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桃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2020-08-04 12:31夏稷子邓言欢卢娅玲
中成药 2020年7期
关键词:提取物乙醇葡萄糖

陈 贵,夏稷子,史 娟,邓言欢,张 华,王 涛,卢娅玲

(黔南州检验检测院,贵州都匀 558000)

地桃花Urena lobataL.为锦葵科梵天花属植物,又名肖梵天花、刺头婆、野桃花、假桃花、天下捶、迷马桩、八卦拦路虎,最早收载于《生草药性备要》,具有祛风利湿、活血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跌打肿痛、喉痹、乳痈、毒蛇咬伤等[1]。湖南和广西地方标准对地桃花作了收载,均以地上部分入药,但除2009 年版《湖南省中药材标准》 多了一项水分检查外,其余标准均只有性状控制项目[2-4]。地桃花主要含有黄酮、木脂素、大柱香波龙烷、酚酸,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广泛的药理作用[5-6]。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地桃花,本文在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质量控制进行综述。

1 化学成分

目前,从地桃花中分离得到130 多个化合物,具体如下。

1.1 黄酮类 Singh 等[7]从地桃花叶中分离得到山柰酚(1)、槲皮素(2)、紫云英苷(3) 和芦丁(4)。贾陆等[8-9]从地桃花全草95%乙醇浸膏的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山柰酚(1)、槲皮素(2)、紫云英苷(3)、芦丁(4)、阿福豆苷(5)、银锻苷(6)、过山蕨素(7)、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8)、山柰酚-7-O-α-L-鼠李糖-4′-O-β-D-吡喃葡萄糖苷(9)、大花红景天苷(10);从地上部分95%乙醇浸膏中分离得到5,6,7,4′-tetrahydroxy-flavone-6-O-β-D-xylopyranosyl-7-O-α-L-rhamnopyranoside (11)、大花红景天苷(10)、过山蕨素(7)、6,8-二羟基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2)、山柰酚-4′-O-β-D-葡萄糖苷(13)、山柰酚-3-O-葡萄糖(1→3) -β-D-葡萄糖苷(14)、山柰酚-3-O-β-洋槐糖苷(15)、kaempferol-3-O-β-D-apiofuranosyl (1→2) -β-D-Glucopyranosyl-7-O-α-L-rhamnopyranoside (16)、kaempferol-4′-O-β-D-apiofuranosyl-3-O-β-D-glucopyranosyl-7-O-α-L-rhamnopyranoside (17)、5,6,7,4′-tetrahydroxy-flavone-6-O-β-D-arabinopyranosyl-7-O-α-L-rhamnopyranoside (18)、紫云英苷(3)、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8)、山柰酚-7-O-α-L-鼠李糖-4′-O-β-D-吡喃葡萄糖苷(9)。苏聪等[10]从地桃花地上部分95% 乙醇浸膏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芹菜素(19)、芹菜素-6-C-(6″-O-反式咖啡酰基) -β-D-吡喃葡萄糖苷(20)、银锻苷(6)、山柰酚-3-O-(6″-O-顺式对香豆酰基) -β-D-吡喃葡萄糖苷(21)、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1→2) -β-D-吡喃半乳糖苷(22)、黄芩素(23)、黄芩苷(24)、杨梅苷(25)、异槲皮苷(26)、木犀草素(27)、山柰酚(1)、槲皮素(2)、紫云英苷(3)、芦丁(4)。Srinivasan 等[11]从地桃花中分离得到芒果苷(28)。具体见表1、图1。

1.2 木脂素类 Luo 等[12]从地桃花全草中分离得到urenalignosides A-D (29~32)、(7R,8R) -threo-4,9,9′-trihydroxy-3,3′,5′-trimethoxy-8-O-4′-neolignan-7-O-β-D-glucopyranoside (33)、rourinoside (34)、(7R,8R) -threo-guaiacylglycerol-8-O-4′-sinapyl ether-7-O-β-D-glucopyranoside (35 )、(7S,8R) -erythro-4,9,9′-tri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7-O-β-D-glucopyranoside (36)、(7S,8S) -threo-4,9,9′-tri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7-O-β-D-glucopyranoside(37)、(-) -(7R,8S) -4,7,9,3′,9′-pentahydroxy-3-methoxy-8-O-4′-neolignan-9′-O-β-D-glucopyranoside(38)、(7S,8S) -4,7,9,3′,9′-pentahydroxy-3-methoxyl-8-O-4′-neolignan-4-O-β-D-glucopyranoside (39)、(7S,7′S,8R,8′R) -icariol A2-9-O-β-D-glucopyranoside (40)、(7S,7′S,8S,8′S) -icariol A2-4-O-β-D-glucopyranoside (41)、lyoniresinol-9′-O-β-D-glucopyranoside (42)、(-) -异落叶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43)、cedrusin-4′-O-β-D-glucopyranoside (44)。Gao等[13]从地桃花叶的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络石苷元(45)。Jia 等[14]从地桃花地上部分95%乙醇浸膏中分离得到一种新的降新木脂素,经鉴定为肥牛木素-4-O-β-D-葡萄糖苷(46)。具体见表2、图2。

