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奖数据分析

2020-08-04 08:26古燕莹
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18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改革

古燕莹

摘 要 对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地方代表队参赛及获奖基本情况统计分析,同时从省市整体、中职、高职3个视角对获奖数量、获奖学校分布、获奖课程与专业分布进行多维度统计分析,发现参赛热情持续高涨、教学改革优势凸显,但仍存在区域间不均衡,省市内中职、高职间不均衡,学校间不均衡,课程、专业间不均衡等问题。需要坚定立德树人使命、积极深化“三教”改革、促进均衡协调发展,以进一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 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获奖数据;“三教”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18-0024-09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创新赛制实施全新方案,把往届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训教学3个赛项整合为1个赛项,重点考察教学团队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目标达成、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本届比赛首次鼓励东西协作、校企合作、跨校联合组建教学团队参赛。比赛分中等职业教育组、高等职业教育组和军事职业组。中职组、高职组各设公共基础课程组、专业一组和专业二组3个组别。

本文以地方代表队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的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奖名单[1]、报名情况、比赛参赛指标,统计分析本届比赛地方代表队参赛及获奖基本情况,同时从省市整体、中职、高职3个视角对获奖数据进行多维度统计分析,据此得出基本结论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地方代表队参赛及获奖基本情况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参赛基本情况

对地方代表队报名情况和参赛指标进行统计,见表1。数据显示:本届比赛共收到来自地方37个代表队的791件参赛作品(中职424件、高职367件),地方队参赛覆盖率达100%,作品参赛率达95.53%,分别较2018年提高2.7%和7.43%,创历史新高,作品参赛率中职与高职基本持平。2019年共有791支参赛教学团队,共计参赛对象2885名,参赛教学团队负责人分布在566所学校。

统计数据显示,参赛作品组別分布如下:公共基础课程组、专业一组、专业二组的参赛率分别为96.57%、95.74%、94.20%,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率(98.20%)最高。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作品共109件,涉及全部13门公共基础课程(德育课分为5门不同课程);中职专业组参赛作品共315件,涉及16个专业类,体育与健身类、司法服务类没有参赛作品。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作品共60件,涉及10门课程(思政课分为2门不同课程);高职专业组参赛作品共307件,覆盖全部19个专业大类。

(二)参赛作品获奖基本情况

对获奖名单进行数据统计并计算参赛作品获奖率,本届比赛中职组、高职组共产生一等奖94个、二等奖156个、三等奖259个,获奖总计509个;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奖率分别为11.88%、19.72%、32.74%,总获奖率为64.35%,获奖作品涉及全国412所职业院校和53家合作企业,见表2。

509个获奖作品的组别分布统计数据显示,公共基础课程组获奖112个,专业一组获奖273个,专业二组获奖124个,见表3。组别各自获奖数量及获奖率与参赛指标、比赛奖励比例相关。

(三)获奖教学团队情况

本届比赛首次规定必须以教学团队方式参赛,对获奖作品的教学团队及获奖人数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本届比赛509支获奖教学团队中,4人教学团队348支,占比68.37%,3人教学团队148支,占比29.08%,2人教学团队13支,占比2.55%,可见4人团队和3人团队是主体。共计1862人获奖(中职998人、高职864人),其中学校教师1809人,企业兼职教师53人,见表4。

(四)联合参赛获奖情况

进一步对联合参赛的教学团队获奖情况进行统计发现:联合参赛获奖总计83个(中职37个,高职46个),占获奖总数的16.31%,其中跨校联合参赛获奖31个、校企合作参赛获奖53个、东西协作参赛获奖2个。公共基础课联合参赛获奖8个,专业课联合参赛获奖75个,见表5。联合参赛获一等奖21个、二等奖30个、三等奖32个。

二、省市整体获奖数据统计与分析

统计分析地方代表队各省市整体(中职、高职合计)获奖数据,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5个计划单列市只参加中职组比赛。获奖作品涉及412所职业院校和53家合作企业。

(一)获奖总数统计分析

据本届比赛各省市整体获奖总数排行榜显示,37个代表队中有36个省市代表队获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没有获奖;26个省市半数(含)以上参赛作品获奖。湖南、安徽获奖总数各24个,参赛作品全部获奖,并列全国第一;浙江、重庆获奖总数各23个(获奖率95.8%),并列全国第二;北京、山东获奖总数各22个(获奖率91.7%),并列全国第三。见图1。

