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镜表现为玫瑰花瓣征及精子样血管的瘢痕一例

2020-08-12 05:56丁晓岚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偏振光条纹精子

李 曼 王 芳 丁晓岚 杜 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北京,100044

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因“外伤后右下肢皮疹伴瘙痒2周”就诊。患者2周前摔倒后右下肢出现多处红褐色皮疹,伴有出血、疼痛。其后自行外用药膏(具体不详)治疗,仍未见明显好转,遂至我科就诊。既往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右膝3处直径3 cm左右暗红色斑块,边界清楚,上附少许鳞屑,右小腿内侧两处椭圆形黄红色斑块,边界清楚(图1、2)。

皮肤镜检查:偏振光下右膝部位皮损区域内见亮白色条纹,大量玫瑰花瓣征,点状、短线状血管穿插其间分布(图3),部分区域可见亮红色背景,短线状血管、精子样血管,其间分布有少量亮白色区域(图4)。

诊断:瘢痕。治疗:给予艾洛松、夫西地酸软膏外用,患者皮疹逐渐好转,遗留褐色斑片。

讨论玫瑰花瓣征属于亮白色结构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仅见于偏振光皮肤镜下。亮白色结构包括亮白色条纹、亮白色区域和玫瑰花瓣征,亮白色条纹虽未经证实,但目前认为是因真皮纤维化及胶原再生更替形成[1]。玫瑰花瓣征可见于多种皮肤病的皮肤镜表现,包括多种良恶性皮肤肿瘤和炎症甚至感染性皮肤病,如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2]、DLE、化脓性肉芽肿[3]等。Haspeslagh等[4]发现,小的玫瑰花瓣征是毛囊漏斗部开口角质物在偏振光的作用下形成的;而大的玫瑰花瓣征是由于同心性的毛囊周围纤维化而形成。玫瑰花瓣征发生于瘢痕也有相关报道,但其皮肤镜下玫瑰花瓣征数量较少[5]。

本例患者皮疹在外伤后出现,结合临床考虑“瘢痕”诊断明确。皮肤镜检查可见到大量玫瑰花瓣征。在该病例中,我们猜测其玫瑰花瓣征形成机制可能与毛囊周围纤维化相关。原因有二:其一,瘢痕的形成在组织病理上可表现为成纤维细胞增殖增加,胶原合成增加。该例瘢痕患者皮损内出现大量玫瑰花瓣征的现象,此现象可用玫瑰花瓣征发生机制中的毛囊周围纤维化来解释。其二,该例患者外伤后2周皮损处皮肤镜偏振光下可见到大量玫瑰花瓣征,近中央区域见较短的亮白色条纹、亮白色区域,就诊后随访1周再行皮肤镜检查发现部分玫瑰花瓣征趋于消退,代之以粗短的亮白色条纹及亮白色区域(图5、6)。因此我们推测,其形成机制类似亮白色条纹,与真皮纤维化相关。

精子样血管近年来被认为是早期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的高度特异性结构[6],其病理机制是沿真皮乳头增生扩张的毛细血管与真皮乳头下血管的水平增生相结合而形成[7]。精子样血管在其他病例中尚未见报道,但在本例患者皮肤镜中可见

图1 右膝可见3处直径2~3 cm左右暗红色斑块,边界清楚,上附少许鳞屑 图2 右小腿内侧两处椭圆形黄红色斑块,界限清楚,表面少许鳞屑 图3 偏振光下可见皮损内亮白色条纹,大量玫瑰花瓣征,点状、短线状血管穿插其间分布(×35) 图4 偏振光下可见亮红色背景,短线状血管、精子样血管,其间分布有少量亮白色区域(×35) 图5、6 玫瑰花瓣征趋于消退,代之以粗短的亮白色条纹及亮白色区域(×65)

较多精子样血管。因此我们认为精子样血管可能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皮肤镜表现,对于早期MF的诊断仍需要结合血管形态所在背景及其他皮肤镜表现,及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综合评价。

猜你喜欢
偏振光条纹精子
部分偏振光分解的研究①
谁是穷横条纹衣服的人
精子畸形一定影响生育吗
多吃熟番茄,精子质量好
准爸爸的人生轨迹,精子都知道
精子求偶记
线偏振光振动合成矢量端点轨迹方程的推导
光纤传感测量液体折射率的方法研究
条纹回归
探讨偏振技术在汽车产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