表1 地桃花中黄酮类化合物

图1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

1.3 大柱香波龙烷类 Su 等[15]从地桃花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urenalobasides A-E (47~51)、lauroside B (52)、inamoside (53)、lauroside C (54)、3-oxo-α-ionyl-9-β-D-apiofuranosyl-(1→6) -β-D-glucopyranoside (55)、guettardionoside(56)、(6S,9S) -roseoside (57)、vomifoliol-9-O-β-D-glucopyranoside (58)、(3R,9R) -3-hydroxy-7,8-dehydro-ionol-9-O-β-D-glucopyranosides (59)、vomifoliol-9-O-β-D-apiofuranosyl-(1→6) -β-D-glucopyranoside (60)、(6S,7E,9ξ) -6,9,10-tri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10-O-β-D-glucopyranoside (61)、bridelionoside A (62)。具体见表3、图3。

表3 地桃花中大柱香波龙烷类化合物

1.4 酚酸类 贾陆等[14,16-17]从地桃花全草95%乙醇浸膏中分离得到水杨酸(63)、丁香酸(64)、丁香酸葡萄糖苷(65)、原儿茶酸(66)、原儿茶酸甲酯(67) 和咖啡酸(68);从地上部分95% 乙醇浸膏中分离得到urenoside A(69)。具体见表4、图4。

1.5 其他成分 Ghosh 等[18]从地桃花根中分离得到一个呋喃香豆素,经鉴定为欧前胡素(70)。贾陆等[16-17]从地桃花全草95%乙醇浸膏中分离得到2 个香豆素化合物,分别为七叶苷(71)、东莨菪亭(72),此外还分离得到苯甲酸、马来酸、己内酰胺、梣皮素、十五碳酸、十六碳酸、十七碳酸、三十六碳酸和邻苯二甲酸异丁酯。Gao 等[13]研究发现地桃花叶中一个新的三萜皂苷,命名为clematoside-S (73)。唐春丽等[19]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地桃花茎、叶挥发油,分别鉴定出15、19 种成分,其中茎挥发油中相对含有量最高的为β-蒎烯(18.06%),叶挥发油中为正十七烷(51.13%)。Ahmad 等[20]鉴定地桃花种子油中8 种脂肪酸,其组成 (含有量) 分别为十六碳酸(34.7%)、油酸(20.2%)、亚油酸(14.9%)、肉豆蔻酸(9.5%)、苹婆酸(6.0%)、棕榈烯酸 (5.4%)、锦葵酸(4.8%)、硬脂酸(4.4%)。具体见表5、图5。

图3 大柱香波龙烷类化合物结构

表4 地桃花中酚酸类化合物

图4 酚酸类化合物结构

表5 地桃花中其他类化合物

2 药理作用

2.1 抗菌 Mazumder 等[21]研究发现地桃花根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除伤寒沙门氏菌外,其甲醇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痢疾志贺氏菌、霍乱弧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陈勇等[22]对地桃花地上部分水提物进行了体外抗菌试验,发现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均有抑制活性,特别是黄色葡萄球菌和普通变形杆菌。Yang 等[23]研究表明,地桃花地上部分水提液可显著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肺炎小鼠体内IgG、IgM、IL-6、IL-10 的水平,明显改善肺组织的病理损伤。Gao 等[13]研究发现地桃花叶中的clematoside-S (77) 具有抗酵母菌的活性。地桃花水提取物与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钠合用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不同程度的体外、体内联合抗菌作用;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合用时,对大肠杆菌呈现体外联合抗菌作用[24-26]。地桃花叶的甲醇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菌、肠球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但对绿脓杆菌作用不明显[27]。

