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

2020-08-04 07:21李金莲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0年6期
关键词:兰芝焦仲卿孔雀东南飞

李金莲

原 文 阅 读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文章选自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

阅 读 发 现

《孔雀东南飞》的学习和解读中,过去多把重心放在女主角刘兰芝身上,对男主角焦仲卿关注较少,分析爱情悲剧的原因时,也是把焦母、刘兄等人放在兰芝的对立面,对焦仲卿多是同情,至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罢了。重读这篇课文时,让我们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

首先由人物性格出发分析人物命运,看人物的结局是否符合其性格发展的逻辑。由课文第二小节分析得出:刘兰芝能干、贤惠、知书达理、坚决、刚烈。因此刘兰芝一出场就说“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她对造成事端的原委和事态的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准确的判断,她不忍苟且又敢于反抗。于是,当焦仲卿对她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时,刘兰芝刚烈的性格马上被激发出来,于是她决定“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由此可见,一个人性格中最弱的一环决定了情节的发展。

焦刘夫妇悲剧结局的根源一方面是刘兰芝的刚烈性格造成的,另一方面,当时刘兰芝所处的环境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仔细思考后我们可以发现:外部原因是主要的,封建家庭的不公和压榨,是导致悲剧的主要原因。细分析文章,可找出哪些外界因素造成了刘兰芝的悲剧命运。

其一,一言堂的焦母是最重要的因素。刁钻、蛮横、专制的封建家长,给刘兰芝的人生以重重一击。文章一开篇焦母就看不惯刘兰芝“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所以兰芝在离开焦家时精心打扮的行为,可看作是不向婆婆屈服,对封建家长进行反抗的表现。但在当时情境下,愈反抗矛盾愈激烈,反而加速了悲剧的发生。其二,社会舆论不利于刘兰芝。兰芝被休回家“进退无颜仪”,可见封建社会女子被丈夫休掉回到娘家,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这对刘兰芝又是一个打击。所以,兰芝见到她的母亲时,是伤心、羞愧又委屈的。其三,提亲的人对刘兰芝而言也是一种逼迫。兰芝心里是爱着焦仲卿的,虽然她非常清楚:焦仲卿和她没有可能再在一起,但在情感上她多么希望焦仲卿能和她一起。她跟母亲表达自己的心愿:结誓不别离。她是靠着对焦仲卿的爱情幻想而活着的。其四,刘家兄长的威逼利诱。刘兄七句话很有个性:有质问“作计何不量”;有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也有威胁“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面对蛮横、势利的兄长,这时的兰芝仍然不改初心,“仰头”答兄长,说明其内心虽然不屈服,但已经非常煎熬了。

在重重的压力之下,刘兰芝要坚守誓言是多么困难,她虽然对爱情如此忠贞,但却没有办法决定自己的命运,所以悲剧结局已经注定是没法改变了。

再看文中写刘兄的细节,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来看,刘兰芝的哥哥并不完全是一个蛮横势利的人,他的做法虽有些不近人情,但并不是完全不为妹妹着想。而焦仲卿一方才是造成刘兰芝悲剧命运的最大因素。

这不禁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男主角的性格弱点在整个悲剧形成过程中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呢?

焦仲卿的“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为什么成了逼死刘兰芝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来看焦仲卿在刘兰芝命运中所起的作用。显然,焦仲卿是造成刘兰芝悲剧的重要因素。焦仲卿的优点是忠于爱情,缺点是懦弱、没有担当。他把与刘兰芝人生重要的三步棋,一步步走入死胡同,其实,如果走好的话,每一步都有復活的可能。

第一步,文章开头兰芝表达“大人故嫌迟,君家妇难为”时,如果焦仲卿能对妻子好言相劝,多体谅一下兰芝的辛苦,并帮兰芝想办法解决婆媳矛盾,兰芝也许不会说出“及时相遣归”的话来。这时焦仲卿再到母亲面前,感谢母亲照顾家庭的不容易,并诚意问她对兰芝哪些地方不满意,这样家庭的矛盾是不是可以缓和下来,焦母也就不至于非要赶走兰芝不可了。但是,以焦仲卿的懦弱性格,他是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兰芝只能被遣。

