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永新《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有感

2020-07-30 07:30程宏亮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程宏亮

摘要:党的十九大指出,教育要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对新时代的校长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校长要有什么样的精神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要呢?本文从《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中找到了答案。

关键词:办学思想   科学精神   法治精神   人文精神   改革精神

近几天,我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编撰的《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一书,书中收集了当代中国教育最有影响力的二十位校长的办学感悟。这二十位校长有着深厚的教育情怀、丰富的实践经验、扎实的理论功底,描绘的办学思想、学校发展的愿景的确值得我们好好研读和反思。我对书中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刘彭芝校长的一个观点格外认同,这个观点就是一名好校长必须具备四种精神,即科学精神、法治精神、人文精神、改革精神。下面,我来谈谈对这四种精神的理解。

一、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应该是一种对社会的责任和态度,是一种思维,是一种方法论,是一种价值观,科学精神的核心内涵是发现而不是发明。因此,校长具备的科学精神会指导校长按照教育的规律来办学。

具体来讲,第一,校长要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办学,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认知,教师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第二,年轻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年轻教师要按照个人专业特点来制订合适的专业规划,不能揠苗助长;第三,教师要按照家长对学生的发展意愿来引导学生,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结合。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按照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来回答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这也是符合历史发展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哲学观的。

二、法治精神

我认为法治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依法治国”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所学校的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人治、法治和文化引领。作为一名校长,人治可能有比较高的效率,但很容易产生“一言堂”和家长制作风,久而久之,学校就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依法治校”是一所现代化学校的重要标志,也是一所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依法治校”还有一个内在价值,就是可以最大限度地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实现民主管理。至于文化引领,应该是学校管理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非常难以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是学校外延发展和内涵发展的完美结合。

三、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学校达到文化引领管理目标的重要素质。当一位校长结合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制定了学校管理制度,那么这个学校就拥有了文化引领的基本元素。我们经常说校园是师生成长的乐园,实质上教育本身就是人与人的交流,即教师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校长和教师之间、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交流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教育。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的:“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如果校长是一位具有人文精神的教育者,那么他就会用人性的光辉照亮全校师生的生命成长。

四、改革精神

如果校长没有改革精神,不探索、不创新,必然会被历史的洪流抛弃,更谈不上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位校长如果滥用改革精神,也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我认为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也有自身的独特性,那就是我们不能容忍教育改革的失败,社会、家长、学校都不能容忍。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所以任何教育的改革必须在充分调研、反復实验,找到雄厚的理论基础后才能够展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做一名好校长是非常难得的,仅仅从校长的角色来看,在面对教师时,校长是教师和教师关系的调解员、消防员;在与社会团体的交流中,校长是社会活动员;在学校现代教育制度的实施中,校长是管理员,监督员;在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过程中,校长甚至是教员。但是,这些角色都必须统领在一个主导思想下,那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爱祖国,爱民族,离开了这个主导思想,什么样的办学行为都是错误的。

以上就是我对好校长具备的四种精神的理解,看法肤浅,不对之处,供大家探讨。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坪山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思品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分析
试论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科学精神教育
例谈小学阅读文本解读的角度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理科教学养成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研究
电大教务管理中科学精神的应用
浅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兼具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