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缓和医疗认知现状调查

2020-08-10 04:03尹婷婷冯瑞娟马文敏刘佳王然徐田虹李冉冉
实用老年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医护人员家属问卷

尹婷婷 冯瑞娟 马文敏 刘佳 王然 徐田虹 李冉冉

WHO对缓和医疗(palliative care,PC)的定义为:一种提供给患有危及生命疾病的病人和家庭的,旨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及面对危机能力的系统方法[1]。通过对痛苦和疼痛的早期识别,以严谨的评估和有效管理,满足病人及家庭的所有需求(包括心理和精神)。实践缓和医疗不等于替代原本的治疗计划,两者是伴随、从属的关系,它以病人的症状管理、生活质量提升为主要目标[2]。WHO还推荐缓和医疗要成为健康照护的一部分,所有遭遇生命威胁的病人都应该得到缓和医疗服务[2]。在我国,缓和医疗才刚刚起步,本文旨在了解医护人员对缓和医疗的认知及开展情况,为进一步实施推广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工作的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并排除进修及实习人员。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本研究采用自设的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在参考文献[3-4]的基础上自行修改,经本院缓和医疗专家团队审核,并在小样本预调查后形成。内容包括:(1)基本资料: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工作年限、学历、职称、所在科室;(2)缓和医疗知晓情况及知识来源,共2个问题;(3)缓和医疗接受情况,包括自己接受及支持家人接受情况、缓和医疗在国内发展前景、科室开展情况等,共5个问题;(4)死亡态度及照顾临终病人的经历情况,共9个问题;(5)开展缓和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项目(2)~(4)均为选择题,每个问题均针对不同态度设计了不同的选项供选择;项目(5)为开放性问题,由被调查者自主作答。问卷经缓和医疗专家审阅并反复修改,专家校正效度为0.85,预调查老年科医护人员20例,间隔2周重测信度为0.75。

1.2.2 现场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前研究者向调查对象解释问卷调查的目的及填写方法,在对方自愿的基础上填写问卷,问卷由研究者本人发放并回收。

2 结果

2.1 缓和医疗知晓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44份,有效回收率为93.8%。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8.29±5.34)岁。所有调查对象中,知晓缓和医疗的占71.72%(175/244),其中“听说过,但不了解”占26.64%(65/244),“了解一点”占42.62%(104/244),“十分了解”仅为2.46%(6/244)。各类医护人员对于缓和医疗的知晓情况详见表1。

表1 各类医护人员对于缓和医疗的知晓情况(n=244)

2.2 缓和医疗接受情况 认为缓和医疗在我国有很大发展前景者150例(61.48%);本人愿意接受者共221例(90.57%);支持家人接受者205例(84.02%);认为有必要开设专门的缓和医疗机构提高病人终末期生存质量者223例(91.39%);科室已开展88例(36.07%)。

2.3 对死亡的态度及照顾临终病人情况 没有照顾过临终病人者14例(5.74%),照顾过1~9例临终病人者110例(45.08%),照顾过10个以上者120例(49.18%)。其他情况见表2。

表2 医护人员照护临终病人的经历(n,%,n=244)

2.4 开展缓和医疗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该项目为开放性问题,最终汇总见表3。医护人员缺乏相关知识、病人及家属不易接受、病人及家属不了解缓和医疗占比最高,分别为32.16%、30.99%、17.54%。

表3 开展缓和医疗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构成比(n=171)

3 讨论

3.1 医护人员对缓和医疗的认知现状

3.1.1 医护人员缓和医疗知识缺乏:缓和医疗已在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展起来,而中国则相对较落后,从事缓和医疗的工作人员中经过相应培训的人数较少,缺乏相关知识[5]。本调查结果也显示,医护人员缓和医疗知识是很缺乏的。

3.1.2 医护人员缓和医疗接受程度高,但目前科室开展不足:本调查显示医护人员缓和医疗接受程度高,可能因为医护人员目睹太多临终病人痛苦而漫长的死亡

过程,目睹太多病人家属自认为尽了孝心,却给病人带来莫大痛苦的治疗,所以更多的医护人员愿意选择缓和医疗,也支持家人选择。但缓和医疗在临床开展不多,且主要集中在老年科和肿瘤科。

3.1.3 医护人员比较重视临终病人及家属的需求,但是谈论死亡及死亡教育仍是难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讨论及接触死亡都是不吉利的事情,面对死亡,人们往往采取避讳、恐惧态度[6]。本调查结果与中国传统文化对死亡的认识是一致的,与临终病人谈论死亡是医护人员面临的难题。这将导致医护人员无法了解临终病人及家属真实需求,不能提供更多的照护,从而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3.1.4 开展缓和医疗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医护人员自身知识缺乏、病人及家属不了解和不接受:病人对缓和医疗的不了解不接受也是实施缓和医疗的阻力,其次还有人力、时间、沟通、病情告知等问题,与周晓楠等[7]研究结果一致。缓和医疗的发展,不仅需要医护人员自身努力,还需要政府、社会、医院管理者等多方面多部门的共同努力。

3.2 本研究现状的应对策略及建议

3.2.1 加强医护人员缓和医疗知识的教育:我国医学教育本科阶段和大部分护理院校有关缓和医疗的课程基本没有,继续教育阶段相关培训也极为有限。对缓和医疗的理解仍停留在临终关怀,而缓和医疗的范畴要远远大于临终关怀[8]。

3.2.1.1 完善医学生和护理专业学生的缓和医疗教育:调查显示,医学生及护理实习生缓和医疗认知水平低,仅7.0%的学生接受过缓和医学教育和培训[9-10]。建议在医学本科阶段开设医患沟通课程、医学伦理课程。对高年级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应增加缓和医疗的内容,包括缓和医疗理念和核心原则等。护理院校应增加缓和医疗护理内容,开展死亡教育,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缓和医疗的认知水平和态度。

3.2.1.2 在职医护人员培训:利用短期培训班或论坛,对在职医护人员进行缓和医疗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而且各科室医护人员都应参加,医护人员可以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帮助病人及家属,做到“全人、全程、全家、全队”的四全照顾。也可以利用网络、微信群、公众号等方式,扩大教育面,让更多的人了解缓和医疗知识。

3.2.2 广泛普及缓和医疗理念:中国传统文化对死亡的避讳与不接纳,以及死亡教育的缺失,给缓和医疗的临床实践带来了阻力。在学生时期的人文课程中加入死亡教育,引导人们尽早建立科学的死亡观。也可以利用网络和各种媒体开展死亡教育和缓和医疗的宣传,提高民众认知程度,让人们在健康时开始考虑面临无法治愈疾病时的医疗选择,从而更理性地面对死亡,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3.2.3 推进缓和医疗机构的建立:因综合医院床位有限,很难满足病人需求,应发展以社区和家庭为中心的缓和医疗机构。王萍等[11]对209例癌症病人家庭病床实施缓和医疗标准化作业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为国内同类医疗机构或开办此类服务机构提供了参考。

4 结论

通过调研发现,医护人员缓和医疗知识缺乏,但接受程度较高,态度较积极,开展缓和医疗中遇到问题也较多。鉴于此,应在加强医学生及在职医护人员缓和医疗培训的基础上,面向民众广泛开展死亡教育和宣传缓和医疗理念,提高民众认知度,促进缓和医疗推广实施,提高临终病人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医护人员家属问卷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