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融入厦门市社区文化建设探析

2020-08-06 14:41黄小鹭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功用保护传承

黄小鹭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于民间与民众,它具有活动娱乐性功用;地方特色性功用;群众参与性功用;道德教化性功用;族群认同性功用;体育健身性等功用。保护与传承的根本也在于回归于民间与民众,服务于民间与民众。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非遗融入社区的必要性,从政策上大力支持和扶植非遗进社区。加大对非遗保护利用的宣传力度,提供展示平台、组织培训活动,聘请非遗传承人到社区担任教师,直接教授社区居民,建立一支保护和利用非遗文化的专业队伍。

关键词:功用;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G24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5-0181-02

一、前言

厦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是指导厦门未来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将“文化提升”作为“美丽厦门”的行动计划之一”,提出要保护非物质文化,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丰富社区文化@。笔者作为一名基层非遗保护工作者,通过对非遗融入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功用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以期对今后我市社区文化建设有所裨益。

二、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从新石器时代算起,城市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人类从走出渔猎时代,到今天步入信息化时代,在各个时期都遗留下一些文化遗产。

厦门地处海峡西岸,不仅是一座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的“海上花园”,而且还有古老的文化底蕴。既保留了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来自中原文化的传承,又受宋元时期阿拉伯人、波斯人经“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既被明清时期欧洲商人和传教士传入的西方文化熏陶,又存在着与“过台湾、下南洋”的互动。经过一代代厦门人的传承、融合、再创造,形成了地方风格独特、内涵丰富的厦门文化,留下了南音、歌仔戏、中秋博饼、高甲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止到目前,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有36个,涵盖面广,涉及民间习俗(厦门中秋博饼、厦港胥民习俗,春仔花习俗)、民间信仰(“保生大帝”习俗“送王船”习俗“池王爷”习俗、厦金“风狮爷”习俗)、民间戏曲(歌仔戏、高甲戏、闽南皮影戏)、民间音乐(闽南童谣、莲花褒歌)、民间说唱(答嘴鼓、歌仔说唱、厦门方言讲古)、民间舞蹈(拍胸舞、车鼓舞)、民间武术(厦金宋江阵、新安五祖拳)、民间游艺(蜈蚣阁)、民间工艺(蔡氏漆线雕、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影雕、厦门珠绣手工技艺、珠光青瓷烧制技艺、厦门青草药)等各个方面。其中,千年古乐南音已成功入选“世遗”。中秋博饼、答嘴鼓、漆线雕、歌仔戏、南音、高甲戏、闽南童谣等11个项目已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国遗”。

三、非遗融入我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叠加在一起,记载着厦门过去的沧桑岁月,不但是本地文化的根和源,也是厦门族群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非遗与特定群体的存在息息相关、一脉相承,厦门的基层社区就是这些非遗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土壤与空间。脱离了特定族群以及由他们组成的社区,其生存和传承的基础就将不复存在,它们的消亡也就成了必然。所以,非遗必须依托于基层社区,服务于基层社区,并在社区文化建设领域中发挥积极的功用,这也是保护非遗的意义所在。在服务于基层社区的过程中,又能使非遗项目得以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利用。

四、非遗在社区文化活动中的功用

具体说来,非遗在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具有以下功用:

(一)活动娱乐性功用

社区群众文化活动要充分体现出娱乐性,这样才能有效地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其中。湖里区从2009年起,每年举行一届社区文化艺术节,表演南音、歌仔戏等文艺节目。表演形式丰富多彩,充分体现了群众文化娱乐性功能,为当地居民喜闻乐见。

例如国家级非遗歌仔戏,音乐曲调富有地方色彩,使用方言俚语,通俗易懂。角色行当有生、旦、丑等。在表演形式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如“矮桩步”:丑角一出场便背着舞台走矮步,称为“矮桩形”,然后转身跳步亮相,在表演时不断地舞花扇,或舞烟管,或舞腰带。“矮桩形”分为高桩、中桩和短桩三种,视剧情变化手势而变化。丑角以模仿猴子、猫、乌龟、公鸡等动物的动作进而艺术加工成为自己的特色动作,如“猴子洗脸”、“懒猫抓痒”、粤龟爬沙”“鸡公啄米”画眉跳梁”等。滑稽风趣,诙谐幽默。②

(二)地方特色性功用

社区文化活动中的节目历史积淀越深厚,个性就越强,特色就越鲜明,品位就越高。列入非遗名录的民间戏曲(歌仔戏、高甲戏、闽南皮影戏)、民间音乐(闽南童谣、莲花褒歌)、民间说唱(答嘴鼓、歌仔说唱、厦门方言讲古)、民间舞蹈(拍胸舞、车鼓舞)、民间游艺(蜈蚣阁)等项目,无疑具有本地原生态文化独特、深厚的涵义,很有本地特色。

(三)群众参与性功用

社区群众文化活动节目所具有的参与性、互动性越强,越受居民的欢迎。厦门市有着许多广受群众喜爱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兼具的非遗活动,如中秋博饼、送王船、蜈蚣阁、集美龙舟赛等项目,能够充分吸引当地居民参与其中。

如2014年农历四月十五,翔安后村举行“送王船”活动,敬奉岳王爷,祈求平安。当地居民广泛参与活动的前后过程。按习俗,在“送王船”这一日之前,要先“请王”,“请王”要举行“竖灯篙”。所以从十天前的农历四月初六起,村里家家户户都竖起灯篙,直到农历四月十五活动结束前。当地村民在灯篙下唱南音,演高甲戏、歌仔戏、布袋戏。“送王船”的流程包括“造王船”“王船巡社”和“烧王船”,农历四月十五日那天有超过5000人同时

又如,每年在厦门集美龙舟池举行的“嘉庚杯、敬贤杯”龙舟赛,人潮如涌,岸上喝彩,水上声嘶,竞渡场面,十分热烈。

(四)道德教化性功用

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具备道德教化的功能,许多传统的戏曲、曲艺的节目内容是根据人们对高尚道德、崇高理想的向往而提煉出来的,具有教育、感化的功能。例如,厦门金莲陛高甲剧团创作的《淇水寒》、《阿搭嫂》《刘秀复汉》、《妗婆打》等剧目,深入社区、学校、监所及在广场、公园演出,在满足观众审美的愉悦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道德伦理的教育和启发。其中的最经典剧目是《阿搭嫂》。闽南人把那种古道热肠,好打抱不平,大大咧咧的妇女称为“阿搭嫂”。正是由于大大咧咧、风风火火的性格,七搭八搭,也时常“搭”出些令人忍俊不禁的事体来。该剧的主人翁就是一位这样的“阿搭嫂”:落魄的肖秀才被官家的轿子撞伤,阿搭嫂好心相救却被肖秀才认定为“肇事者”;官家少爷迷了路,阿搭嫂欲送他回家,却卷进了一场“绑童案”,被当作“人贩子”抓进官府;官府行刑逼供,阿搭嫂想让肖秀才为自己作证,却反害肖秀才成了拐骗孩子的“同伙”,身陷囹圄;阿搭嫂带着肖秀才越狱”逃回家,自私的儿子和儿媳却要母亲去自首,阿搭嫂一气之下原打算回乡下,但听到绑匪可能撕票,便再也坐不住了,冒着生命危险救回了少爷,并用母亲般的胸怀感化了绑匪天成。这台嬉笑怒骂的高甲戏喜剧向观众传递善的正能量:“做人不能想自己一人有难众扶篱”。

猜你喜欢
功用保护传承
虎鹤门身法八势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花朵的作用
钢笔和墨水的争吵
功用遮阳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