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发展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2020-08-07 05:33杨利娟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科技金融信息不对称区域经济

摘 要:科技金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从科技金融发展中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入手,分析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及产生原因,提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办法。注重运用市场与非市场手段,在发挥市场自发调节作用的同时,加强政府的监管和引导,借助数字化的金融服务平台进行信息的及时共享,有效促进科技金融协同发展,为区域经济建设助力。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科技金融;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7-0134-03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明确强调,科技创新一定要转化为生产力,科学研究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不可忽视。而科学技术在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均需要大量资金,没有金融资本的及时、有效支持,科技的发展及成果转化势必受到极大影响。保护科技创新的动力,提高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将科技成果真正应用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科技金融是重要手段。而实践中资金需求者与供给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科技型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很难找到投资者,手握大量资产的资金供给者(如金融机构、民间资本等)又难以找到合适的投资对象。所以,破解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资金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真正促进科技金融良性发展,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极为必要。

一、科技金融与信息不对称概述

科技金融在国外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概念进行研究,国内对科技金融的研究时间也不长,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成立以后。

(一)科技金融

关于科技金融的概念,学术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赵昌文和房汉廷两位教授的观点,赵昌文教授主要从科技金融作为金融工具的应用层面进行叙述,房汉廷教授着重于从“新经济、金融、科技”融合发展的角度进行表述。根据研究思路和要点,这里采取赵昌文教授的概念,即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型安排,是由科学和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金融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

(二)信息不对称

市场经济中,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于各行各业。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理论主要用来说明在不完全信息市场上,相关信息在交易双方的不对称分布对市场交易行为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市场运行效率问题。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斯蒂格利茨教授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第一,即使市场里有人想买、有人想卖,但是交易不一定发生;第二,即使交易发生,也可能具有非常特殊的性质;第三,当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时,“非市场”的机制可能应运而生[2]。

(三)科技金融中信息不对称的提出

20 世纪 30 年代,英国金融产业委员会提出了“麦克米伦缺口”(Macmillan Gap),即在英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金缺口,对资金的需求高于金融体系愿意提供的数额。这一观点的提出,推动了当时西方各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完善本国的金融体系和发展资本市场,以促进国内中小企业发展。尽管已经历了近一个世纪,“麦克米伦缺口”和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象在全球依然是个普遍问题。众多学者认为“麦克米伦缺口”的成因之一便是“信息不对称”。从本质上讲,科技金融是解决科技创新活动中资本供给与需求的“资本工具”[3],而实际业务中,科技金融在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并不尽人如意,由于信息不对称,科技金融并不能完全对资本的供需进行有效配置。

二、科技金融发展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

科学技术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要素和必要条件之一,科技型企业是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注入,但其有高风险、高成本、收益预测难等特点。金融机构投资放贷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资质、业务收入、财务报告等相关信息,而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很难提供相应信息。科技与金融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两者不能有效结合,科技金融发展过程困难重重,更难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建设。

(一)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龚耀星[4]等将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分为五个阶段: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刁淑娟[5] 等将其分为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三个阶段。结合研究实践,借鉴第二种观点进行以下详细分析。

1.研发阶段。处于科技研发期的企业高度依赖外来资金投入,而传统商业银行为降低还贷风险一般只针对优质企业进行放贷,但此阶段的科技企业并不能提供相关数据、报告等来证明企业的优劣。所以这一阶段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最为严重。

2.成果转化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转移到企业的生产线进行试生产,这时科技企业已经拥有一定的科技成果或技术,但由于多数成果专业性较强,金融机构很难界定相关成果的价值,放贷意愿仍然不强。所以这一阶段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也比较明显。

3.产业化阶段。此阶段企业产品已经得到市场的认可,并开始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明显降低。由于企业稳定的收益和一定资本的存在,金融机构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数据、财务报告等信息客观评定企业的资质。所以此阶段的信息不对称情况较弱。

综上,科技型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演进,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有減弱趋势,但并没有完全消失,还会成为制约科技金融发展的障碍。

(二)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间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科技企业为资金的需求方,金融机构为资金的供给方,双方熟悉的仅是自己掌握的信息,如果找不到问题的症结,均不能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结合前述内容及实践,对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作如下分析。

1.科技企业自身特点

科技型企业前期研发投入高、实物资产较少、智力资产较多(如专利权、商标权、特许经营权等)。企业拥有的智力资本属于商业机密,企业一方面担心如果将其抵押或公布会泄露重要信息,另一方面企业负责人缺少通过信息的宣传为企业树立形象的意识。另外,科技创新型研究意味着以前市场上没有相同产品,企业所研发产品的市场前景很难预测,金融机构难以找到类比对象,更难获取、理解、评估科技型企业的价值,对其无形资产很难进行客观估值[6]。

2.金融机构的原因

科研信息数据海量存在,传统的金融机构多没有专门的部门对其进行客观分析。要对企业科技成果的货币价值、企业经营风险等信息数据进行搜集整理、专业分析,金融机构要投入额外人力、物力、财力,耗费金融机构大量的“信息交易费用”,结果还不能保证百分百获取收益。高成本的投入和不确定的收益使得众多金融机构望而却步。

3.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专业中介机构缺乏

科技企业融资中需要充实既精通科技项目又熟悉金融业务的人才,如此才能准确对接双方信息,而现今市场中的人才多数只懂技术,或只熟悉金融知识,复合型人才奇缺。同时,能够为企业提供全面的信息咨询、知识产权评估、法律事务、会计事务等服务的科技金融中介机构缺乏,没有形成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7];而且中介机构掌握的信息不全面,难以准确测算科技企业的市场价值,也很难为企业找到合适的融资对象。