图5 其他类化合物结构

2.2 抗炎 蒙小菲等[28]研究表明地桃花水提物可有效抑制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可能与抑制炎性介质释放、减少炎性渗出等有关。黄春等[29]以小鼠棉球肉芽肿、冰醋酸致小鼠腹腔炎和角叉菜胶致小鼠气囊滑膜炎为模型,发现地桃花水提物可有效减轻小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降低腹腔炎症冲洗液的前列腺素E2(PEG2) 含有量;减少气囊渗出液体积,恢复灌洗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气囊灌洗液中丙二醛、蛋白、PGE2含有量,抑制一氧化氮产生。银锻苷(6) 的抗炎机制可能与降低iNOS 和COX-2 蛋白表达、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 /JNK 和MAPK/p38 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30]。

2.3 抗氧化 彭妹等[31]比较了花红片中地桃花、白背叶根、鸡血藤、一点红、桃金娘根、白花蛇舌草、菥蓂7 种药材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发现地桃花提取物还原Fe3+的能力大于鸡血藤、菥蓂、白花蛇舌草和一点红,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大于菥蓂、鸡血藤、白花蛇舌草和一点红,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大于菥蓂和白花蛇舌草,对油脂氧化的抑制作用大于菥蓂、一点红和白花蛇舌草。薛井中等[32]考察了地桃花地上部分不同富集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包括水体醇沉(Ⅰ),水体醇沉后过聚酰胺树脂再依次用10%乙醇(Ⅱ)、20%乙醇(Ⅲ)、30% 乙醇(Ⅳ)、40% 乙醇(Ⅴ)洗脱,以及水体醇沉后过D101 大孔树脂再依次用10%乙醇(Ⅵ)、30%乙醇(Ⅶ) 洗脱,结果显示各部位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部位Ⅱ~Ⅶ的抗氧化性均高于部位Ⅰ,表明过聚酰胺树脂和D101 大孔树脂可以对水体醇沉部位中的抗氧化成分起到富集作用,以部位Ⅲ、Ⅴ较强。由于银锻苷(6) 中6″-O-对-香豆酰基的存在,增加了电子转移和氢原子转移的多途径可能性,同时也增加了铁螯合的可能性,较紫云英苷(3) 显示出更强的抗氧化和细胞保护作用[33]。

2.4 抗肿瘤 地桃花中的山柰酚(1)、槲皮素(2) 等具有抗肿瘤的活性[34]。Pieme 等[35]研究发现地桃花甲醇提取物可显著降低人乳腺癌MB-MDA435 细胞的增殖,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

2.5 其他 Yadav 等[36]发现,地桃花叶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止泻的作用。Islam 等[37]研究表明,地桃花乙醇提取物具有镇痛、膜稳定的作用。

3 质量控制

目前收载地桃花药材的质量标准仅有1990 年版《广西中药材标准》 和2009 年版《湖南省中药材标准》,贵州省新版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已见报道,但尚未成书收载。

3.1 性状[38-40]地桃花根呈圆柱形,略弯曲,支根少数,上生多数须根,表面淡黄色,具纵皱纹,质硬,断面呈破裂状。茎下部棕黑色至棕黄色,上部灰绿色至暗绿色,具粗浅的网纹,质硬,木部断面不平坦,皮部纤维性。叶多已破碎,完整者多皱缩,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粉绿色,密被短柔毛和星状毛,掌状网脉,中脉基部有一腺体,叶腋常有宿存的托叶。花梗长约3 mm,被绵毛;小苞片5,长约6 mm,基部1/3 合生;花萼杯状,裂片5,较小苞片略短;花瓣多皱缩,常脱落。果扁球形,每一分果呈球状五等分楔形,具星状短柔毛和锚状刺。种子肾形。气微,味淡。

