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视阈下“宁镇扬一体化”体育旅游业竞争力研究*

2020-08-10 04:39张望星魏振华徐仰良
运动精品 2020年3期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体育

张望星 吕 咏 魏振华 徐仰良

共享经济视阈下“宁镇扬一体化”体育旅游业竞争力研究*

张望星1吕 咏1魏振华1徐仰良2

(1.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0438;2.江苏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0)

在共享经济的背景下,我国体育旅游业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宁镇扬一体化”合作战略的制定,更是有利于南京、镇江、扬州三市的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文章利用波特的五力模型理论,结合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宁镇扬三地的体育旅游业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优势与劣势,针对劣势提出建议,以期增强宁镇扬体育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共享经济;“宁镇扬一体化”;体育旅游;竞争力

在共享经济模式下,我国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行业,如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住宿等多种共享行业。为顺应国家的发展战略要求,南京、镇江、扬州三市于2017年签订了《2017年度宁镇扬一体化合作项目协议》,其中发展规划包含了多个领域,如通信同城化、教育一体化、农业一体化、文育同城化、医疗同城化、养老同城化等合作领域。体育旅游业便是文育同城化中的一个子项目。宁镇扬(南京、镇江、扬州)三地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三座城市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体育元素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如何使“宁镇扬一体化”体育旅游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 相关概念的阐释

1.1 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是指将社会中海量的、分散的闲置资源,通过社会化的平台与他人分享,进而获得经济收入的一种现象[1]。本文是指在共享经济发展的时代下,利用共享的模式,使宁镇扬三市的体育旅游资源供人们欣赏、利用,从而促进“宁镇扬一体化”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1.2 宁镇扬一体化

宁镇扬一体化是江苏省首个区域同城化发展规划,宁镇扬一体化的范围包括南京、镇江、扬州三市的全部区域。其发展规划包括通信同城化、教育一体化、农业一体化、文育同城化、医疗同城化、养老同城化等。其中文育同城化包含着体育旅游行业的建设。

1.3 体育旅游

笔者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发现不同学者对体育旅游一词有着不同的界定,很难形成统一的说法。比如国外学者Deknop认为,体育旅游者就是那些在节假日参与体育运动的人[2]。Bull等将体育旅游定义为旅行过程中包括参加或观看体育活动的度假[3]。又如国内的学者杨红伟认为,体育旅游是以旅游商品的形式,为旅游者在旅行游玩过程中提供各种服务的各种活动[4]。华南师范大学的学者程蕉认为,体育旅游是人离开常规的生活方式和地点,以观看体育比赛或参与体育活动或体育怀旧为目的,在商业或非商业行为中获得休闲体验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5]对于体育旅游的定义,本文比较倾向于从产业融合的角度给出的定义,认为体育旅游是人们以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6]。

2 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宁镇扬一体化”体育旅游业

20世纪70年代初,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提出了五力模型理论。五力模型理论的提出对企业及行业的战略制定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波特五力模型是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五力分别是:供应商能力、购买者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同一行业的现有竞争(如图1)。本文利用波特五力理论可以有效地分析出“宁镇扬一体化”体育旅游业的竞争环境。

图1 “宁镇扬一体化”体育旅游业五力模型

2.1 供应商的能力分析

根据波特的五力模型,当供方提供的投入要素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会增强。对于宁镇扬体育旅游业而言,供方需提供政策上的优惠、周到的市场服务,以及便利的出行方式。

2.1.1 政策优惠方面

“宁镇扬一体化”战略的目的是跨区域协同发展,从而更好地推动三市的经济发展。目前三座城市发展方式不一,行政壁垒仍存,导致很多有利于体育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严重阻碍了宁镇扬一体化体育旅游的发展。根据三市统计局官方公布的数据(表1),南京第三产业的比例在三次产业中最高,与第一、第二产业有明显的差距。而镇江、扬州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比例相差不大。这使得各个城市发展的侧重点不一,导致很多规划仅限于形式,却很难落实。比如“宁镇扬一体化”规划中包含着通信同城化,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实现,依然是三个市用着不同的区号。这使得人们从心理上无法彻底接受“宁镇扬一体化”,这也影响着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使海量的、分散的闲置资源无法使人们共享。