4.社会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国内的企业信用评价系统统计的信息较为单一,主要借助对企业过往信贷、还款等数据来分析企业的信用度,不太适合对科技型企业进行评价。完整的信用评价体系需要采集大量数据,通过整理分析,制定信用模型,涉及学科广泛,覆盖专业部门多,技术要求高,开发成本高。由此可见,国内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尤其是针对科技企业的信用评价,各机构掌握的信息处于分散状态,没有进行统一有效的对接处理。

5.科技金融政策法规不健全

科技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的逐利本质决定了其规避高风险项目的现实选择。任由市场进行调节,融资企业的积极性很难被充分调动起来。活跃的风投资金风险性较高,会造成科技企业融资更加困难的境地。与国外相比,国内在科技金融投融资方面的立法和机制还不够完善,亟须政府出台科技金融相关政策法规进行投资行为的规范和引导。

三、科技金融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对策

以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均指出,解决信息不对称一定要重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但非市场的手段也不能忽视。在信息不对称背景下,科技金融的发展可以从市场和非市场两大角度出发,在非市场的正确引导下,依靠市场进行自发调节,有效匹配科技金融资金供需双方,促进科技金融良性循环发展,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建设。

(一)市场手段

信息不对称的根本原因在于供需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充分,双方借助市场尽可能多地搜集对方信息,会减弱信息不对称对科技金融发展的不利影响。

1.企业内部规范管理,适当主动释放企业信息

科技型企业从初创期就要对企业进行规范管理,将企业成员构成(含学历、研究专长等)、企业财务往来数据、已经拥有的研究成果等相关信息进行保存留档。企业负责人不能只埋头科研,忽视企业外在形象的创立宣传,要重视向市场传递企业发展信息。可以成立专门的外宣部对企业进行客观宣传,树立企业在市场中的良好形象,为后续金融机构的评估认定提供一定参考信息。

2.金融机构成立专门的科技型企业融资服务部门

金融机构要目光长远、立足当下,针对科技型企业的资金需求在内部成立专业的服务部门,将科技型企业按照行业属性进行分类,如电子电器类、能源化工类、装备制造类、物流运输类等,汇总每一类型企业的共同信息,建立针对科技企业的价值评估机制,方便为同类企业提供统一服务,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避免重复搜集相同信息,降低对科技企业的服务成本。

3.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完善专业中介机构的服务

人才是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金融机构、科技企业、中介机构都要结合自身特点引进和培养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为高端综合性人才提供奖励激励机制,如奖金、住房补贴等。鼓励现有员工外出学习培训,提高综合业务能力水平。科技金融中介机构服务短时间内难以體系化,可以借助组建专家资源库,将行业内的权威专家、技术能手邀请入库,遇到专业难题随时咨询专家,避免中介机构知识盲区,方便对企业信息进行充分挖掘。同时,在与专家能手交流学习中,专业中介机构也会潜移默化地快速成长。

4.构建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

将企业的成长经历、技术能力、科技成果级别及数量等智力资本信息纳入到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中,对科技企业的风险进行客观预测,制定科技企业信用评价标准,为科技企业信用打分并评级。结合企业的发展对信用评价进行动态管理,实时调整企业信用评级,建立企业信用评价档案,客观传递企业资信状态信息,方便金融机构提供针对性投融资[8]。

(二)非市场手段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需要非市场——政府对市场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政府和市场协同合作,降低科技金融发展中的信息不对称影响。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

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可以给科技金融参与者以行为约束,保障交易主体的利益;可以规范市场交易秩序,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要在《科技金融基本法》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相关法规,给科技金融主体行为以制约和引导,加强对金融交易主体行为的监管和信息披露,实现科技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政府也要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引导行业发展,如制定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企业发展的资金扶持政策、税收减免、贷款补贴、给金融机构的科技贷款提供担保或风险补償等,让科技企业、金融机构感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激发企业的金融创新意识,促进科技与金融协同发展。

2.建设高效科技金融共享服务平台,构建数字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目前,在大数据背景下,政府拥有收集大数据的绝对优势,其掌握着大量政务数据。政府要积极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在科技金融共享服务平台中的应用建设,借助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打通企业、银行、工商、税务、社保等相关部门间信息的联通,搭建统一的科技服务和监管平台,赋予信息使用者不同的查阅权限,实现政府、银行、第三方机构、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连通,实现信息数据跨部门、跨领域共享[9],构建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如图1所示),提高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服务效率,促进科技与金融的信息精准对接,全力发挥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信息安全共享的作用。

结语

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制约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要原因。市场要充分发挥自发调节作用,政府通过法律法规为科技金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借助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金融服务体系,尽量避免信息不对称对科技金融发展的影响,实现信息在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及时对接共享,实现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当然,其中也会涉及到信息的保密安全等问题,相关部门要提前通过技术手段、法律惩戒措施等予以规避。

参考文献:

[1]  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杨利娟.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J].北方经贸,2009,(5):20-21.

[3]  李华军.改革开放四十年:科技金融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发展[J].科技管理研究,2019,(11):67-68.

[4]  龚耀星.科技金融发展的问题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11.

[5]  刁淑娟.河南省科技金融投入产出效率研究[D].郑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14.

[6]  周文.武汉城市圈初创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基于63家企业的调查研究[J].武汉金融,2019,(8):54-55.

[7]  何渡.区域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J].科技创业,2015,(18):2.

[8]  魏帅,王颖,刘小可,等.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践与探讨——河南省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8,(2):117.

[9]  陈向龙,孙运香,马晓彩,等.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金融发展模式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8):44-47.

猜你喜欢
科技金融信息不对称区域经济
中国科技金融实践中的经验、误区与路径导向
科技金融内含机理与体系界定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与启示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