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一生都在用作品带读者看世界

2020-08-02 11:01
新传奇 2020年20期
关键词:叶永烈小灵通科幻

2020年5月15日,著名作家叶永烈因病去世,享年79岁。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写作中,叶永烈留下了包括科普科幻、纪实文学、人物传记、游记、小说等逾3500万字的著作。他一生都在用作品带读者看世界。

创造一个月出一本书的纪录  3500万字,是大多数作家都达不到的天文数字。更令人吃惊的是,叶永烈将近一半的作品,是他在一只眼睛失明的情况下完成的。“一年到头,我没有周末和星期日,也没有节假日。我也没有退休日,我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叶永烈说。

叶永烈回忆,他的写作生涯开始于校园,那时他是一名北大学生。很多人大概没想到,写出了影响一代人的作品的这位作者居然那么年轻。20世纪60至80年代,是叶永烈科普作品的黄金时代。“文革”结束后,他甚至创造了一个月出一本书,一年连出10本的纪录。

由于视力问题,叶永烈曾打算在60岁封笔,然而最终还是封不住,或者说舍不得封。花甲之后,他反而笔耕更勤,写出了20多本新书。

对于叶永烈来说,写作就是生命。他说:“我把作品看成凝固了的时间,凝固了的生命。我的一生,将凝固在那密密麻麻的方块汉字之中。”

无数惊心动魄的故事 在叶永烈的书房,占据最大空间的是一个6层12格的铁皮档案柜,里面是分类标注的磁带、档案、书信,另一个从地板到屋顶的柜子里全是一摞一摞的手稿,甚至他家阳台也改成了档案室。叶永烈笑称他的家就是一个“私家档案馆”,而他自己就是馆长,这些档案不容小觑,里面有无数惊心动魄的故事。

正是通过档案,叶永烈破解了中共一大的“密探之谜”。当时正是由于这个突然闯入的“密探”,“一大”才从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而这个“密探”到底是谁,多年来没有查清,成为一桩悬案。

叶永烈为了写《红色的起点》,找到当年上海法租界巡捕房担任督察长的薛耕莘。他说起1921年的往事,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他记得是一个叫程子卿的人,原是青帮人员,后来被黄金荣介绍到巡捕房。正是他打探到“一大”的开会地址并闯了进去刺探,幸好与会人员及时撤离,才免于被捕。叶永烈后来想办法从档案中找到了程子卿的工作证和薛耕莘1972的一份交代材料,印证了这个说法,最终获得了党史专家的认可。

“我是一个‘旧闻记者,我还是一个常驻北京的上海作家,我夫人说我这些年去北京的次数比去上海南京路还多。”叶永烈笑着说起这些的时候表情很轻松,背后却是一次次艰难的采访经历。

“旧闻记者”指的是从重大历史事件中寻找写作素材,这意味着叶永烈的采访对象大多数都是名人,这些人基本都住在北京,因为采访的常常是他们不愿提及的敏感事件,吃闭门羹,遭到冷遇是常事。叶永烈还是不厌其烦地跑了一次又一次。“每次来北京采访,都托朋友的关系住在公安部招待所,除了我以外,那里住的全是戴大檐帽的警察。可能是我住的次数太多了,后来人家都以为我是上海来的便衣。”

锲而不舍的劲头和灵活多变的技巧,让叶永烈成功采访到诸多名人,他三访张耀祠将军,首次把逮捕“四人帮”的细节公诸于世;他在中南海和陈云夫人长谈,了解了很多家庭趣事,使《陈云全传》更为生动可信;他还通过采访和梁实秋夫人韩菁菁成为朋友,韩菁菁信任地把和梁实秋的全部书信给他看……

“他带来了科幻的火种”  叶永烈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写作之路:“我不属于那种因一部作品一炮而红的作家,这样的作家如同一堆干草,火势很猛,四座皆惊,但是很快就熄灭了。我属于‘煤球炉式的作家,点火之后火力慢慢上来,持续很长的时间。我从11岁点起文学之火,一直持续燃烧到今天。”

科普作品、科幻文学是叶永烈点燃的第一把火。他常常开玩笑说,自己曾经创作了两个“一亿”。

前者是他20岁时作为主要作者完成的《十万个为什么》,其总印数超过一亿册;后者是以他21岁时完成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中主人公名字命名的手机——“小靈通”,其用户大概也有一亿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横空出世,成为了青少年必读书目。在《十万个为什么》里,孩子们第一次找到了很多问题的答案:地球是由几大板块构成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人是不是猴子变的?恐龙是怎么灭绝的?

而在《小灵通漫游未来》中,叶永烈为孩子们描绘了一个无法想象的未来世界。那个世界里,有机器人、气垫船、会飞的汽车,人们家里的餐具都是钢化瓷做的,能吃到蛋白质、酱油、五香粉合成的人造蛋。这本书刚一出版,就印了160万册,两周之内售罄,又再加印卖到300万册,掀起了当时的一股科幻热潮。

“他带来了科幻的火种。”在一篇回忆叶永烈的文章中,科幻作家韩松这样写道。

1992年,其他作者还在用纸笔写作时,叶永烈买了一台最新的“286”台式电脑,成为中国第一批用电脑写作的作家之一。

叶永烈在古稀之年,仍旧活得像年轻人一样。他喜欢触摸最先进的科技。在他的家里,电脑、相机、复印机、碎纸机和各式各样最新的电子产品堆满了房间。“就连我那在美国工作了多年的儿子,也称我是‘高科技老爸。”叶永烈得意地说。

(《新京报》等)

猜你喜欢
叶永烈小灵通科幻
Burst Your Bubble
叶永烈与杨惠芬:双人伞下的二人世界
妻子是我的左膀右臂
叶永烈劝妻
未来科幻城
叶永烈:写“四人帮”不易
后小灵通时代,谁的机会与挑战?
小灵通退网的博弈
小灵通:电信竞争的牺牲品
找寻生活中的“变”与“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