易受人为因素影响,极易降低检查结果准确率;核素属于心肌灌注评估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但其空间分辨率不高且对冠脉管腔解剖结构无法良好显示,临床应用局限性较大[5-6]。磁共振检查空间分辨力较高,利于对心肌缺血程度及范围进行清晰显示。但临床实践发现,磁共振检查中往往无法定量分析血流量变化情况,且易出现高估缺血程度现象,同时检查数据采集时间长、检查费用高且技术难度大,临床进一步开展难度较大[7]。

表1 CCTA、CCTA+CT-MPI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情况对比(例)

表2 CCTA、CCTA+CT-MPI诊断结果对比(%)

表3 两组斑块长度、管腔狭窄比例对比 (±s)

表3 两组斑块长度、管腔狭窄比例对比 (±s)

检查方法 斑块长度(mm) 管腔狭窄比例(%)CCTA(n=74) 6.24±0.32 53.56±1.18 CCTA+CT-MPI(n=74) 11.39±0.57 65.80±1.54 t值 67.773 54.272 P值 0.000 0.000

表4 两组放射剂量、对比造影剂剂量对比 (±s)

表4 两组放射剂量、对比造影剂剂量对比 (±s)

检查方法 放射剂量(mSv) 对比造影剂剂量(mL)CCTA(n=74) 9.26±0.08 114.36±1.57 CCTA+CT-MPI(n=74) 8.12±0.04 89.74±0.93 t值 109.642 116.063 P值 0.000 0.000

CCTA作为无创检查方法,有助于对冠脉血管进行观察,利于了解冠脉解剖信息,对冠脉狭窄程度、部位及范围进行评估,但CCTA检查中往往仅判定冠脉狭窄程度,对冠脉斑块、微循环完整性、血管紧张度等对心肌血流的影响并未能良好观察[8-9]。本研究结果得出,CCTA+CT-MPI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高于CCTA,CCTA+CT-MPI诊断斑块长度、管腔狭窄比例高于CCTA,放射剂量、对比造影剂剂量低于CCTA,由此可见,与单纯使用CCTA相比,将其与CT-MPI结合使用有助于提升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误诊几率,同时可减少造影剂使用剂量及放射射线照射剂量,利于对斑块病变及冠脉管腔狭窄情况进行观察。CT-MPI检查中于心脏负荷状态下完成造影剂注射,并通过观察时间改变行反复扫描,利于获得心肌图像,同时利用数字化模型,通过计算机对心肌血容积、血流改变进行计算,进而定量分析心肌血液供应情况,反映心肌血流动力学,了解心肌缺血情况[10-12]。高扬等[13]等研究中证实,CT-MPI结合CCTA有利于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冠脉狭窄情况进行观察,诊断效能较高,与本研究结果较为相似。

综上所述,CT-MPI结合CCTA可作为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准确方法,利于减少放射剂量及造影剂剂量,评估斑块病变及冠脉狭窄程度,提升疾病检出率。

猜你喜欢
管腔造影剂冠脉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管腔器械清洗灭菌方法的新进展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