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萎缩性丘疹病一例

2020-08-12 05:56杨希川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丘疹萎缩性皮损

黎 松 王 娟 杨希川 游 弋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重庆,400038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malignant atrophic papulo-sis,MAP)又称Degos病、Kohlmeier-Degos综合征,致死性皮肤和胃肠道细动脉血栓形成。病因仍不明,本病发病率低,截止2019年为止,全世界关于本病的报道不超过280例[1]。 笔者收治恶性萎缩性丘疹病1 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躯干、四肢反复起丘疹4个月余,右下腹痛3个月余于2018年7月2日来我院就诊。4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四肢出现数个绿豆大淡红色丘疹,偶有瘙痒,皮损逐渐增多并波及躯干,且皮损处出现明显刺痛感。曾于当地医院拟“疱疹”给予阿昔洛韦治疗1个月余,皮损无明显好转。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右下腹持续性疼痛,进行性加重,伴纳差、黑便。发病以来患者无发热、腹胀、恶心、呕吐、胸闷、胸痛、气促等不适。3个月内体重下降10 kg。既往史、个人史和家族史均无特殊。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压痛和反跳痛可疑阳性,余腹部未见明显异常;移动性浊音阴性。皮肤科情况:躯干及四肢散在分布约数十个红色或暗红色丘疹,直径5~20 mm,界清,互不融合,部分丘疹中央萎缩、凹陷,呈瓷白色,边缘隆起,周围可见水肿性红晕(图1)。

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及潜血、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尿淀粉酶、心肌酶谱、降钙素原、血清肌钙蛋白I、ANA、自身抗体谱、ANCA均正常或阴性。免疫球蛋白提示IgA正常,Lambda轻链7.93 g/L(正常值3.13~7.23 g/L);凝血功能检查提示D-二聚体0.97 mg/L(0~0.55 mg/L);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心电图示:窦性心率;ST-T改变。胸腹部CT示:腹网膜间隙不清,腹膜增厚并散在小结节灶,提示炎性病变。胃镜所见:胃底及胃体片状发红伴线状浅溃疡。胃窦黏膜散在小片状充血肿胀伴糜烂。慢性胃炎伴糜烂。肠镜所见:全结直肠见散在点片状溃疡及糜烂。取回盲肠病变活检示:(回盲部)黏膜慢性炎。腹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部分萎缩变薄,部分区域可见表皮下裂隙。真皮浅中层部分胶原变性,大致呈楔形分布,周围可见黏蛋白沉积,真皮浅中层血管周围散在或小片状的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图2)。阿新兰染色阳性(图3)。

诊断:恶性萎缩性丘疹病。

治疗:拜阿司匹林100 mg口服日1次;双嘧达莫50 mg口服日3次;雷贝拉唑钠肠溶片20 mg口服日1次;美沙拉嗪500 mg口服日2次;阿嗪米特2片口服日3次。服药1个月后腹痛症状缓解,全身皮疹颜色较前变淡,无新发皮疹。2个月后因腹痛症状加重于我院诊断“肠穿孔”,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腹痛无明显改善。随后4个月左右患者因再次肠穿孔去世。

图1 1a~1e:颈部、躯干、四肢红色或暗红色丘疹,部分丘疹中央凹陷呈脐状,瓷白色,周围绕以红色环状隆起,部分中央坏死

讨论恶性萎缩性丘疹病由Kohlmeier于1941年首次报道,1942年由Degoes正式命名为 MAP,是一种罕见的累及中、小型动脉的血管闭塞性疾病[2],可造成多系统损害。目前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自身免疫、血管炎、凝血功能障碍及原发性内皮细胞功能障碍[3]。同时近期研究发现C5b-9皮损血管周围沉积激活和促进血管内膜细胞的凋亡及CXCLl2/SDF-l明显沉积促使血小板聚集,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参与了恶性萎缩性丘疹病的发病[4]。除此之外,Hohwy等[5]发现MAP可能与因子V Leiden的突变有关。MAP发病与自身抗体有关,陈菁菁等报道了MAP合并抗核抗体阳性(核均质型1∶3200),抗SSA阳性,抗SmD1抗体阳性,抗SCL-70抗体阳性,抗核糖核蛋白抗体阳性的患者(未明确诊断为结缔组织病)[6,7]。冯素英等[8]报道了一例MAP合并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而抗核抗体、E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阴性,补体和免疫球蛋白均正常。本例患者为中老年女性,病程较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D-二聚体升高,考虑自身免疫疾病与凝血机制异常为本病例主要病理基础。

本病好发年龄为20~50岁,新生儿和儿童也有发病的报道,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倾向,可表现为良性的皮肤型和恶性的多系统型。约1/3病例只有皮肤损害,约20%病例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尚可累及眼、心、肾和膀胱等。Heymann[9]将MAP重新分类定义为:①具有多系统临床损害的典型 MAP,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种亚型:自身免疫型 MAP(有结缔组织病或血管炎相关的临床和/或实验室特征),凝血功能障碍型 MAP和病毒诱导相关的 MAP;②良性 MAP(在随访中,3 年内没有出现其他系统损害)。系统性损害可在皮肤病变发生3周~10余年后出现,可发生肠穿孔、腹膜炎、脑血栓、脑出血、脑膜炎、脑炎、神经根病、脊髓炎等。皮肤损害通常最先出现,病变早期出现小的红色丘疹或红斑,数天后可表现为0.5~1 cm大中央萎缩的瓷白色丘疹,边缘隆起,成脐凹状,

丘疹周围常有毛细血管扩张。皮损成批出现,很少相互融合,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心端,多不累及面部、掌跖,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微灼热感。因此早期皮损的识别及诊断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病典型皮肤组织病理改变为紧邻真皮出现楔形梗死区,镜下呈苍白色,梗死区边缘可示黏蛋白沉积,真皮深部或受累脏器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有时伴有内皮细胞增生及血栓形成[10]。肠道的组织病理表现为全层水肿,肠壁血管内膜增厚,可伴纤维蛋白样变性坏死,血栓形成,管腔狭窄或闭塞,部分血管扩张,管周炎性细胞浸润[10]。本病主要依据典型的皮肤病变、系统性损伤和组织病理检查来确诊。临床上早期病变需与血管炎、淋巴瘤样丘疹病、急性痘疮样糠疹相鉴别。后期病变需与斑状萎缩、硬化萎缩性苔藓和白色萎缩相鉴别。目前国内报道的个案中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为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抗凝药物的使用,治疗后病情可有所缓解。同时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现认为是无效的,或可加重胃肠道情况。对于肠道受累的患者,目前通常考虑可手术干预,但其干预效果仍不确定[9-11]。

猜你喜欢
丘疹萎缩性皮损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得了丘疹怎么办?了解这几点治疗方式很重要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血清胃蛋白酶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和TLR7/9通路表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