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求助动机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启示

2020-08-04 07:37刘钰黄喜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21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

刘钰 黄喜珊

〔摘要〕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面临一个窘境:一方面是实际需要接受专业心理咨询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一方面是这些需要帮助的学生中,真正付诸行动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只有一小部分人。本文从来访者、咨询师及环境这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心理求助动机的因素,并提出若干建议,以期提高青少年的心理求助动机水平,使他们及时获得专业的心理援助。

〔关键词〕心理咨询;求助动机;污名化;动机提升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1-0025-03

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所发布文件中的数据资料显示,自2015年起,全球抑郁症患者总数已经超过三亿,约占世界人口的4.4%[1]。罹患抑郁症作为心理健康问题的缩影,反映出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遭受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有研究发现,在我国的中学生群体中,检出存在焦虑情绪的学生占16.1%,存在抑郁情绪的学生占45.5%,高达20.7%的学生存在自杀意念[2-3]。受到心理问题困扰的学生不少,但真正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学生却不多。雍那等[4]对南充市六所中学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当出现心理困扰时,只有22.8%的中学生表现出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意愿,仅有3.8%的中学生真正做出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行动。因为种种原因,本应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学生求助动机并不高,如何激起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动机成为亟须解决的课题。为便于表述,以下用“心理求助”一词指称“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

一、影响心理求助的因素

对影响学生心理求助动机的因素进行研究,是采取相应策略提高学生心理求助动机水平的前提。以下将从来访者、咨询师、外部环境这三大方面展开,分析心理求助的影响因素。

(一)来访者的因素

来访者是产生求助意愿、做出求助行为的主体,因此探讨哪些因素在影响求助者的求助动机至关重要。

1.认知层面。国内外的研究者均发现,心理学专业知识的缺乏,是影响求助动机的重要因素[5-6]。它会导致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偏差和对咨询效果的认识偏差。李建明[5]在调查中发现,很多人认为只有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人才需要心理咨询,当遇到心理困扰时,很多人会选择向父母、朋友等求助,而非寻求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帮助。

研究者发现,个体对心理咨询的有效性信念越强,越有可能在遭遇心理问题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7]。健康素养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个体的心理求助意愿和实际的求助行为。面临压力时,具有高水平健康素养的个体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积极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更愿意接受专业的心理帮助[8]。

2.心理层面。心理层面上,对心理咨询不同的情绪感受及个体不同的心理特征,也会影响心理求助。

有研究者提出,认为自我表露会给自己带来益处的个体,更有可能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9]。同时,对于未知心理咨询过程及其结果的恐惧,是影响个体心理求助动机的重要因素[10]。

个体具有的某些特性同样会影响其求助动机。研究表明,个人成长主动性越强的个体,越可能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11]。同时,个体的生命态度也会影响其求助动机,生命态度越积极的个体,在面对心理问题时,更乐意去解决[12]。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成为来访者之后,对于完成心理咨询会有较高的效能感,更愿意持续求助[13]。余晓敏[14]发现,“内外控”这一维度对求助动机的影响是复杂的,尽管将心理问题归因于外在因素的个体会有更强的求助意愿,但内控的个体更可能做出实际求助行为。除上述心理特性,人际信任感高的个体更相信咨询师能真正帮助自己[15]。

3.其他层面。除认知层面和心理层面,其他层面的因素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求助动机。研究表明,个体如果有进行心理咨询的直接或间接经验,当他们遭遇心理困扰时,心理求助动机会更高[9]。社会支持同样是影响个体是否寻求專业心理帮助的重要因素,社会支持系统完善的个体在遭遇较大的心理困扰时,他们会更有能量,更加积极主动地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16]。同时,生长在文化水平较高、文化氛围较浓厚的家庭中的个体对于心理咨询的接受度更高[14]。

(二)咨询师的因素

除了来访者,咨询师也是心理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咨询师的专业性、可靠性、吸引力,是来访者在考虑是否寻求咨询时的重要决定因素。

1.专业能力。有研究者在访谈中发现,“专业素养”“专业成长”是心理咨询从业者的心理咨询胜任特征[17]。咨询师是否具有相应的学历背景、是否接受过长期的技能培训、是否积累了丰富的个案经验,都会成为来访者评价咨询师的重要参照。

2.着装。李福东[18]在研究中发现,咨询师的着装和仪容也会成为影响来访者求助动机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咨询师的穿着整体搭配简洁者占97.8%,大部分咨询师的主要着装色彩为中性色和深色。

3.保密性。心理咨询师是否值得信任,是否对来访者的事情完全保密,也影响来访者的求助动机[5]。咨询师只有做到“严格保密”,才能获得来访者的信任,被来访者选择。

(三)社会认知等环境因素

学生身处的环境对学生决定是否进行心理求助同样有着重要影响。

1.性别角色。在“暴露自己的脆弱”这一点上,女性面临着更加宽容的环境,大多数女性在“倾诉”和“自我表露”上,表现得比男性更好。比起男性,女性会表现出更愿意求助的倾向;对于心理咨询,女性也比男性更能够接受[14]。男性个体对于心理求助的污名化程度更高,他们中的部分人会认为心理求助违背了自己的性别角色,从而不愿意做出求助行为[19]。国外的学者也报告了相同的研究结果,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是男性心理求助行为的显著预测因子之一[20]。

2.心理咨询污名化。目前,仍有一部分人认为只有患精神疾病或严重心理障碍的人才去做心理咨询。这种观念将“心理咨询”污名化,给想要寻求咨询的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产生了额外的耻辱感,降低了他们求助的动机水平,阻碍了他们寻求心理帮助的行为[14]。研究发现,对于心理咨询的偏见和歧视,会阻碍人们觉察自己的症状并认识到自己需要帮助[21]。