3.2 显微鉴别 茎的横切面,木栓层由5~8 列扁平状的木栓细胞组成,细胞壁稍厚,其外壁有多数非腺毛;韧皮部由筛管、体胞、韧皮纤维及韧皮薄壁细胞组成,韧皮纤维壁稍厚,常数个成束存在于韧皮部外侧;形成层环状;木质部导管径向排列,导管周围有多数木纤维,壁厚,木化;髓部较宽,约占茎横切面的3/5,由多数薄壁细胞组成,髓的中央通常有一分泌道,髓的四周有5~8 个分泌道环列。全草粉末黄绿色或棕黄色,色素块棕黄色或棕红色,形状不规则;单细胞非腺毛众多,单生或2~8 个星状簇生,平直或稍弯曲;腺毛头部3~9 细胞,柄部1~2 细胞;纤维成束或散在,壁厚;气孔平轴式;草酸钙簇晶多见,直径10~50 μm;导管多为孔纹导管和螺纹导管;花粉粒类球形,淡黄色,直径约70~110 μm,外壁具多数刺状突起;内果皮细胞成束,短纤维状,长短不一,作镶嵌状排列,壁厚,孔沟明显;种皮栅状细胞多成片,横断面观细胞两列,均为长方形,细胞壁较厚,胞腔线形,外列栅状细胞长65~96 μm,内列栅状细胞长约20~30 μm;种皮支持细胞表面观呈类圆形,侧面观略呈哑铃状,通常上端较膨大,下端稍小,细胞壁较厚[38-39]。

3.3 化学鉴别[38]地桃花粉末经温水浸泡30 min 后,取滤液强力振摇,可产生持续性的泡沫,10 min 内不消失;再取滤液,加1%三氯化铁溶液,即显墨绿色;将滤液滴于滤纸上,待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待干后在365 nm 下观察,显蓝色荧光。此外,地桃花还可发生盐酸-镁粉反应和醋酐-浓硫酸反应。

3.4 TLC 鉴别 陈贵等[39]以银锻苷为指标,对贵州省采集的12 批次地桃花全草样品进行了TLC 鉴别。结果,斑点清晰,重复性好,方法耐用,样品在与银锻苷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绿色荧光斑点。

3.5 检查项 按2015 年版《中国药典》 四部通则检查,地桃花全草水分不得超过15.0%,总灰分不得超过11.0%[39];地上部分水分不得超过15.0%[3]。

3.6 浸出物 按2015 年版《中国药典》 四部通则2201 项下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热浸法) 测定,用乙醇作溶剂,地桃花全草浸出物不得少于5.0%[39]。

3.7 指纹图谱 曾海生等[41]采用HPLC 法,以槲皮素为参照物,Phenomenex Gemini C18色谱柱 (250 mm×4 mm,5 μm);流动相甲醇-0.5% 冰乙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0 nm;柱温25 ℃;体积流量0.8 mL/min,建立了广西产地桃花地上部分的指纹图谱。标准指纹图谱中共有峰17个,约占总峰面积的78%,各批次色谱图与对照图谱比较,其相似度均大于0.91。

3.8 含有量测定 地桃花含有量测定的相关报道较多,包括地上部分中的总黄酮(21.41~90.10 mg/g)[42]、多糖(12.84%~12.89%)[43]、银锻苷(0.009 6%~0.064%)[44],叶中的槲皮素 (1.016~1.067 mg/g)、山柰酚 (0.572~1.232 mg/g)[45-46],全草中的多糖(13.32±1.15)%[47]、银锻苷(0.130~1.872 mg/g)[39],以及地上部分提取物中的杨梅苷(3.258~3.291 mg/g)、异槲皮苷(3.369~3.387 mg/g)、木犀草素(1.243~1.267 mg/g)[48],根皮中的总三萜(3.596%~3.753%),叶中的总三萜(9.027%~9.496%)[49]。

4 展望

地桃花在化学成分方面有了较全面的报道,但对它们与其功效之间的关联性研究不足,质量标志物将是一个重要方向;其药理活性广泛,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根、叶、全草或地上部分的粗提物,单体、配伍关注较少,今后结合药理及现代临床对其有效成分、配伍、复方制剂进行深入研究会是大的趋势。地桃花作为我国壮族、水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药物,民间使用广泛,但在2015 年版《中国药典》 中其质量标准未被收载,仅有“花红胶囊”“花红片”“花红颗粒”[50];在地方标准中仅有广西、湖南两地收载,控制项目极为简单;在含有量测定研究中,测定指标专属性不强,亟待提升和完善。地桃花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以及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广泛的生物活性,而且野生资源丰富,故加强该药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对进一步拓展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提取物乙醇葡萄糖
虫草素提取物在抗癌治疗中显示出巨大希望
乙醇的学习指导
乙醇和乙酸常见考点例忻
新催化剂推进直接乙醇燃料电池发展
中药提取物或可用于治疗肥胖
植物提取物:你意想不到的辣椒
葡萄糖漫反射三级近红外光谱研究
糖尿病患者能吃氨基葡萄糖吗
食品添加剂葡萄糖醇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乙醇蒸气放空管设置室内引发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