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茶苷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及保肝作用研究*

2020-08-07 09:21唐爱存卢秋玉韦燕飞谢海源刘喜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年4期
关键词:拉米夫定乙肝病毒乙型肝炎

唐爱存,卢秋玉,韦燕飞,谢海源,刘喜华

(1.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南宁 530023;2. 广西壮瑶药技术研究中心 南宁 530200;3.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南宁 530021;4. 广西中医药大学 南宁 530001;5.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南宁 530023)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世界范围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球约20亿人感染HBV,慢性HBV 携带者约3.5 亿,我国有50%-70%的人群受过HBV 的感染,约8%-12%的人群为HBV 的携带者,估计约9300 万人为慢性HBV 感染[1]。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持续性感染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目前由于乙肝的发病机制尚未彻底明确,抗HBV 化学药物易于耐药、复发,疗效有待提高[2]。中医药民族医药在防治乙肝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因此,采用中药有效单体、复方制剂等多种途径进行抗乙肝病毒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前景[3]。

葫芦茶为豆科植物葫芦茶Tadehagi triquetrum(L.)Ohashi 的枝叶,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海南等地,是广西常用壮药材,壮名Gohuzluzcaz.,曾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葫芦茶性凉,味苦涩,具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消积杀虫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肺痈、黄疸肝炎、肠炎、风湿关节痛、小儿疳积等[4-5]。前期临床研究发现[6-7]葫芦茶或葫芦茶复方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具有显著疗效,但其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不明。葫芦茶苷(3,5-二羟基苯基-6-O-反式-对羟基肉桂酰基-β-D-葡萄吡喃糖苷),为本课题组从葫芦茶中分离得到的酚类成分,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以及体外抗乙肝病毒活性[8-10],有可能为葫芦茶临床抗乙肝的活性成分。本研究以感染乙肝病毒的广西麻鸭为动物模型,进一步验证考察葫芦茶苷体内抗乙肝病毒作用及其保肝作用。

1 材料

1.1 药物与试剂

葫芦茶苷(由本课题组从葫芦茶(Tadehagi triquetrum(L.)Ohashi)中分离制备,纯度>98.0 %,临用前用2% CMC-Na 溶解成混悬液)。拉米夫定(3TC)(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产品,批号:15120034)。HBsAg 和HBeAg 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分别为20170703和20170812);SYBR Premix Ex TaqTM: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ALT,AST、SOD、GSH-PX、GSH、MDA 检测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批 号 分 别 为 20160111,20160111,20160111,20160121,20160116,20160116)。

1.2 动物

广西1 天龄麻鸭,雌雄不限,体重50 ± 5 g,购自广西畜牧种苗场,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YKG 桂2003-0003。常规自由饮水喂养(温度25 ± 2℃,湿度70 ±5%,12 h光暗循环,饲料和水均由动物自由摄取)。

1.3 仪器

实时荧光定量PCR 仪(美国ABI 公司,7900 型);自动酶标仪(美国Bio-Rad 公司,Model 680);电子分析天平(德国Startorius 公司,BP190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UV-3200S);高速冷冻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5810R型);低压电泳仪(北京六一公司,DYY-7C);凝胶电泳成像分析系统(以色列DNR公司,MicroChemi 4.2)。

2 方法

2.1 鸭乙肝动物模型的建立[11]

采用健康1日龄广西麻鸭,通过颈静脉注射鸭乙肝病毒强阳性血清0.1 ml。常规饲养1周后,分别从颈静脉采血,4000 r·min-1离心5 min,取血清,严格按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加入裂解液并逆转录合成cDNA,取cDNA模板2 μl,10 μM的上下游引物各l μl,2×PCR Taq Mix 10 μl,总反应体系为20 μl,反应条件:94 ℃预变性10 min,94 ℃变性30 s,55 ℃退火30 s,72 ℃延伸45 s,共反应40个循环。

2.2 实验分组及用药

将50 只感染乙型肝炎病毒鸭随机分为5 组,每组10 只,即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拉米夫定50 mg·kg-1)、葫芦茶苷低中高剂量组(3,6,12 mg·kg-1)[9],各组动物在同样条件下饲养,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14 天,模型组每天灌服蒸馏水,末次灌胃给药4 h 后,分别从颈静脉采血,每只采血1.5 ml左右,4000 r·min-1离心5 min分离血清,-20 ℃保存备用。

2.3 ELISA法检测DHBsAg和DHBeAg滴度

采用自动酶标仪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检测各组OD 值,检测波长为450 nm,参考波长为630 nm,并计算葫芦茶苷对DHBeAg,DHBsAg表达的抑制率。