表1 2017年南京、镇江、扬州三次产业GDP及产业比例

地区第一产业绝对数(亿元)第二产业绝对数(亿元)第三产业绝对数(亿元)三次产业的比例 南京263.014454.876997.222.3:38.0:59.7 镇江142.422031.101931.843.5:49.4:47.1 扬州262.062475.862327.005.2:48.9:45.9

数据来源:2017年《南京、镇江、扬州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1.2 市场服务现状

“宁镇扬一体化”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市场化运作。市场化运作需拥有健全的市场服务体系。目前,宁镇扬三地经济发达,基本的物资条件以及服务都比较健全。游客们可以住到价格低廉且服务周到的宾馆,品尝到不同口味的美食,购买到精美的商品。宁镇扬三地虽然具备较为健全的基础服务,但是要想发展好宁镇扬体育旅游业还是远远不够的。据调查,宁镇扬三地虽然拥有着有较多的旅游企业公司,但是其规模较小,服务项目有限,难以形成规模化的运作[7]。缺少与区域一体化战略相关的体育旅游龙头企业,在共享经济时代下,对宁镇扬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可谓是一种遗憾。

2.1.3 交通运输状况

宁镇扬三市地理位置毗邻,交通便利。三座城市公路、铁路、水路跨界运输,交通便捷。在一体化的合作战略下,宁镇扬三地规划新建9条交通工程,如五峰山公铁大桥、连淮扬镇铁路、浦仪高速公路、沪泰宁铁路等多种交通工程。这使得出行的方式变得多样化,既可选择公路,也可选择铁路、水路,大大增加了出行的选择性。多样化的出行方式为宁镇扬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图2 南京、镇江、扬州地理位置

2.1.4 体育旅游资源状况

南京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六朝古都,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体育元素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南京市共有4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5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其中南京中山陵,依山而建。人们游览中山陵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感受到红色文化;到汤山泡温泉,体验休闲体育带来的身心健康;去感受玄武湖水上项目、奥体中心的体育文化,无处不体现体育旅游的特色。

镇江位于江苏省长江南岸,处于长江三角洲的顶点。镇江是历史文化古城,山地宗教文化氛围浓厚,焦山定慧寺以佛学而盛名,茅山是道教的圣山,宝华山隆昌寺是律宗第一山,金山的江天禅寺等,每个山地蕴含着独特的宗教文化。游客边登山边比较着不同的宗教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可谓不是一件趣事。镇江还是个充满历史典故与神话传说的城市,比如刘备甘露寺招亲,梁红玉擂鼓战金山,宋江智取润州城,《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寺等,亦增添了游客交流的话题。

扬州位于江苏的中部,处于长江与运河的交叉点,是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人们在扬州可以体会长江文化和运河文化。除此之外,扬州还有重大的体育赛事,比如环高邮湖国际自行车赛,高邮大运河半程马拉松赛等。2017年,扬州举办世界体育赛事与旅游峰会。由此可见,“烟花三月下扬州”果然名不虚传。

2.2 购买者能力分析

南京、镇江、扬州位于江苏的南部和中部,经济发展迅速。根据三市统计局公布的《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15.10亿元,比上年增长8.1%;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41103元;据旅游委统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168.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9]。《2017年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05.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88万元,其中实现旅游业总收入822.37亿元,增长15.1%[10]。《2017年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64.92亿元,可比价增长8.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2559元,全市旅游实现总收入796.72亿元,同比增长15.2%[11]。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可知,南京、镇江、扬州这三座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旅游的需求量在不断扩大,同比上一年都有不同比例的增加,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3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分析

根据波特的五力模型理论,潜在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在现有的市场上分得一杯羹。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

体育旅游业是被称为朝阳产业,发展前景较好,具有较大的开发空间。宁镇扬由于周围面临经济实力雄厚的省市,如苏锡常、上海、浙江等地,这些经济实力雄厚的省市又相当重视第三产业的开发,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使得市场上即将呈现更多的体育旅游产品。这些新的旅游产品与宁镇扬共同争夺市场资源,使得宁镇扬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2.4 替代品的威胁分析

