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戏剧丰富情感体验

2020-08-06 14:39熊浩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丰富情感体验

熊浩

摘 要:“戏剧教学法”通过挖掘文本中的戏剧元素、创设戏剧情境、把抽象的理解具象化,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多角度探索文本的情境和角色的感受,带出更深刻的个性化内在体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关键词:戏剧教学法;丰富;情感体验

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课文的内容超出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学生无法将个体经验和文本情境链接起来,无法真切地感受到文中所描述的情境和所表达的感情,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更深刻地挖掘学生个性化内在体验,成了教学的难点。“戏剧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把抽象的理解具象化,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情感体验。

一、关于“戏剧教学法”

对“戏剧教学法”的理解普遍有两种:广义为“教师教学时使用的任何戏剧元素,如就课文内容情节演出一段或请学生就某一议题扮演不同人物或绘声绘色地模仿课文中角色的语气来叙讲课文,都算是戏剧教学法。”狭义为“教师运用戏剧教育学者创设的戏剧习式策略和课堂结构,如定格、思路追踪、流言、观点与角度、焦点人物、集体绘画、小组演戏等场景和片段,并通过建立情境、发展故事、深度运用戏剧符号和建构戏剧意义等过程进行教学。”广义的“戏剧教学法”易于操作,能更灵活地达成教学目标,本文中所提到的“戏剧教学法”属于广义范畴。

二、“戏剧教学法”的运用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教师理念的更新迎来课堂的新生

“戏剧教学法”关注参与者本身的体验和创造性的过程,认为只有参与者通过体验,才能整合到大脑中,并形成价值观。强调尊重和接纳在戏剧情境中的一切生成与表达,无限的可能性存在于开放性的戏剧体验之中,焕发课堂和个体的生命力。

(二)戏剧元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多元能力

戏剧元素的融入,提供给学生多种思考和表达的方式,可以实现学生的差异性教学,也可激发学生多角度、多感官去思考、想象、表达、创造。戏剧能够打开那些不善于在公众面前表现自己的学生的心,那才是它真正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三)在个性化的阅读中让学生成为自己,而非他人

戏剧的情境提供给学生在阅读中认识自我和世界的途径。戏剧的活动可以培养积极、独立、有社会意识的个体。戏剧的包容性让学生主动地思考、想象、创造、表达。当今社会,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难能可贵的,我们的学生更需要借助戏剧的方式在个性化的阅读中去不断地磨炼。

三、“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操作程式——以《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第二單元的一篇课文,描写的是一片美丽的森林慢慢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和工具,最后小村庄被洪水卷走。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充分领悟大自然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

(一)准备阶段:挖掘戏剧元素,创设戏剧情境

在课文文本中藏着各种戏剧元素,教师可以从教学目标、文本特点、学生学情和课堂教学环节等方面去挖掘,并确定关键性戏剧元素,这是“戏剧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的第一步。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有很多戏剧元素:树木、村庄、斧头等,这些戏剧元素中斧头造成变化,推动变化,树木呈现最直接的变化与结果,根据这样的文本特点,我确定了关键性的戏剧元素是斧头和树木。然后在文本情境的基础上创设戏剧情境,师生作为情境中的角色存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描写了最初的美景: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于是我创设了“树的天堂”这一

戏剧情境,老师和学生组成一个游览观光团,进入这一情境,与情境产生联结,为情感体验、角色的探究做好准备。

(二)展开阶段:进入戏剧情境,丰富情感体验

在展开阶段,老师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戏剧体验,完成情境中角色的建构、体验角色的经历、预设最终的结果,这是体验情境和探究角色的重要途径,让学生与戏剧元素产生联结,从而自发地感悟、思考、表达,为达到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原本郁郁葱葱的树木一棵一棵地被砍伐,变成家具、工具等。文章虽然寥寥几句,但如果将树木当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就会让人不由自主地体会到它们经历了多么可怕、痛苦的遭遇。而这一切仅存于文本中,离学生的生活遥远而陌生。在戏剧的体验中,让学生作为树、作为村民去经历,身体会带出更多、更深刻的感受,并长久地存在于肢体的记忆中,常常被唤醒。