抑制百分率%=[1-实验组OD值/模型组OD值]×100%

2.4 FQ-PCR法检测各组DHBV DNA的含量

采用直接加热法提取DHBV DNA,每次取鸭血清100 μ1,沸水浴10 min,10000 rpm 离心5 min,取上清液2 μ1 用于实验。依次加入9.5 μ1 ddH2O,12.5 μ1 SYBR Premix Ex TaqTM2×,FP 和RP 各0.5 μ1(根据GenBank鸭HBV 基因序列设计引物FP:5′-AACCATTGAAGCAATCACTAGAC-3′;RP:5′-ATCTATGGTGGCTGCTCGAACTA-3′。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再加入鸭血清提取物2 μ1,总体积为25.0 μ1作为FQ-PCR 反应体系。FQ-PCR 反应条件为变性10 s(95℃),退火20 s(55℃),延伸30 s(72℃)。共反应45个循环。

2.5 肝功能生化指标的检测

按试剂盒说明书分别检测鸭血清ALT 和AST 的变化情况。处死动物剖取鸭肝脏,取0.1 g左右的肝组织,精密称重后放入置有生理盐水的匀浆器中,在冰浴中制备成10%的肝匀浆,分别按试剂盒说明书测定SOD、GSH-PX活性和GSH、MDA的含量。

2.6 HE染色法观察鸭肝组织病理学变化

处死动物剖取肝脏,在鸭肝脏相同部位切取肝组织,用10%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采用HE 染色,通过显微镜观察各组病理变化。

2.7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葫芦茶苷对DHBsAg和DHBeAg表达的影响(±s, n = 10)

表1 葫芦茶苷对DHBsAg和DHBeAg表达的影响(±s, n = 10)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DHBeAg/(OD值)0.186±0.0360.099±0.015**0.092±0.014**0.108±0.020**0.121±0.026*组别模型组拉米夫定葫芦茶苷剂量/(mg·kg-1)—501263 DHBsAg/(OD值)0.358±0.0620.203±0.038 **0.197±0.035**0.225±0.039**0.256±0.044*

表2 葫芦茶苷对鸭血清DHBV DNA的抑制作用(±s, n = 10)

表2 葫芦茶苷对鸭血清DHBV DNA的抑制作用(±s, n = 10)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DHBV DNA治疗后1.62±0.240.58±0.16**0.39±0.11**0.59±0.18**0.98±0.23*组别模型组拉米夫定葫芦茶苷剂量/(mg·kg-1)—501263 DHBV DNA治疗前1.53±0.251.55±0.231.60±0.371.48±0.191.50±0.22

3 结果

3.1 葫芦茶苷对DHBsAg和DHBeAg表达的影响

结果显示,给药后葫芦茶苷3,6,12 mg·kg-1剂量组能显著抑制鸭血清中DHBsAg 和DHBeAg 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抑制效果越明显。结果见表1。

3.2 葫芦茶苷对鸭血清DHBV DNA的抑制作用

结果显示,治疗前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葫芦茶苷各剂量组鸭血清DHBV DNA 拷贝数无明显差异(P>0.05),灌胃给药治疗14 天后,拉米夫定组和葫芦茶苷3,6,12 mg·kg-1剂量组能显著抑制鸭血清DHBV DNA 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表2)。

表3 葫芦茶苷对鸭血清AST与ALT活性的影响(±s, n = 10)

表3 葫芦茶苷对鸭血清AST与ALT活性的影响(±s, n = 10)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组别模型组拉米夫定葫芦茶苷剂量/(mg·kg-1)—501263 AST/(U·L-1)156.73±32.5890.21±20.36**86.06±18.95**105.84±25.34**118.37±26.85*ALT/(U·L-1)68.52±12.8942.18±8.76**35.24±8.82**44.36±9.75**51.07±11.06*

3.3 葫芦茶苷对鸭血清AST和ALT活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经过灌胃给药治疗14 天后,拉米夫定组和葫芦茶苷3,6,12 mg·kg-1剂量组能显著降低鸭血清ALT 和AST 的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P<0.01)。并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表3)。

表4 葫芦茶苷对SOD、GSH-PX活性和GSH、MDA含量的影响(±s, n = 10)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MDA/(nmol·mg-1)54.95±11.0335.06±6.58**34.84±5.47**40.16±7.99**43.67±9.04*组别模型组拉米夫定葫芦茶苷剂量/(mg·kg-1)—501263 SOD/(U·mg-1)215.56±39.21281.25±42.85**301.72±55.79**266.43±50.03**239.54±41.22*GSH-PX/(U·mg-1)126.51±23.64189.33±30.66**201.07±41.08**161.27±29.55*143.58±20.21*GSH/(mg·g-1)21.62±4.3234.55±5.68**37.28±6.03**30.41±6.14*28.77±4.89*

