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心理干预在改善产妇产后抑郁状况、提高睡眠质量中的作用

2020-07-31 09:31李水朝黄琼秀黄敏清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产后抑郁睡眠质量产妇

李水朝 黄琼秀 黄敏清

摘要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在改善产妇产后抑郁状况、提高睡眠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收治的产褥期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心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抑郁状况以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前,2组产妇SAS评分、SDS评分及睡眠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产妇SAS评分、SDS评分及睡眠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产妇产后抑郁状况,提高睡眠质。

关键词 个体化心理干预;产妇;产后抑郁;睡眠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ole of individualiz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improving 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sleep quality of parturients.Methods:A total of 100 puerperal women admitted to o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of Luocun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8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method,5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and 50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individualiz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Depression and sleep quali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AS and SDS scores and sleep quality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P>0.05).After intervention,SAS and SDS scores and sleep quality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Individualiz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sleep quality.

Keywords Individualiz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aternal; Postpartum depression; Sleep quality

中圖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0.05.040

产妇在分娩后因为新生儿哭闹、角色转变、母乳喂养不顺、产后不适等原因,导致情绪不佳,易出现产后抑郁,产妇临床表现为悲观绝望、烦躁不安、多虑、情绪低落等,降低睡眠质量,不利于产后恢复及新生儿生长发育[1]。因此需要给予有效的干预促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睡眠质量。我们将个体化心理干预用于产褥期产妇,以探寻其在改善产妇产后抑郁状况、提高睡眠质量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收治的产褥期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9.31±4.41)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40.15±4.63)周。文化程度:大学12例,初高中27例,小学11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30.67±4.75)岁,孕周38~43周,平均孕周(40.96±4.31)周。文化程度:大学10例,初高中28例,小学12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制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一3)》中抑郁症的判断标准[2]

1.3 纳入标准 1)产褥期孕妇,符合本文1.2诊断标准;2)年龄21~40岁;3)合并其他严重疾病;4)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饮食指导、阴部护理、运动指导、切口护理、常规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加以个体化心理干预。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产妇打开心扉,认真倾听产妇的倾诉,给予安慰或拥抱,通过产妇诉说,准确评估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进而针对产妇负性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具体内容:1)抑郁护理。根据理性情绪疗法,协助产妇改变此认知,改善产妇抑郁情绪。2)焦虑护理。根据认知行为疗法,指导产妇进行放松训练,令产妇将注意力集中在想象、声音、呼吸等方面,缓解焦虑情绪。3)争取社会家庭支持。与产妇家属沟通,令家属多陪伴产妇,给予关爱。4)应对无效。根据怀旧疗法,护理人员与产妇一同帮助产妇回顾以往经历,帮助产妇提高应对能力。5)增加新生儿抚育知识健康教育。给予产妇及家属新生儿抚育知识的健康教育,示范正确抱持、喂养新生儿的动作以及包裹新生儿相关知识。如果产妇抑郁情况严重,根据产妇情况给予药物治疗,在治疗期间密切关注产妇情况,如出现异常及时给予处理。

1.5 疗效判定标准 2组产妇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不良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2]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明产妇不良情绪越严重。2组产妇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睡眠质量采用睡眠质量量表[3]进行评定,包括7个维度,分值越低表明产妇睡眠质量越好。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产妇不良情绪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产妇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产妇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产妇睡眠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产妇产后的生理、心理状况。有研究表明,产妇分娩后易出现抑郁情况,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不利于身体康复,并且对新生儿智力、情绪、认知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产后抑郁对婚姻、家庭生活造成影响。为改善产妇心理状态,本研究给予观察组个体化心理干预,通过一系列的护理干预缓解产妇不良情绪,引导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改善睡眠质量。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AS、SDS评分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心理干预,通过与产妇积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而了解产妇心理状态以及产生不良情绪的根源,针对性的给予个体化心理干预,从而减轻产妇不良情感,令产妇具有更好的生理舒适度,从而改善产妇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个体化心理干預可显著改善产妇产后抑郁状况,提高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荆睿.早期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产妇心理健康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6,7(4):43-45.

[2]林婷婷.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0):1388-1389.

[3]周海燕,蒋红梅.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6,45(35):5030-5032.

猜你喜欢
产后抑郁睡眠质量产妇
自然分娩产妇的产房心理护理及实施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探讨
产妇分娩时如何护理
孕期抑郁症怎么样护理
16周太极拳锻炼及停练8周对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
芪枣安神汤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产后抑郁的三时段护理干预研究
情志护理干预配合针刺对急性面瘫患者不良情绪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对孕期焦虑、抑郁及产后抑郁的影响
元认知干预对产后抑郁治疗效果的观察
临床分析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原因和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