(二)一等奖获奖总数统计分析

本届比赛要求高、难度大、竞争激烈,一等奖彰显了职业教育教学的最高水平。从省市整体的一等奖排行榜可以看出,有26个省市的94件作品获得一等奖。江苏位列榜首,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江苏、广东、湖南一等奖各超过10个;北京、浙江、重庆、山东、湖北一等奖各超过5个。此8个省市一等奖共计71个,占一等奖总数的75.53% 。江西、海南、厦门、贵州、甘肃、深圳、云南、青海、西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没有一等奖。见图2。

(三)一、二等奖(入围现场决赛)获奖总数统计分析

本届比赛一、二等奖是由入围现场决赛的参赛作品及教学团队现场展示(对抽定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讲解、模拟实际教学)、答辩角逐产生,难度创历届比赛之最。省市整体一、二等奖获奖总数排行榜显示:共有32个省市入围现场决赛,250件作品获得一、二等奖。广东、湖南位居榜首。广东、湖南、北京、江苏、浙江、重庆、山东、湖北、宁波处于第一阵营,均有达到或超过指标数一半的教学团队入围现场决赛;河北、安徽、四川、厦门处于第二阵营,均有达到或超过指标数1/3的教学团队入围现场决赛。云南、青海、西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没有作品入围现场决赛。见图3。

三、中职获奖数据统计与分析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职组共产生一等奖50个,二等奖85个,三等奖140个,获奖总计275个。中职获奖作品涉及237所中职学校和15家合作企业。

(一)获奖总数统计分析

据本届比赛各省市中职获奖总数排行榜显示,共有35个省市获奖,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未获奖;29个省市半数(含)以上参赛作品获奖。广东、重庆、湖南、安徽获奖总数各12个,参赛作品全部获奖,并列排名全国第一;北京、山东、浙江获奖总数各11个(获奖率91.7%),并列全国第二;上海、宁波、福建、广西、内蒙古获奖总数各10个(上海获奖率100%、其他省市获奖率83.3%),并列全国第三。见图4。

(二)一等奖获奖总数统计分析

中职一等奖彰显了中职教学的最高水平。从中职一等奖排行榜可以看出,全国中职共有15个省市50件作品获得一等奖。广东、北京位列榜首。广东、北京、江苏、山东一等奖总数均超过或等于6个(一半指标数);重庆、湖南均获5个一等奖。处于领军阵营的此6个省市,一等奖共计39个,占中职一等奖总数的78% 。见图5。

(三)一、二等奖(入围现场决赛)获奖总数统计分析

中职一、二等奖获奖总数排行榜显示:中职共有32个省市入围现场决赛,135件作品获得一、二等奖。广东位居榜首,全部作品入围现场决赛。广东、重庆、北京、湖南、江苏、山东、上海、浙江、宁波、四川处于第一阵营,均有达到或超过6支(指标数一半)教学团队入围现场决赛;河北、湖北、厦门处于第二阵营,均有4支(指标数1/3)教学团队入围现场决赛。见图6。

(四)获奖学校分布统计分析

1. 学校获奖总数统计分析

全国共有237所中职学校获奖,获奖数超过2个(含)的中职学校共有48所,获奖数3个及以上的中职学校共有13所。其中,鲁中中等专业学校、长沙财经学校、厦门信息学校获奖數各4个,并列第一。见表6。

2. 学校获一等奖总数统计分析

共有47所中职学校获一等奖。有9所中职学校获2个及以上一等奖,鲁中中等专业学校、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获一等奖最多,各3个,见表7。

3. 学校获一、二等奖(入围现场决赛)总数统计分析

共有120所中职学校入围现场决赛获一、二等奖,有24所中职学校有2个及以上作品入围现场决赛。其中鲁中中等专业学校、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长沙财经学校、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各有3个作品入围现场决赛。见图7。

(五)获奖课程与专业分布统计分析

1. 公共基础课程获奖统计分析

中职公共基础课程共有73件作品获奖,涉及中职公共基础课全部13门课程,课程分布及奖项见表8。获奖总数位居前列的分别是语文(14个)、数学(11个)、英语(11个)、公共艺术(8个)、职业道德与法律(6个)、体育与健康(6个)。此6门课程共计获奖56个,占中职公共基础课程获奖总数的76.71%。

