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方剂构成信息关联规则挖掘与网络构建的丹参应用情况分析*

2020-08-07 09:21石丛薇王梦瑜赵翔凤王天琪付先军王振国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年4期
关键词:频数剂型安神

石丛薇,王梦瑜,赵翔凤,王天琪,付先军,3,王振国,3

(1.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济南 250355;2.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育部中医药经典理论重点实验室,济南 250355;3. 山东省中医药组学工程技术中心,济南 250355)

丹参是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癥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1]。丹参又称赤参、山参、紫丹参、红根、血参根、大红袍、红山萝卜、野苏子根及奔马草等,药用历史悠久,药源广而价廉易得,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是40种大宗药材品种之一。近年来,随着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的广泛开展,其临床应用范围日趋扩大,涉及现代医学的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代谢及免疫系统等各个领域[2-3],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血栓,保护器官等作用[4-5]。丹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但目前对丹参的临床应用主要集中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6-7],以活血功效为主,应用开发产品功效相对比较单一[8],部分研究仍处在较低水平的重复研究[9]。

本研究拟开展历代含丹参方剂研究,通过对含丹参方剂朝代分布、剂型等基本情况,中药关联配伍及构成信息关联网络的分析和知识,揭示对丹参功效影响因素和临床配伍应用情况,挖掘丹参潜在功效,探究历代医家应用丹参的经验,构建完善丹参用药经验模式,为丹参的临床合理应用和创新药物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筛选标准

方剂来源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等多部本草著作和方书等文献。本研究方剂的筛选标准:①方剂组成中必须含有丹参,含丹参的别名和异名的方剂也应整理在内;②方剂包含的信息应较完整,方名、组成、功效、主治各项齐备,并且方剂来源明确。按照上述筛选标准共筛选含丹参的方剂1007 首。基本信息点包括:方剂编号、方名、方源、用法、剂型、功效、方剂组成、药味数等。

1.2 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方法分为三步:第一步,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中华本草》等文献中检索到的含丹参的方剂,或含丹参别名异名的方剂内容录入到word 文档中,形成原始文献;第二步,创建Excel 表格,设置方剂编号、方名、方源、用法、剂型、功效、方剂组成、药味数等字段,分析原始文献并将内容分类导入表格,形成原始数据;第三步,对剂型,功效等进行统一规范的标准化处理,并将最终整理好的数据导入数据库,以供后期的数据挖掘与信息分析[10]。

1.3 数据分析及结果可视化

采用频数分析、频繁项集和关联规则挖掘以及网络可视化分析方法。利用频数分析挖掘含丹参方剂的基本情况,对方剂的朝代分布、剂型分布、组成药味数、功效等进行频数、频率的分析,发掘其规律。关联规则分析是研究含丹参的方剂的用药及配伍规律,利用R 软件平台调用arules 程序包进行基于Aprio 算法的关联规则挖掘[11],以置信度(Confidence)、支持度(Support)、和提升(Lift)等结果参数作为标准,定量化丹参与其他中药配伍关联关系的强弱程度。采用arulesViz将方剂构成信息构建关联网络并进行数据可视化处理[12],以展示含丹参方剂构成信息与丹参活血、养血为核心的功效的相关关系及强弱程度。

表1 含丹参方剂朝代分布情况表

2 结果

2.1 含丹参方剂基本情况分析

2.1.1 不同历史时期丹参的应用

筛选含丹参方剂1007 首,其朝代分布见表1。其中来源于晋朝及晋朝以前的方剂数量最少,占总方数的0.99%;而来源于宋朝文献的方剂最多,占总方数的36.74%;其次是来源于清朝文献的方剂,占总方数的28.2%;第三是来源于现代文献的方剂,占总方数的11.72%;含丹参方剂数量在宋朝、清朝、现代形成了三个高峰,说明这三个时期临床对丹参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视程度。

2.1.2 剂型分布

对剂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 可知,丸剂、汤剂、散剂三者占总比重最多,高达76.07%。频数最多的是丸剂304 次,占总数的30.19%;第二是汤剂258 次,占总数的25.62%;第三是散剂204 次,占总数的20.26%。

2.1.3 组成药味数分布

对含丹参方剂药味数进行分析,发现含丹参方剂最少的是由丹参一味中药组成,即一味通瘀饮,最多的由106 味中药组成,为清阳膏。经统计方剂频数前十的含丹参方剂的中药味数主要集中在6-15味,其中药味数出现频率最高的是12味(见表3)。

表2 含丹参方剂的剂型分布情况表

表3 方剂频数前十的不同药味组成方剂情况表

表4 含丹参方剂功效频数前十情况表

2.1.4 功效分布

对含丹参方剂功效构成分析,通过文本挖掘分析筛选方剂的功效频数,列出含丹参方剂功效频数的前十名(详见表4),依次为活血(70)、养血(56)、安神(49)、调经(32)、益气(21)、解郁(20)、滋阴(17)、止痛(16)、补心(14)、清热(13),丹参配伍应用的临床功效比现代临床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涵盖了中医内外妇儿各科疾病。