1.戏剧情境一:绘制树,变成树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游览一个非常美丽的小村庄——“树的天堂”,那里有各种各样的树,猜猜看有些什么树?生:杨树、梨树、长着鱼的树……师:如果用一个词去形容那里的树,你能想到什么?生:高大、粗壮……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棵树,你会是一棵怎样的树呢?如果“树的天堂”就在这里,你长在哪里,请用肢体动作把自己变成那棵树。当老师把手放在你的肩上,就请你大声地介绍自己,其他同学跟做跟读。

学生通过画图、雕塑等方式参与学习,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读、说、写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可以多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差异性教学,并全方位地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在介绍自己是什么树的环节中,每个人都是单独发声、做动作,并得到所有人的回应,体验了学习的成就感。另一方面让肢体去带动和补充语言,如有些学生画得不好,但声音响亮,动作舒展。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但画得很传神。他们都能找到一个学习的入口。全方位开放式的学习过程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不仅达成了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搭配、想象说话的目标,还提升了学生表达的信心和能力,兼顾了“因材施教”和多元智力发展的理论。同时,画树、种树、介绍树,每个学生既是树的播种者,又是树的另一个灵魂,至此学生与文本中遥远而陌生的树产生了生命联结,为后面体悟被破坏、被伤害奠定了情感基础。

2.戏剧情境二:树的遭遇

师:还记得我们种下的那棵树吗?请回到它身边,闭上眼睛,变回它。当你听到声音,请你的身体和声音做出反应。(等学生安静下来,教师用重重的跺脚声替代斧头的声音,由远及近、由轻到重。)师:这一刻,作为一棵树,你有什么感受?当我扶住你的肩,你就大声说出来。

在体验树的遭遇中,学生通过聆听声音、发挥想象、肢体参与来感受树木可能遭受的痛苦、恐惧、愤怒等,当老师问道:“此刻作为一棵树,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些什么?”学生的回答正是老师想要告诉他们的,有些更是教学预设之外的,课堂的生成因为开放性的体验而变得丰富多彩。

3.戏剧情境三:大自然的惩罚

师:如果村民们一直这样对待树木,会有怎样的后果?生:招来洪水、暴风雨、沙尘暴……师:太可怕了!村民们还不知情,要不我们拍一个短剧,把这些可怕的后果展现给他们看?那我们从中选三项最严重的后果,然后请各小组拍纪录片。(小组准备短剧,师进组引导。)

沙尘暴组:学生借助报纸、布模拟沙尘暴一步步逼近的状态,房子被吹倒了,侥幸逃出来的村民在风暴中倒地。缺氧组:树木都没有了,氧气越来越稀薄,只剩下最后一口氧气了,村民一哄而上去争夺最后的一线生机。洪水组:洪水从高处一泻而下,村民逃到山上,爬上最后一棵大树,洪水越来越凶猛,大树摇晃着、挣扎着,村民们跌入洪水中,什么都没有了。

各小组依次叠加展示,强化的戏剧手法让学生不仅在自己的戏剧情境中,同时也经历着其他的情境,层层包裹,破坏大自然的严重后果得以更深刻地被呈現、被体验。学生对危险的感受已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感知,更多的是身体的记忆,这份记忆会在今后的现实生活中常常被唤醒,情感体验在生活中得以延续。

(三)反思阶段:联系生活实际,沉淀体验所得

在前面的环节中,学生都是作为戏剧角色表达、想象、体验、感悟,课堂最后让学生由情感体验反观自我,沉淀所得,在戏剧元素的课堂中常常称之为反思活动。“写”——是反思活动的重要方式,也是阅读教学中重要目标之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总结这一堂课知道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老师通过学生的答案进一步评估情感体验目标的达成情况。最后,学生一人说一句话,随同短剧一起打包寄给村民。我们的目标是爱护树木,但体验打开了相通的情感,学生真正地明白和记住了“珍惜”这个词语,教育的效应会慢慢延伸至生活的点滴中。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美存在于美的灵魂,艺术就是美的灵魂的表现,艺术的目的是教育,不仅是‘智的教育——这是学者的事,不仅是‘心的教育——这是布道者的事,而是整个人的教育。”“戏剧教学法”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顺应教育发展趋势,将其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多角度、多感官去体验文本的情境和角色的感受,丰富了情感体验,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反思力、表达力、创造力、合作力等,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爱华,朱玉林.探索与实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戏剧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张生泉.教育戏剧的探索与实践[M].上海: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

[3]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M].张昕畅,译.北京: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09.

猜你喜欢
丰富情感体验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说句教学的“简”与“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