公共艺术、职业道德与法律、体育与健康、化学各获2个一等奖,此4门课程获一等奖共计8个,占中职公共基础课程获一等奖总数的66.67%。

2. 专业技能课程获奖统计分析

中职专业技能课程共有202件作品获奖,涉及16个专业类,专业类奖项分布见表9。其中,获奖总数超过10个(含)的专业类如下:医药卫生类(24个)、交通运输类(23个)、加工制造类(22个)、旅游服务类(19个)、财经商贸类(19个)、信息技术类(19个)、教育类(18个)、土木水利类(16个)、文化艺术类(13个)、农林牧渔类(10个)。上述10个专业类共计获奖183个,占中职专业技能课程获奖总数的90.59%。

医药卫生类、加工制造类、旅游服务类各获5个一等奖,交通运输类、教育类各获4个一等奖,财经商贸类、土木水利类各获3个一等奖,此7个专业类共获一等奖29个,占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一等奖总数的76.32%。

对中职专业技能课程获奖作品所属专业进一步分析显示:获奖作品共涉及72个专业。其中,获奖总数超过5个(含)的11个专业分别是:学前教育(18个)、护理(16个)、汽车运用与维修(15个)、电子商务(10个)、建筑工程施工(8个)、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8个)、计算机网络技术(6个)、机电技术应用(5个)、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5个)、数控技术应用(5个)、旅游服务与管理(5个)。学前教育、护理、汽车运用与维修3个专业各获4个一等奖,在获奖总数和一等奖数量上都名列前茅。

四、高职获奖数据统计与分析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高职组共产生一等奖44个,二等奖71个,三等奖119个,获奖总计234个。高职获奖作品涉及175所高职学校和38家合作企业。

(一)获奖总数统计分析

据本届比赛各省市高职获奖总数排行榜显示,共有30个省市获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未获奖;22个省市一半指标数(含)以上参赛作品获奖。江苏、浙江、湖南、安徽获奖总数各12个,参赛作品全部获奖,并列排名全国第一;河北、北京、重庆、山东获奖总数各11个(获奖率91.7%),并列全国第二;湖北、江西获奖总数各10个(获奖率83.3%),并列全国第三。见图8。

(二)一等奖获奖总数统计分析

从高职一等奖排行榜可以看出,全国高职有19个省市的44件作品获得一等奖。江苏位列榜首。江苏、浙江一等奖总数分别为8个、6个(一半指标数);湖南、湖北各5个。处于领军阵营的4个省一等奖共计24个,占高职一等奖总数的54.55%。见图9。

(三)一、二等奖(入围现场决赛)获奖总数统计分析

据高职一、二等奖获奖总数排行榜显示:高职共有26个省市入围现场决赛,115件作品获得一、二等奖。湖南位居榜首。湖南、江苏、浙江、湖北、北京、广东、河北、安徽处于第一阵营,均有超过6支(指标数一半)教学团队入围现场决赛;山西、内蒙古、陕西、广西、山东、江西处于第二阵营,均有达到或超过4支(指标数1/3)教学团队入围现场决赛。见图10。

(四)获奖学校分布统计分析

1. 学校获奖总数统计分析

全国共有175所高职学校获奖。其中,有29所是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有48所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这77所“双高计划”学校在高职获奖学校中占44% 。

获奖数超过2个(含)的高职学校共有48所,获奖数3个及以上的高职学校共有14所。其中,包头职业技术学院获奖总数7个,排名第一,见表10。进一步分析这14所获奖总数3个及以上的学校显示,除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外,其他13所均是“双高计划”学校(6所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7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占比92.86%。可以看出,教学实力与职业院校实力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2. 学校获一等奖总数统计分析

共有42所高职学校获一等奖。对42所获一等奖学校进一步分析显示,有8所是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18所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这26所“双高计划”学校在高职获一等奖学校中占61.9%。

有3所高职学校获2个及以上一等奖,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获3个一等奖,位居第一;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各获2个一等奖,并列第二。

3. 学校获一、二等奖(入围现场决赛)总数统计分析

共有100所高职学校入围现场决赛获一、二等奖,有17所高职学校有2个及以上作品入围现场决赛。其中,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有4件作品入围现场决赛,位列第一。见图11。

(五)获奖课程与专业分布统计分析

1. 公共基础课程获奖统计分析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共有39件作品获奖,涉及高职9门公共基础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未获奖。获奖课程分布及奖项见表11。其中,获奖总数位居前列的分别是英语(10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8个)、数学(5个)、语文(4个)、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个),此5门课程共计获奖31个,占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获奖总数的79.4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语文各获2个一等奖,此2门课程一等奖共计4个,占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一等奖总数的57.14%。

