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剪纸,一把剪刀,花样年华

2020-08-09 08:45春田
环球人物 2020年15期
关键词:扬州剪刀剪纸

春田

扬州剪纸以“秀灵雅”著称,是中国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

这是一把50多岁的剪刀。77岁的张秀芳是扬州剪纸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她眼中,剪刀刀刃的每个部位都有各自的使命:刀口适合剪大轮廓,刀尖能剪短线条,刀刃后锋可以剪长线条,中锋适合破剪、穿插剪……她自小执剪,锋破纸间,剪出了花鸟鱼虫、龙凤云鹤,还有扬州的山水园林、春华秋实。

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工艺之一,距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是世界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剪纸有多个派别,江浙派极具江南水乡特色,以“秀灵雅”著称的扬州剪纸更是其中典型。

对扬州的剪纸艺人来说,剪纸是“用刀味、纸感讲述民间的花样年华”。“花样年华”有两重含义。首先,扬州位于江淮平原南端,屬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孕育了许多娇艳欲滴的花,比如海棠、茶花,还有那朵著名的、引得隋炀帝流连的琼花。就连扬州市歌也和花有关,是一曲《茉莉花》。花朵的意象常出现在扬州剪纸中。“花样年华”的第二重含义指扬州剪纸浓缩了民间技艺的发展历程,无数剪纸艺人为此付出了美好的年华。

不仅扬州,江南各处都有剪纸传统,图为2020年江苏如皋的小学生正在学习剪纸。

用一把普通剪刀,手艺人剪出了各种样式(左上图)。2018年,俄罗斯、英国等国的友人在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体验剪纸,剪出“喜”字(左下图)。张秀芳(右)正在教授剪纸技艺(右图)。

早在纸产生之前,人们就在金箔、皮革、绢帛、树叶上剪刻纹样。到了南北朝,剪纸技艺已相当成熟。唐宋时期,造纸业兴盛,扬州有许多大型造纸作坊,促进了剪纸的发展。清代,随着江淮盐业的发展,市民生活水民提高,绣花遍布被服枕套、镜袱香囊、绢帕笔袋,而这些绣品花样大多以扬州剪纸为底样。

这种剪纸“打底”的手艺一直保留到上世纪40年代。张秀芳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祖母天天坐床边剪花样,有“蝙蝠抱寿桃”“喜鹊立梅梢”,然后贴到布样上,卖给绣娘,挣点零钱。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注重民间工艺,扬州成立了漆器生产合作社,13岁的张秀芳跟随叔父张永寿进厂。张永寿是扬州张氏剪纸第五代传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创作者的国家级称号,张永寿是首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之一。1959年12月6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他的剪纸作品,是收割机、车式喷雾器等农器,剪法利落、题材罕见,技艺高超。

小秀芳进厂第一天,张永寿递给她梅花纹样让她随便剪。她懵懵懂懂,手掌尚小,拿剪刀不利索,按张永寿的口诀“圆如秋月方如砖,缺如锯齿线如须”,开始剪圆、方……

小秀芳酷爱菊花,但她发现要用纸展现菊花层层叠叠的饱满姿态很难,便向张永寿请教。张永寿告诉她:“试试阴阳剪。”阳剪就是剪去轮廓线以外的部分,保留原稿的轮廓。阴剪则是把自身图案剪掉,通过白纸反衬出图案。剪菊花要阴阳结合:阴剪勾勒叶片的筋脉,叶子显得厚重,阳剪则让花瓣格外婀娜。张秀芳终于剪出了满意的菊花。

张永寿去世后,张秀芳继承衣钵,成为张氏剪纸的第六代传人之一,退休后仍在剪纸,还创新题材——她想用琼花、海棠等剪出扬州的样子。她常在树下坐几个小时,观察花草生长时的姿态 ,久而久之,一眼就能看出每种花的花期。最终,她剪出了《烟花三月》,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银奖和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中国剪纸博物馆在扬州落成时,专门设立了工作室,邀请张秀芳等人坐镇,授徒创作。尽管年岁已高,只要开始剪纸,张秀芳的背一定挺得笔直。60多年前,她刚进厂不久,坐在凳上剪纸时,一位老师傅突然拍她后背,严厉地说:“怎么坐没坐相?腰背要挺直,屁股只能挨着板凳边!”这个规矩从此刻进张秀芳身体里。“剪纸时的姿势代表了剪纸艺人的精气神。有了精气神,剪出来的纸才有生命。”

猜你喜欢
扬州剪刀剪纸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大嘴蛙学剪纸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扬州绒花”
手工剪纸
剪纸
剪纸
石头剪刀布
是“上扬州”还是“下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