绝大部分行业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必然会出现相应的替代品,体育旅游行业也不例外。宁镇扬三地体育旅游产品与其他各地的体育旅游产品有着相似之处,这在一定的程度使得宁镇扬三地的体育旅游产品容易被模仿,从而减弱了其产品特色。例如,南京红色体育旅游、镇江的宗教文化、扬州的赛事文化这些特色在临近的省市都能找到与之差不多的旅游产品,从而使宁镇扬市场被其他省市占了一部分,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因此,要想降低代替品的威胁,宁镇扬三地需要更加深层次的发掘自身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底蕴,开发出更加具有吸引力的体育旅游资源,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发展策略,从而增大其竞争的优势。

2.5 同一行业的现有竞争分析

“宁镇扬一体化”体育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同行竞争,省内有苏锡常三市相竞争,临省有上海市、浙江省等地方。省内苏锡常三市经济发达,城市建设风貌与宁镇扬相媲美,当地的政府大力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政府政策较多。其体育旅游特色较多,如苏州太湖之畔的大型综合游乐基地、无锡水浒城、常州嬉戏谷等地,与宁镇扬的体育旅游特色相比不分伯仲。除此之外,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实力雄厚。2015年,上海出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预计到2025年基本实现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建设目标,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国内外重要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充满活力的体育科技创新平台。同样,浙江也是经济发达的地方,面临着省内和省外的多重竞争压力,宁镇扬体育旅游业的竞争优势显得较为薄弱。

3 共享经济视阈下“宁镇扬一体化”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3.1 相关行政部门应加强深层次合作,切实推进“宁镇扬一体化”体育旅游业发展

为了切实推进“宁镇扬一体化”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探讨研究。首先,建立共建机制。三市的相关部门应该协同共进,打破区域间的限制,共同建造“宁镇扬一体化”体育旅游业。对于已经合作的体育旅游项目,三市需要进一步深化合作,并制定长远的发展策略和政策,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和法制法规。对于未开发的体育旅游项目,三市要扩大体育旅游项目的合作范围,做好前期规划工作。其次,建立共治机制。在体育旅游业合作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应该秉持共同治理的原则,针对出现的问题,协商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并加以解决。再次,建立共享机制。在共享经济时代的发展下,三市建立信息分享平台,使相关的信息能够及时的被相关部门和游客知晓,以便于游客享受各个城市的海量闲置资源。因此,在“宁镇扬一体化”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战略中,三市需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切实推进“宁镇扬一体化”合作战略。

3.2 突显体育旅游特色,打造“宁镇扬一体化”体育旅游整体品牌

宁镇扬三市拥有着较多的体育旅游资源,为能够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还得继续突显“宁镇扬一体化”体育旅游特色,继续打造区域内体育旅游整体品牌,形成同城不同特色的发展格局。

南京可发挥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体育元素众多的优势,创造出独特的体育旅游项目。镇江坚持山地宗教文化的发展路线,扬州抓住“两河文化”。三市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发出特色鲜明的体育旅游产品,丰富体育旅游的价值。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三市还需找准共同点,为打造一体化体育旅游品牌做好宣传。例如,三市都面临扬子江,可以打造“扬子江”体育旅游整体品牌。

3.3 建立健全市场服务体系,更好服务于体育旅游业

宁镇扬三市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市场的运作。建立健全市场服务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宁镇扬三地要想进一步发展体育旅游业,仅仅依赖于基础的服务设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拥有与一体化战略相关的大型服务商家,如“宁镇扬一体化”体育旅游龙头企业、宁镇扬大型体育综合服务游乐基地等一些较为著名而且具有宁镇扬特色的服务品牌,经过市场化的运作,打响这些服务品牌,扩大其知名度,使更多的人们来共享宁镇扬特色体育旅游。