2. 专业课程获奖统计分析

高职专业课程共有195件作品获奖,覆盖全部19个专业大类,专业大类分布和奖项见表12。其中,获奖总数超过10个的专业大类如下:财经商贸大类(21个)、装备制造大类(19个)、交通运输大类(18个)、医药卫生大类(15个)、电子信息大类(14个)、农林牧渔大类(13个)、教育与体育大类(12个)、旅游大类(12个)、土木建筑大类(12个)、文化艺术大类(12个)。上述10个专业大类共计获奖148个,占高职专业课程获奖总数的75.90%。

教育与体育大类获5个一等奖,财经商贸大类、装备制造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各获4个一等奖,医药卫生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各获3个一等奖,此6个专业大类共计获一等奖23个,占高职专业课程一等奖总数的62.16%。

对高职专业课程获奖作品所属专业进一步分析显示:获奖作品共涉及105个专业。其中,获奖总数超过3个(含)的20个专业分别是:护理(10个)、学前教育(8个)、旅游管理(7个)、会计(7个)、汽车营销与服务(5个)、环境艺术设计(5个)、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4个)、园艺技术(4个)、软件技术(4个)、空中乘务(4个)、建筑工程技术(4个)、数控技术(4个)、供用电技术(3个)、工程测量技术(3个)、连锁经营管理(3个)、酒店管理(3个)、艺术设计(3个)、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3个)、物流管理(3个)、道路桥梁工程技术(3个)。学前教育(一等奖4个)、护理(一等奖2个)、汽车营销与服务(一等奖2个)、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一等奖2个)、园艺技术(一等奖2个)5个专业在获奖总数和一等奖数量上都名列前茅。

五、結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1.再上新台阶,参赛热情持续高涨

2010-2019年,这场备受关注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赛事走过“精彩十年”,成为“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引擎”[2]。2019年比赛进行了升级,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新赛制呈现“量大、面广、自主”的新面貌,比赛难度空前提高。但是,全面考察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新赛制仍然受到广泛肯定和欢迎。本届比赛再上新台阶,各代表队参赛热情持续高涨。

一是参赛率高。地方37个代表队全部参赛,作品参赛率创历史新高。

二是院校、教学团队覆盖面广。791支参赛教学团队负责人分布在566所学校,参赛学校分布广泛;教学团队以4人团队为主,队均人数3.65,创历史最高水平。

三是联合参赛模式新。首次鼓励东西协作、校企合作、跨校联合组建教学团队参赛,呈现出东西协作、企业积极参与、区域内协同教研的良好态势。

四是课程及专业覆盖面广。代表队自主规划参赛课程与专业,中职公共基础课覆盖全部13门课程,高职公共基础课涉及10门课程;中职专业课涉及16个专业类(专业目录共18个专业类),高职专业课覆盖全部19个专业大类。

2.再创佳绩,教学改革优势凸显

本届比赛再创佳绩,获奖项目突出展现了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

从省市来看,江苏、广东、湖南、北京、浙江、重庆、山东、湖北8个代表队成绩优异,无论是获奖数量还是获奖质量(获奖等级及获奖率)均名列前茅。湖南、安徽参赛作品全部获奖。本届大赛东道主湖南表现出超强实力,成绩首次跻身前三甲。内蒙古、陕西、山西比赛成绩较往届有明显进步。

从学校来看,中职成绩突出的代表有鲁中中等专业学校、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北京市商业学校、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湖南省特教中等专业学校等;高职成绩突出的代表有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值得关注的是,包头职业技术学院获奖总数和一等奖数分别位列冠军、亚军;有77所“双高计划”学校获奖,在高职获奖学校中占44%,26所“双高计划”学校获一等奖,在一等奖学校中占61.9%。获奖与职业院校实力呈正相关。

从课程与专业来看,公共基础课程成绩突出的有:中职语文、数学、英语、公共艺术、职业道德与法律、体育与健康;高职外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数学、语文。专业课成绩突出的有:中职医药卫生类、加工制造类、旅游服务类、交通运输类、教育类、财经商贸类、土木水利类、信息技术类、文化艺术类、农林牧渔类;高职财经商贸大类、装备制造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医药卫生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农林牧渔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旅游大类、土木建筑大类、文化艺术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获奖专业反映了当前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及专业改革情况。

从参赛方式来看,4人教学团队是获奖主体,在获奖总数中占比近七成;其次是3人教学团队,占比近三成;只有少量2人教学团队获奖。首次联合参赛也有不俗成绩,获奖数占总数的16.31%,校企合作最多,跨校联合其次;东西协作获奖数虽少,但令人欣喜的是,仅有的两个东西协作,即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组成两队东西协作参赛,均获三等奖。