表5 含丹参方剂中高频组成中药

图1 关联规则分布图

2.1.5 组成中药分布情况

收集的含丹参方剂中除丹参外,其他药物出现频数前十的中药见表5。所有方剂中出现频数最高的是当归,使用456 次,占方剂总数的45.28%,其次是川芎、甘草、人参等。

2.2 中药配伍关联分析

以支持度(support)大于0.05,置信度(confidence)大于0.60,提升(lift)大于1 作为阈值共挖掘关联规则289 条,分布如图1,大部分关联规则分布在置信度0.6到0.8 区间内,其中与牛膝、肉桂、防风、人参的关联规则最多。

表6 含丹参方剂药物组合情况表(置信度前十)

分别选取支持度前十名排序的药物组合关联规则表中,香附与当归这个药对关联规则置信度达到84%。药对与单味中药配伍关联规则表中,川芎、白芍药对与当归的配伍关联规则置信度高达88%;三味中药与单味中药的配伍关联规则表中,川芎、白芍、香附三味中药与当归的配伍置信度达到100%(详见表6)。

2.3 关联网络分析

以主要功效活血和养血为核心节点,其相关配伍中药、出现朝代、应用剂型等信息为网络节点,这些信息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为网络的边线,构建关联网络(见图2 和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丹参活血作用出现的相关朝代是以清朝、现代关系密切,剂型以汤剂为主,活血作用多与当归、桃仁等药物配伍,活血相关的功效有调经、止痛和理气等,调经多配伍青皮、香附等。丹参养血作用与朝代关系不是很密切,其养血功效常与安神功效同时出现,另外,其养血安神作用多与当归、天冬等配伍相关,剂型多为丸剂。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从含丹参方剂朝代分布情况来看,晋朝及晋朝以前记载的含丹参的文献最少,宋朝、清朝及现代文献记载的含丹参方剂数量最多,除受当时社会历史环境、产地分布等客观因素影响外,主要与各时期医家对丹参临床功效的认识与应用情况有密切关系。《神农本草经》记载丹参“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癥除瘕,止烦满,益气”[13],并未明确指出丹参活血化瘀之功,应用比较局限。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曰:“道家时有用处,时人服之多眼赤,故应性热,今云微寒,恐为谬矣,”[14]丹参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带有明显道家神仙用药色彩,不为医家多用,这可能也是导致晋及晋以前记载的含丹参的文献较少的原因之一。《日华子本草》记载丹参“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15],由此至宋朝,医家对丹参功效的认识已甚为成熟,丹参作为一味活血化瘀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内科、妇科、外科、皮肤科疾病的治疗。明朝《本草纲目》:“丹参,按《妇人明理论》云,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盖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带下,调经脉,其功大类当归、地黄、芎藭、芍药故也,”[16]经过李时珍对丹参功效的记载与发挥使得“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这句话于明末清初开始流行,丹参作为妇科要药得到广泛应用。清朝以后,随着王清任活血化瘀学说的提出和推广,丹参活血功效的临床应用上升到新境界,由此丹参作为一味活血化瘀药备受青睐,其中代表人物张锡纯尤善此法,自创很多含丹参的活血祛瘀方剂,尤以活络效灵丹最具代表性[17]。

图2 含丹参活血功效方剂构成信息相关关系图

图3 含丹参养血功效方剂构成信息相关关系图

从含丹参方剂剂型分布情况看,丸剂是最多见的剂型,其次是汤剂和散剂。根据关联网络分析,丹参的活血作用多用汤剂,荡涤病邪起效快、吸收快。养血安神作用多用丸剂,药性持久,适用于慢性病的调养治疗。剂型作为方剂功效的具体承载形式[18],除与其自身固有的优点相关外,还应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因病施治的选择,合理的剂型有利于充分发挥丹参方的临床功效。从组成药味数来看,含丹参方剂的中药味数主要集中在6-15味,其中药味数出现频率最高的是12味。从功效分析结果来看,频数排列前十的功效除目前临床常用的活血功效外,养血、安神、调经、益气、解郁、滋阴、止痛、补心、清热等功效亦非常常见。丹参配伍应用的临床功效比现代临床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涵盖了中医内外妇儿各科疾病。《本草求真》记载:“丹参,书载能入心包络破瘀一语,已尽丹参功效矣。然有论其可以生新安胎,调经除烦,养神定志,及一切风痹、崩带癥瘕、目赤疝痛、疮疥肿痛等,总皆由其瘀去,以见病无不除,非真能以生新安胎,养神定志也,”[19]高度肯定了丹参活血的作用,并指出其他临床功效是在丹参活血功用基础上的衍生。

