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弱综合征与老年心力衰竭预后相关性的Meta分析

2020-08-10 04:03南宇飞
实用老年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心衰入院检索

南宇飞

衰弱综合征是由于机体神经肌肉、新陈代谢及免疫系统的生理储备降低,使得机体对抗应激的能力下降的一种综合征[1]。衰弱综合征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非常高,已有文献报道在6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为22.4%,85岁以上人群可达到43.7%[2]。目前已有研究证实,衰弱综合征可增加心血管系统疾病病人的不良预后[3]。心力衰竭(心衰)是老年人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关于衰弱综合征对老年心衰病人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为此,本文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以期进一步明确衰弱综合征与老年心衰病人不良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研究类型为前瞻性或回顾性队列研究,病例年龄>60岁,有明确心衰临床诊断标准,明确随访时间,采用公认的Fried衰弱量表[4]作为评价工具进行衰弱评估,主要结局指标有1年内全因死亡率、再入院率。

1.2 文献排除标准 指标或数据不完整的文献。

1.3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5月20日,中英文检索均采用主题词、自由词及布尔逻辑运算符组合的方式进行检索,检索中文数据库以“衰弱综合征/衰弱”、“心衰/心力衰竭”为检索词,检索外文数据库以“frail/frail syndromes/frailty/frailty syndromes”,“heart failure”为检索词。

1.4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则通过讨论协商解决,提取资料主要包括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如题名、第一作者、发表时间、研究对象、基本特征、研究地区、随访时间等,1年内全因死亡率、再入院率。

1.5 文献质量评价 采用目前公认的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量表由研究对象的选择、组间可比性、结果测量3个维度8个条目组成,满分为9分,0~4分为低质量研究,5~9分为高质量研究。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主要数据分析结果以HR为效应指标,并结合95%CI表示,分析采用倒方差法对HR进行合并,异质性检验采用χ2检验,并结合I2评价异质性大小,若P>0.10且I2<50%,表明研究间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若P<0.10且I2>50%表明研究间存在异质性,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采用漏斗图评价纳入文献有无发表偏倚。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根据检索策略初检出相关文献35篇,剔除重复文献9篇,初筛阅读题目和摘要,排除文献17篇,最终纳入文献7篇[5-11],其中6篇报道1年内死亡率[6-11],5篇报道1年内再住院率[5,8-11],总共2944例病人,男性占55.7%,年龄60~90岁。文献质量评分得分为5~9分,提示纳入研究均为高质量文献。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2.2 衰弱综合征与老年心衰病人全因死亡风险关系 Meta分析共纳入6项研究,Heterogeneityχ2=2.09,P=0.837,I2=0.0%,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非衰弱组病人相比,衰弱组老年心衰病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HR=1.712,95%CI:1.405~2.085,P=0.01),见图1。

图1 衰弱综合征与老年心衰病人全因死亡关系的 Meta分析

2.3 衰弱综合征与老年心衰病人再入院风险关系 Meta分析共纳入5项研究,Heterogeneityχ2=3.49,P=0.480,I2=0.0%,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非衰弱组病人相比,衰弱组老年心衰病人再住院风险增加(HR=1.751,95%CI:1.451~2.114,P=0.001),见图2。

图2 衰弱综合征与老年心衰病人再住院风险的Meta分析

3 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及心脏病治疗技术的进步,国内心衰的人数越来越多。研究显示,衰弱病人中心衰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心衰病人中高达74%的病人也存在不同程度衰弱[2]。本文综合多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衰弱综合征可增加老年心衰病人1年内全因死亡率及再入院率,提示合并衰弱综合征的老年心衰病人预后比单独心衰病人更差,因此重视心衰病人的衰弱问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早期干预衰弱,可以改善心衰病人不良预后。已有研究表明,衰弱是多因素、多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慢性炎症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衰弱影响心血管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可能与衰弱的炎症状态相关[1]。据有关文献报道,衰弱老年人的IL、CRP等炎症因子高于非衰弱者,同时IL、CRP等炎症因子也可能是心衰发病的一项重要作用机制[3],这也许是导致合并衰弱综合征的心衰病人不良预后的可能机制,但是其中病因目前仍不明确,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项研究纳入了近年来国内外新近的研究,得出衰弱综合征可作为评价老年心衰病人的不良预后指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是鉴于本研究所纳入的研究数量有限,且纳入研究文献随访时间相对较短,无法进行进一步亚组分析及长期预后评估,今后尚需开展大样本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结论。

猜你喜欢
心衰入院检索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在IEEE 数据库中检索的一点经验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