二、对提升心理求助动机水平的启示

国外的研究发现,青少年在学习有关如何识别身边需要心理援助的人以及如何为其提供心理支持的科普课程之后,不仅提升了对身边的同龄人进行心理支持的能力,而且在自己遭遇类似问题时,也更乐于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22]。因此,学校可以考虑开发相关课程,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如何帮助别人,提升自身对心理咨询的认识。

学校要加强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生命态度。生命态度积极的个体,更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也更乐于接受心理帮助。学校还应对学生进行看待问题方式的训练。据研究,如果个体能够将“问题”与“自己”分开,以一种更加客观的方式看待问题,能降低“自我污名”信念的影响,主动寻求心理帮助[23]。

有研究者曾经开发一款App,使用者学习积极心理学科普知识后获得的积分可用于“橄榄球游戏”,这款应用被大部分男性接纳并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求助意愿产生了积极正向的影响[24]。由此可见,给心理健康知识披上“娱乐”的外衣,可以帮助男性突破传统性别角色观念的束缚,间接地改善他们对于心理咨询的态度。

除了扭转公众对心理咨询的社会评价方面的努力,学校咨询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注重实践经验的累积和助人品质的培养,同时要严格遵守保密原则,获得学生的信任。咨询师在着装打扮上要整洁大方,使学生对咨询师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咨询师宜穿着设计简单、颜色中性的服装[18]。

三、小结

当前,我国遭受心理问题困扰的学生仍有很多,而他们中间往往只有一小部分人得到了专业的心理帮助,其余学生,有的是不愿求助,有的是不知如何求助,这就需要我们关注阻碍他们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原因,提出更有效的解决办法,使心理咨询的供给方与需求方实现资源对接,从而提高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利用度,帮助更多学生摆脱心理困扰。(本文通讯作者为黄喜珊)

注:本研究同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8YJA190004、2019年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幸福广州心理服务与辅导基地的资助。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epression and other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global health estimates. Geneva: WHO,2017.

[2]苏虹,王保金,陈卉鸣,程慧,张秀军,朱越友,王敏,王计争.中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的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2):80-82.

[3]吴虹,邓剑雄,高雪,许燕,黄国良,黄敬辉,卢次勇.深圳市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现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11):1373-1376.

[4]雍那,任玉玲,王春元,杨仕龙,唐雷,丁祥洪,喻元凤.南充市中学生心理求助状况及专业心理求助态度[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8):1253-1255.

[5]李建明.认知及心理健康因素对大学生心理求助的影响研究[D].广州:第一军医大学,2006.

[6]Norhayati I ,Aisyah M S , 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 a depression literacy program on stigma and mental help-seeking among adolescents in malaysia:a control group study with 3-month follow-up. Inquiry:a journal of medical care organization[J]. Provision and Financing,2020,57.

[7]赵丽,江光荣,王英.大学生心理咨询信任度及与专业求助意向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4):249-253.

[8]郭淑芬,郝正玮,赵雅玲,赵雅宁.青少年健康素养水平与心理行为问题及求助态度、求助意愿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16):1951-1955.

[9]纪骁纹.心理咨询情境相关因素对大学生心理求助意愿和行为的影响[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10]Elizabeth F ,Hannah R , et al. Understanding barriers to women seeking and receiving help for perinatal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UK general practice:development of a questionnaire[J].Primary Health Care Research & Development,2019(20):156.

[11]白汉平,肖卫东.个人成长主动性、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5):72-74.

[12]庞莉.大学生生命态度与心理求助的现状调查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5.

[13]余晓敏,江光荣.心理健康控制源、自我效能与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5):444-445.

[14]余晓敏.大学生心理求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15]王海萍,王玉芹,吴超荣,孙志鹏.大学生专业及非专业心理求助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青年研究,2015(5):51-58.

[16]李翠云.大学生心理求助、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师范大学,2007.

[17]王润强.成都高校心理咨询从业者咨询胜任特征质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18]李福东.心理咨询师着装类型对来访者求助意愿的影响[D].重庆:西南大学,2012.

[19]黄东涛.男大学生性别角色冲突与心理求助态度关系心理求助污名的中介作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0]Juvrud J , Rennels J L .“I Dont Need Help”: gender differences in how gender stereotypes predict help-seeking[J].Sex Roles,2017,76(1-2): 27-39.

[21]Schomerus G , Stolzenburg S , et al. Stigma as a barrier to recognizing personal mental illness and seeking help:a prospective study among untreated persons with mental illness[J].European Archives of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2019,269(4): 469-479.

[22]Lubman D I ,Cheetham A , et al. Twelve-month outcomes of MAKING the LINK:a clus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 school-based program to facilitate help-seeking for substance use and mental health problems[J].EClinical Medicine,2020,18(1).

[23]Hollar S M ,Siegel J T.Self-distancing as a path to help-seeking for people with depression[J].Social Science & Medicine,2020,245.

[24]Cheng V W S ,Davenport T , et al. Naturalistic evaluation of a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app incorporating applied video games and gamification (Mind Max):Wellbeing, resilience, and help-seeking outcomes[J].Internet Interventions,2020,20.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广州,510631)

编辑/于 洪 終校/刘永胜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
如何与中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如何促进网络心理咨询效果?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黑点
如果努力暂时看不到结果
多找几个名字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态度与求助行为关系研究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态度与求助行为关系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应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