丹参的临床适应症具有广泛性,需根据临床治疗目的选择合适的药物配伍,辩证施方,灵活多变,进而探索新的临床功用。根据功效不同,与丹参配伍应用频数由高到低依次是当归、川芎、甘草、人参等。当归补血行血,川芎为血中气药,与丹参同为血病要药,常相须为用,具有协同作用[20]。与当归、川芎配伍出现频数最高,也充分肯定了丹参活血养血作用的重要地位。从配伍关联挖掘看,丹参与牛膝、肉桂、防风、人参的关联规则最多,与牛膝配伍,助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活络,用于治疗妇科、伤科各种瘀血凝滞的病症。与肉桂配伍温阳散寒,通络止痛,尤宜于气血寒滞的痹症、痈疽疮疡等。与防风配伍,借防风辛散之性,散风透疹,止痒消痈。与人参配伍,补虚扶正,能益心气、安心神,常用于心悸怔仲、失眠健忘等属于气血两亏、心神不安之症[21]。配伍不同,对应产生的临床功效也不同,因此丹参的配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丹参在复方中功效的发挥。从含丹参方剂药物组合看,香附+当归、川芎+白芍+当归、川芎+白芍+香附+当归的配伍置信度最高。由此可知,丹参多与活血、理气之品联用,如配伍香附,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配伍当归、川芎以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配伍白芍养血敛阴,防止苦寒伤阴[22]。

从含丹参活血功效方剂构成信息相关的关系图来看,丹参方剂活血作用出现的相关朝代与清朝、现代关系密切,可能与清朝以后活血化瘀法确立并盛行相关。丹参活血作用广泛,与当归、桃仁配伍可增强活血化瘀作用,善于治疗瘀血阻滞导致的各种病症。丹参专入血中,其性长于行血,能破宿血、生新血,为调经神品。能破能补,无所不通,通则不痛,实为止痛良药。气滞与血瘀往往并见,气为血之帅,气行血自顺。而调经多与青皮、香附等理气药配伍,也证实了活血与理气作用的密切关系。从含丹参养血功效方剂构成信息相关关系图来看,丹参养血功效常与安神功效同时出现,其养血安神作用多与当归、天冬等配伍相关。《滇南本草》记载丹参“补心养血,养心定志,安神宁心,健忘怔忡,惊悸不寐”[23],《得配本草》记载“心血不足以养神,神不安而虚火动者,丹参补之”[24],天王补心丹是养血安神方剂的代表方,朱东生先生曰“丹参入天王补心丹则补心”[25],与当归配伍共奏养血补血之功,与天冬配伍加强滋阴清热之效。丹参养血清心热,血足神自藏,至补心之说,如枸杞、龙眼真能补心之虚者,以心藏神而主血,心火太动则神不安,丹参清血中之火,故能安神定志,神志安则心得其益矣[26]。

古今对比发现,丹参现如今的临床应用比较局限,历代文献中丹参养血作用经常与活血作用并行出现,但我国近年出版的权威性工具书对于“丹参养血”之说都持谨慎的态度不予记载[27]。王东梅[28]通过对历代含丹参方剂的功效总结归纳,发现历史沿革中丹参安胎的临床功效已被湮没,除此之外,古文献中丹参对肠鸣、目赤疝痛、皮肤病等治疗功效现今临床也较少应用,丹参还有许多潜在的临床功用亟待验证与开发。

本研究发现丹参的一个潜在功效为“解郁”,郁证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梅核气”“脏躁”“百合病”等都属本证范畴。纵观历代丹参的文献记载,《本草汇笺》指出:“丹参色赤,入心无疑,并入心包与足厥阴经。心恶热,心有邪热而脉浊不宁,丹参清润,使心神常清,心清则气顺血调[29]。”《本草汇言》记载丹参治肝脾郁结寒热无时,“同小柴胡合四物汤加牡丹皮、香附、玄胡治郁结寒热[25]”。《时方歌括》之丹参饮以丹参为主药,对胃气痛有良效,能治因郁而致血瘀湿阻[30]。基于现代研究,徐晓晏[30]应用栝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加味治疗因七情过激, 忧思悲愤之郁证初起,重用丹参活血祛瘀,通行血脉,养血安神。韩祖成[31]用丹参联合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郁证,重用丹参,活血补血,祛瘀止痛,除烦安神。李静[33]用启膈散治疗梅核气,方用丹参化瘀利气以开郁,效果尚佳。因此,丹参是否有调畅情志的作用,“解郁”是否是丹参“活血化瘀”或者“清心除烦”功效的延伸,以及丹参对郁证治疗的作用机制、与何药物配伍应用等一系列问题也有待通过药理研究、实验及临床进一步证实。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含丹参方剂在朝代分布、剂型、药味数、配伍等方面均具有一定规律,并对丹参的临床功效的发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对于古代含丹参方剂功效的多样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现代对丹参临床功效的认识大多局限在活血化瘀方面,而本研究发现在历代含丹参方剂中,养血、安神、调经、益气、解郁等功效亦十分常见,这些潜在的临床功效亟待进一步验证与开发。本研究结果是依托数据挖掘对丹参的功效、用药及配伍进行分析得到,还有待通过实验及临床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频数剂型安神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安神补脑制剂说明书的公告
不同中药剂型,药效有区别?
频数与频率:“统计学”的两个重要指标
安神补脑和补脑安神,不是一家
中考频数分布直方图题型展示
益母草不同剂型临床应用优势浅析
学习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三部曲
苏木泡脚养血安神
抗感冒药的药学分析与合理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