第二步,兰芝被遣回家时,焦仲卿与刘兰芝约定“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但实际行动却是“吾今且赴府”,且没有音讯了,这让兰芝和兰芝家人怎么做?再看刘兄,第一次有人提亲,母亲谢媒人,刘兄并未出面反对,可见他也是默许了妹妹的心愿的。但时间久了,又有人提亲,此时焦仲卿仍然没有音讯,这时刘兄才“怅然心中烦”,一方面会觉得妹妹被遣回娘家久住自己脸上挂不住,另一方面也开始要为妹妹考虑今后的人生。如果兰芝回家时,焦仲卿陪她一起回娘家,并向岳母和舅兄请罪,并郑重告知他们,自己会迅速回家做好母亲大人的思想工作,相信兰芝也不会这么快就被逼改嫁。

第三步,即使兰芝被逼改嫁的前一晚焦仲卿才去见她,仍有转机。刘兰芝一见到焦仲卿,迫不及待地告诉他自己的处境。她在外界的逼迫下,又没有焦仲卿的半点音讯,完全是凭着对爱情的信念活着,这个时候,刘兰芝多么希望焦仲卿能拿个主意。当然,以焦仲卿懦弱的性格,他断然做不出什么来。那么焦仲卿可以选择放手,告诉兰芝自己虽然爱她,但给不了她幸福,断了兰芝的念想,让兰芝好好过完余生。可焦仲卿放不下这段感情,并没有选择这样做。最有担当的行为就是焦仲卿此时到岳母和舅兄面前赔罪,再到太守府向太守请罪,让他们成全自己和兰芝。当然,焦仲卿更不可能做到这一步。不仅如此,焦仲卿见到兰芝后,非但没有体谅兰芝的难处,设身处地为兰芝着想,给她应有的安慰,还语带讽刺地说出“贺卿得高迁,吾独向黄泉”。可以说,焦仲卿对刘兰芝的不信任,让刘兰芝内心的幻想破灭了,焦仲卿的这句话成了逼死刘兰芝的最后一根稻草。刘兰芝身体无处可去,心灵更是没有归处,因此她的死是决绝的,她果断地“举身赴清池”。兰芝的死,不仅证明她对爱情的忠贞,也表明她对人格尊严的坚守,她的死是体面的。自始至终,兰芝不屈服于权势,不盲从于亲情,保持着独立自主的人格尊严,这是中国古代多么光彩照人的一个女性形象啊!

焦仲卿几经犹豫,最后也殉情而死,于爱情他似乎有了交代,但实际上,焦仲卿的死,对不起所有的人!他在对家族势力的屈服与对贤妻兰芝的痴恋的矛盾中首鼠两端,难以自拔,却又没有任何解决矛盾的措施和方法,只能寄希望于保守顽固的老母亲哪一天会大发慈悲,同时寄希望于兰芝能够在娘家等待他遥遥无期的承诺实现之日。自然,这些都只是他单方面的幻想,也注定了结局只能是悲剧。

聪明、能干、勤劳的兰芝与懦弱、优柔的焦仲卿之间的爱情悲剧综合杂糅了时代、社会、家庭、人物性格等诸多因素。此文作如此解读后,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和学生敞开胸怀,将“人物”当作“活生生的人”来贴近思考分析。

猜你喜欢
兰芝焦仲卿孔雀东南飞
隐秘的心事
浅谈焦仲卿的悲剧
Blooming Air春风轻舞,妆彩飞扬
浅析《孔雀东南飞》悲剧之因
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原因及思想意义
兰芝LUCKY CHOUETTE时尚定制版
兰芝发布最IN试妆APP《K妆美人镜》
沈阳求职竞争指数高 东北继续孔雀东南飞
焦仲卿:一个被误读的人物
孔雀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