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金融信息化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

2020-08-03 03:19张凌姣石莉丽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18期
关键词:问题和对策农村地区现状

张凌姣 石莉丽

摘 要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学习的方式,使人们感受到了信息时代的快捷与便利,同时也使金融市场的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贯彻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农村金融信息化的推出,不仅对振兴乡村、精准扶贫非常有利,而且对于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也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而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地区金融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针对问题给予解决对策。

关键词 金融信息化;农村地区;现状;问题和对策

1农村地区金融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问题

(1)金融信息化在农村认知度与认可度较低。农村地区人们对金融知识了解很少,难以充分认识金融产品能够发挥的作用,甚至是出现排斥现象。大多数居民受年龄层次、教育程度、人生经历局限性的影响,较少有机会接触新鲜事物,在金融信息化发展方面的接受程度低、速度慢。特别是现在农村地区仍然没有完全实现金融信息化全覆盖,部分金融机构信息化程度低,导致农村居民对于金融信息产品这一新鲜事物的认识与接受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再加上目前金融机构信息化技术不够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地区金融信息化发展步伐。

(2)农村金融信息化人才匮乏。金融信息化发展对于技术的要求较高,但是目前在农村地区,能够熟练掌握金融信息技术的人才很少。农村金融信息化由传统金融业与现代科技手段有效结合而形成,不仅要对传统金融知识、业务、服务等熟练掌握,而且还要灵活的运用信息化与大数据知识。最近几年国家为实现乡村振兴,相继出台很多政策鼓励具备现代化网络技术、金融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在农村就业,但是由于农村地区与城镇在资源方面存在的较大差距,难以吸引这类综合型的人才,从而导致农村金融信息化发展人才匮乏。

(3)农村缺乏完善的征信系统。农村金融信息化发展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征信系统的建立健全。虽然国家投入了大量物力、财务来改善征信问题,但是受区域因素影响,农村地区征信基础仍然较为薄弱。很多村民受到传统理念影响,对于信贷工作存在偏见,不愿意将现金投入到信贷中;很多村民不了解、不重视征信工作,贷款后未能按时还款,导致信用受损;同时因村民信用意识缺乏,使征信工作难度加大,征信中存在虚假信息等。另外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农村征信相关法律法规,导致农村征信工作中遇到问题很难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1]。

2农村地区金融信息化发展对策

(1)打造乡村振兴金融机构统筹信息化发展。深入贯彻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金融机构应统筹协调各方资源,集中优势力量,设立专门的农村金融信息化推进机构或小组,有效统筹协调各类资源与需求,坚持高起点布局、高标准设计、高效率推进,推动乡村金融产品落地,负责辖内网上金融产品统一部署与规划,制定营销案例、加大培训力度,为基层机构工作提供科学指引,加快农村金融信息化的覆盖度,实现“三农”金融服务的有效突破。

(2)普及金融信息化教育。农村地区金融信息化发展离不开农民支持,通过各种方式、渠道使农民对金融信息化知识有所了解,不断增强电子化手段意识。首先加强金融信息化知识普及,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公益表演、讲座、金融信息化知识比赛等方法,让村民更加深入了解金融方面知识;与此同时对金融信息化产品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宣传,让村民认识到不按时还款造成的不良后果,从而降低道德风险;其次将金融信息化知识普及与教育相结合,从小学生入手,在小学义务教育中融入一些简单的金融知识。通过多策并举,提高村民辨别金融产品能力,懂得如何保护隐私、维权,避免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3)建立农村金融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首先引进人才。加大农村金融信息化人才引进,充分发挥社会与高校作用,以高校、信息培训机构作为人才培养平台,与其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可以为平台学生提供就业或者实习机会,另一方面平台也可以结合农村金融信息化发展需求定向培养人才。二者相互帮助、共同发展,一方面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一方面缓解农村金融信息化发展中人才匮乏压力,实现双赢。其次培养人才。农村金融机构要对现有优秀人才进行综合培养,加大培训力度,加入金融人员基础知识、互联网、法律法规等知识内容,有意识向金融信息化发展方面引导;提高人员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大数据实现金融信息化风险预测,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农村金融网络产品创新能力,在强化职业操守培养的同时,打造一批符合农村金融信息化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4)完善农村征信体系。建立农村信用法律法规,首要任务就是对相关行业标准进行明确,规范农村金融行业规则,加快农村信息体系数据库建设步伐,明确相关开放标准,确保数据传播安全性。其次,要构建农村信用奖罚制度,对那些信用记录不良村民或者企业处以惩罚,对信用良好企业人员给予奖励,可适当增加贷款额度或者给予优惠利率,实现奖优罚劣。其次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构建农村信用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以传统金融机构信用体系为依据,不断完善农村征信体系,共享金融机构征信数据。最后在农村地区加大信用采集力度,结合互联网企业、数据分析企业等在信息化技术方面占据优势的社会资源,共同采集信用数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融入人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金融行业同样也受到影响。通过以上政策定位与职责确定,打造乡村振兴战略一揽子高效高质量金融信息化服务,既是金融机构服务社会民生的初心使命,也是深耕农村市场、优化信貸结构、赢得未来市场、加速跨越赶超的重要抉择。

3结束语

信息技术环境下,国家对于新农村建设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传统农村金融逐渐实现信息化发展是必然趋势。从长远持续发展来看,农村地区金融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金融营商环境的改善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正是由于认识到这点,针对当前农村金融信息化发展中存在认知度低、人才匮乏、征信体系不完善等阻碍更好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加大金融信息化教育普及、构建农村金融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征信体系等对策。深刻领会农村金融信息化发展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服务民生、干事创业的行动标准来严格要求,自觉践行“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宗旨,不断推动乡村金融信息化工作转型升级、快速发展,真正贯彻落实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 肖冰,任晓聪,李政道.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转型路径[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1):346-349.

猜你喜欢
问题和对策农村地区现状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的研究
如何促进农村地区思想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
连带责任在民商法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