3.存在4个不均衡,成绩差距依然存在?本届比赛获奖成绩差距依旧存在,表现为四个不均衡:

一是区域间不均衡。获奖成绩突出的省市主要有东部地区的江苏、广东、北京、浙江、山东、河北、宁波,中部地区的湖南、湖北、安徽,西部地区的重庆、内蒙古,即获奖成绩总体呈现出东部强,中、西部次之,东北弱的格局。

二是省市内中职、高职间不均衡。上海、吉林获奖成绩中职明显好于高职,广东中职一等奖及获奖总数远超高职,重庆、四川中职一、二等奖数远超高职,北京、山东中职一等奖数远超高职;湖北、河北、江西、甘肃、云南获奖成绩高职明显好于中职,浙江高职一等奖数远超中职,山西高职一、二等奖数远超中职,江苏高职获奖总数超中职。

三是学校间不均衡。部分学校获奖数量和质量均在全国遥遥领先,例如,鲁中中等专业学校获奖4个(3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获奖4个(3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而一些学校却未获奖。

四是课程、专业间不均衡。例如,中职公共基础课获奖最多的语文共获奖14个,而获奖最少的体育、职业素养各获奖1个;高职公共基础课获奖最多的外语共获奖10个,而信息技术课未获奖。中职专业课获奖最多的医药卫生类共获奖24个,而获奖最少的能源与新能源类获奖1个;高职专业课获奖最多的财经商贸大类共获奖21个,而获奖最少的公安与司法大类获奖1个。

(二)对策建议

1.守初心,坚定立德树人使命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技并修”的人才。职业院校教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守为党育人初心、担立德树人使命,在青年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3]。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度挖掘其他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任担当、民族团结、生态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育人元素有机融入到教学中。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2.谋发展,积极深化“三教”改革

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是当前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

教师对应“谁来教”,教师改革以能力提升为抓手。职业院校教师要主动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課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定期到企业实践,提升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兼职任教,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建设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材对应“教什么”,教材改革以课程建设为统领。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标准、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校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课程标准。公共基础课程内容着力体现学科核心素养,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专业课程基于职业工作过程重构教学内容,建设模块化课程,及时纳入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引入生产实际案例;实训教学内容源于真实工作任务、项目或工作流程、过程。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教材,倡导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及时动态更新教材内容,专业教材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充分开发优质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将优质职业教育课程资源输送到更多地区,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教法对应“怎么教”,教法改革重在创新教学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是新时期职业教育题中应有之义。创新教学模式,就要以此为根本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在真实或虚拟职业“情境”中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探索“行动导向”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把课堂搬到工厂、企业车间等生产服务一线,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创新实践教学。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教学中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有效开展教学过程监测、学情分析、学习诊断和学习资源供给,因材施教,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

3.縮差距,促进均衡协调发展

针对“四个不均衡”问题,可通过以下方式缩小差距,促进均衡协调发展。

一是“做引领”。加强对大赛方案的精准解读,大力宣传推广比赛优秀成果,加强公益性师资培训,领军省市经验分享,获奖教学团队经验交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结对子”。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同省市、同省市内不同学校、同省市内中职与高职结对帮扶,双方互派师资、交流学习,强化教师协作研修,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三是“深实践”。教师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深化课程和专业建设,积极做教学改革的践行者。

四是“担责任”。“双高计划”学校、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主动承担责任,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积累可复制、可借鉴的改革经验和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奖名单的通知[Z].教职成厅函[2020]2号,2020-01-19.

[2]王扬南.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引擎——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4):18-22.

[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9-03-19)[2020-03-20].http://www.chinanews.com/shipin/2019/03-18/news807951.shtml.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basic situation of local teams participating in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Competition of National Vocational Colleges Skill Contest in 2019 and their awards, and makes a multidimensional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number of awards, the distribution of award-winning schools, the distribution of award-winning courses and specialties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of the whole province,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found that enthusiasm for the competition continues to rise, the advantages of teaching reform have been highlighted, and there are four imbalances.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aking high moral values establishment and person cultivation as the fundamental task, advancing “Three Teaching” reform as well as promoting balanced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ability competition; award-winning data; “Three Teaching” reform

Author  Gu Yanying, senior teacher of Beijing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6)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改革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试论职业院校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
教学能力比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