3.4 葫芦茶苷对鸭肝组织匀浆SOD、GSH-PX 活性和GSH、MDA含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经过灌胃给药治疗14 天后,拉米夫定组和葫芦茶苷3,6,12 mg·kg-1剂量组能均能显著降低鸭肝组织MDA 含量,增加鸭肝组织SOD,GSH-PX 活性和GSH 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 或P<0.01)(表4)。

3.5 葫芦茶苷对鸭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病毒性肝炎主要病理改变是肝细胞变性(中重度水变性或脂肪变性)及坏死,间质性炎等。结果显示,模型组鸭肝细胞出现明显肿大膨胀,肝细胞水肿,重度弥漫性脂肪变化,大部分肝细胞水肿样和气球样变性,汇管区出现炎细胞浸润,点状坏死灶;葫芦茶苷高剂量组(12 mg·kg-1)与拉米夫定阳性组(50 mg·kg-1)鸭肝细胞小叶结构清楚,肝细胞变性和坏死不明显;葫芦茶苷中剂量组(6 mg·kg-1)肝细胞弥漫性轻度脂肪性病变,鸭肝细胞气球样变性很少;葫芦茶苷低剂量(3 mg·kg-1)组肝细胞可见少量浸润的炎症细胞,肝细胞弥漫性中度脂肪性病变,部分肝细胞产生气球样变性,中央静脉周围的肝细胞核浓染成黑色固缩,分布散在。结果见图1。

图1 葫芦茶苷对鸭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HE,×200)

4 讨论

本研究以感染乙肝病毒的广西麻鸭为动物模型,进一步验证发现了葫芦茶苷具有体内抗乙肝病毒作用、抗氧化作用与保肝作用,其可能为葫芦茶及葫芦茶复方临床抗乙肝的活性成分之一。作为证据,葫芦茶苷显著降低血清DHBsAg 和DHBeAg 的滴度以及DHBV DNA 的含量,体内可抑制鸭乙肝病毒;葫芦茶苷降低鸭血清ALT 与AST 活性,减轻肝细胞损伤程度,可保护肝细胞;此外,葫芦茶苷增加肝组织SOD、GSH-PX 活性和GSH 含量,减少MDA 含量,对抗氧化应激。

本研究采用鸭乙型肝炎病毒实验动物模型,可模拟人类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HBV 是一种比较严格嗜肝DNA 病毒,具有独特结构和明显的种属特异性,其感染的宿主范围狭窄[12]。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属于嗜肝DNA 病毒科,其在病毒复制、基因序列、形态结构、致病机理等方面与人类乙肝病毒较为相似[13]。广西麻鸭易于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容易建立DHBV 持续感染状态,建立的体内实验模型与HBV 感染相近似,其病程较规律,病毒血症持续时间较长且较稳定,无明显的自然转阴现象,保证了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14]。HBV DNA 是乙型肝炎病毒存在与复制的直接标志,定量检测是衡量乙型肝炎传染性的最精确指标,FQ-PCR 法是检测其最敏感的技术之一,能准确灵敏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治疗恢复的情况。本研究通过定量检测,发现葫芦茶苷显著降低血清DHBsAg 和DHBeAg 的滴度以及DHBV DNA的含量,体内可抑制鸭乙肝病毒,与其前期体外抑制乙肝病毒活性一致,并与临床抗乙肝疗效相关。

此外,本研究发现,葫芦茶苷降低鸭血清ALT 与AST活性,减轻肝细胞损伤程度,可保护肝细胞;此外,葫芦茶苷增加肝组织SOD、GSH-PX活性和GSH含量,减少MDA含量,对抗氧化应激。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过程,伴随着免疫应答的产生,免疫应答的同时会引起肝脏细胞损害和坏死,导致肝功能损害,肝组织坏死,转氨酶等指标异常[15]。SOD 能消除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特别是清除自由基的关键酶,其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机体衰老与死亡的直观指标。MDA 是体外影响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及线粒体内关键酶,是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终末代谢产物,肝组织中MDA 含量增多表明过氧化损伤程度加重,因此测定MDA值能反映氧自由基的含量和脂质过氧化程度。本研究再次验证了葫芦茶苷的保肝降酶作用,并发现抗氧化机制可能部分参与了保肝作用。

综上,葫芦茶苷对鸭乙型肝炎病毒DNA 以及其分泌的DHBsAg 和DHBeAg 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减轻肝细胞损伤程度,对DHBV 引起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但其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安全性等有待进一步考察,以为开发应用壮药葫芦茶,进一步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猜你喜欢
拉米夫定乙肝病毒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拉米夫定耐药 应换啥药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为什么乙肝病毒是最厉害的肝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