3.4 产业融合,多方位宣传宁镇扬体育旅游特色

根据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融合理论,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12]。体育旅游具有渗透性高、通用性强、关联效应强、产业链长等特点,这为体育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相融合提供了可能性[13]。宁镇扬体育旅游业可与其他行业结合发展,如与互联网行业、餐饮业、体育商品零售业等多种行业交融。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发展,更多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体育旅游业也不例外,与互联网合作更有利于扩大宣传范围,增加宁镇扬旅游特色的曝光率,让更多的人们知晓。宁镇扬三市的餐饮文化浓厚,特产颇多,并且零售业市场发达,通过彼此的合作,以一方的发展来带动另一方的发展,可以达到“双赢”的局面。

3.5 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层次挖掘宁镇扬体育旅游的特色

据调查,江苏全省普通高校总数为142所,其中南京市有44所普通高校(26所本科),镇江市有6所(2所本科),扬州7所(1所本科)。[14]三市普通高校数量占全省普通高校的40%,可见其高等教育的资源是充足的。三市的高校可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及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相关专业的设置和培养方案,从而培养出多数量、高质量的相关人才,深度挖掘宁镇扬的体育旅游的特色,形成差异化的体育旅游文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战略。

4 结语

通过利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对宁镇扬体育旅游业进行分析,发现宁镇扬体育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较多的威胁:一是优惠政策仅限于形式未得到很好的落实,市场上缺乏与战略发展一致的体育旅游龙头企业。二是苏锡常、上海、浙江等地的第三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容易产生新的体育旅游产品,从而对宁镇扬体育旅游的发展形成一定潜在的威胁。三是宁镇扬的体育旅游产品容易被模仿。四是同一行业的竞争较为激烈。宁镇扬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虽然面临着较多的威胁,但是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如交通便利,市场需求大等特点。我们要想使其在众多威胁中脱颖而出,既要看到有利与发展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针对不利的一面,笔者提出了相关的发展策略:一是相关行政部门应加强深层次合作,切实推进“宁镇扬一体化”体育旅游业发展;二是打造一体化体育旅游整体品牌;三是建立健全市场服务体系;四是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层次挖掘宁镇扬体育旅游的特色。

[1]马化腾.分享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新经济方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16.

[2]DEKNOP.Some Thoughts on the Influence of Sport Tourism[M].I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eminar and Workshop on Outdoor Education,Recreation and Sport Tourism,1987:38-45.

[3]BULLCWEEDM.Niche markets and small island tourism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 tourism in Melta[J].Managing Leisure,1999(3):142-155

[4]杨红伟.四川省体育旅游市场的优势分析及开发策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3):35-37.

[5]程蕉.体育旅游概念重构[J].体育科技,2013,34(3):17-19.

[6]张旗,谢峰.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扬州体育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路径研究.

[7]邱慧茹,季娴.分享经济下“宁镇扬”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金融经济,2018,494(20):31-33.

[8]张智,史国生.南京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9).

[9]南京市统计局.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tjj.nanjing.gov.cn/tjxx/201803/t20180327_494674.html,2018-03-27/2019-04-07.

[10]镇江市统计局.2017年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OB/OL]. http://tjj.zhenjiang.gov.cn/tjzl/tjgb/201805/t20180504_1967486.htm,2018-05-04/2019-04-07.

[11]扬州市统计局.2017年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OB/OL]. http://tjj.yangzhou.gov.cn/yztjj/tjjtjgb/201803/68ea9e083c084972ba1ffd90181be5b9.shtml,2018-03-26/2019-04-07.

[12]苏东水.产业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84.

[13]于海洋,王丽.“产业融合”视域下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策略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2):86-89.

[14]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名单[EB/OL].http://jyt.jiangsu.gov.cn/art/2017/12/8/art_58319_6929344.html,2017-12-08/2019-4-11.

On the Competitive Power of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of" Integration of Ningbo, Zhenzhou and Yangzhou "View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hared Economy

ZHANG Wangxing, etal.

(Shanghai Sports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8, China)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名称:城市居民体育行为对城市体育空间的影响(2017SJB1096)。

张望星(1992—),硕士生,研究方向:体育产业。

徐仰良(1979—),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产业、休闲体育学。

猜你喜欢
旅游业旅游体育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旅游
我们的“体育梦”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