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地区高校俄语专业培养模式及就业前景

2020-08-13 08:08齐宇豪马秋慧
就业与保障 2020年8期
关键词:俄语校区倡议

文/齐宇豪 马秋慧

2013年,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构想由我国首倡。2015年3月,“一带一路”倡议正式部署并实施。中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俄罗斯,以及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10多个以俄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均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我国同俄罗斯及中亚等国的联系越发密切。新疆作为承内通外的重要桥梁,同各俄语国家在金融、商贸、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领域都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无疑为当前新疆地区高校俄语专业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契机,但是同时也对高校俄语课程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地区高校俄语专业就业优势

(一)“一带一路”倡议为新疆带来大量就业岗位

据统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并践行5年来,已在海内外设立20多万个就业岗位。就我国当前与各俄语国家全方位“互动”而言,俄语人才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随着国际间合作交流的不断深入,海内外对于俄语人才的需求显著提升,就业机会也随之增多,新疆这一重要交汇地区尤是如此。近年来,海外国家“汉语热”现象愈发风靡,俄罗斯已将汉语划入高考范围,这必定会导致汉俄双语的高精尖人才需求猛增,对外汉语教师也成为毕业生们的热门就业选择。

(二)新疆地理、交通优势突出,经济发展迅速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深入亚欧大陆腹地,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八国接壤,对外贸易往来频繁。新疆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现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必经之地,战略地位十分突出。

地处新疆的霍尔果斯口岸是我国同中亚各国的交通要道、互贸交易重要门户。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新疆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与周边各国广泛开展各项合作,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新疆地域辽阔,管道运输及民用航空业十分发达。目前新疆省内共有机场22个,为国内拥有机场数量最多的省份,其中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已成为我国第四大国际航空港。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极大完善了新疆的公路及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2019年8月,新疆和田地区对外连接的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实现新疆各地州市高速公路全部连通,极大便利了新疆同周边各国的经贸往来,推动就业需求的增加。

(三)新疆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文化互通

新疆自古为多民族聚居地,现共有55个民族成分,语言环境丰富。

其中俄罗斯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等民族在文化、习俗、节日等多方面都与各俄语国家互通,各国更易在新疆开展各项交流活动。

在此基础上,新疆地区高校俄语专业学生相较于内地更易理解并接受俄语国家传统文化。

(四)新疆高校俄语专业毕业生更契合“就近原则”

据统计,截至2018年,约268所院校开设了沿线非通用语专业,受“因地制宜”原则影响,开设俄语专业的院校大多集中在东北地区,新疆则以哈萨克语等中亚国家语种为主。

在就业方面,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对于小语种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国内知名俄语院校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黑龙江大学等毕业生也更倾向于国内大城市及海外城市就业。

如表1所示,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新疆对于俄语岗位的需求仍处于较高水平,且经贸、高新技术等领域亟待人才,新疆地区俄语专业毕业生竞争压力相较于内地有所减缓,更易就业。

表1 新疆地区高校俄语专业毕业生部分就业去向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地区高校俄语专业就业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复合型“俄语+”人才供不应求

据调查,俄语与英语、法语共同构成我国企业一级市场语言,且近年来在小语种市场上,俄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的人才需求量最大。据统计,近年来在国内各大开设俄语专业的院校中,石油大学的俄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可观。普京曾说:“如今的社会已是高速运作的电子信息化社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数字、能源工业,是我们未来的前进方向。因此,将翻译俄语扩展为技术型俄语更具有实用性。转型培养能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工程等方面的俄语人才,是促进双方共同获益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当今在俄语人才需求市场上已不再只需要单一的翻译专员,既懂语言又懂技术的人才更易获得各类企业的青睐。近年来,国内许多院校纷纷开展教学改革,单一型俄语语言文学专业逐渐转变为“俄语+法律”“俄语+商贸”等复合型俄语专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地处新疆,此处海内外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领域合作众多,校区优势明显,“俄语+石油”“俄语+会计”的培养目标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大方向高度契合。

2.师资队伍阵容强大

2018年5月,教育部在新疆克拉玛依市组织14所部属高校召开支援建设校区协调会,现场签署了对口援建协议书等文件。以此为契机,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俄语专业每学年会指派骨干教师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援教。同时,每学年也将有8名同学分赴各对口支援学校,展开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名校教师的授课及交流机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为今后的就业准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图1 新疆地区高校俄语专业本科生问卷调查部分结果统计图

(二)挑战

1.区域国别针对性培养不足

区域国别培养是指对某一特定国家或由某种政治文化或地理因素联系起来的数个国家所构成的区域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充分借助对对象国家和区域在语言、文化、政治、经济、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把握对象国家和区域的特征[1]。目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俄语专业仍以俄语语言教学为绝对主体,对大多数俄语国家的各领域现状并不作讲解,国情历史内容也以俄罗斯为主。新疆深居内陆,与众多中亚国家接壤,贸易往来频繁,校区现行的教学方针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下同中亚各国频繁往来的新形势适应不足。

2.教学注重系统知识讲授,实践不足,与国家政策结合力度不够

如图1所示,仅约三成学生毕业后选择留疆工作,大部分学生表明新疆地处偏远、就业机会少,这与新疆高校在国家政策宣传、新疆俄语岗位需求、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力度不足有重要关系。就业指导需求居高不下也应引起重视。校区目前仍存在就业指导课程空缺、时间过晚、专业关联度低等问题。当今就业市场对于俄语人才的需求以应用技能型为主,翻译方向也更倾向于口译,传统模式的理论学习已逐渐被市场淘汰,只有在实践中充分运用理论知识磨练技能,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才能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三、新疆地区高校俄语专业教学培养方向及思路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于2017年开设俄语专业,着力培养俄语技能、掌握一定自然学科或人文学科专业知识、对俄罗斯国情分析透彻、具有国际化思维和对俄综合实践能力突出的俄语复合型人才。专业设立初期,校区所用教学大纲与国内其他院校并无二致。经两次培养模式变动,现已调整为以俄语语言文学为主修,同时辅以教授较为系统的石油工程、会计等学科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从而有能力进行翻译、语言教学、国际经贸、石油国际合作等领域的工作。现校区俄语专业仍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适度调整本科生培养方案,力求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下文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新疆俄语专业就业形势的基础上,结合校区俄语专业实际情况,简述当前俄语专业教学培养新形式。

(一)创新授课形式,培养综合素质

1.教学应摒弃“师讲生听”的死板模式,更多地翻转课堂,以学生为授课主体,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及活跃度。作为语言专业,听、说、读、写、译五大基本能力缺一不可,课程设置应全面、连贯,尽力满足本专业全方位的需求。精读、语法、口语、听力、泛读、写作、口笔译等课程应单独设置,不应混同。

2.教学过程要因地制宜优化课程体系,应依据新疆实际情况及优势有侧重地设置培养方案,课堂上应针对所处大趋势突出重点内容,补充相关知识。如在当前国家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校区可整合与新疆本地的结合情况,开设新疆俄语专业就业解读、商贸口译、俄语信息检索等课程。

3.最大限度发挥校区“俄语+石油”“俄语+会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优势,构建学生复合知识框架,拓展行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综合思维能力。辅修专业内容应具有系统性和一致性,如石油方向课程可开设油层物理、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钻完井工程概论、石油工程专业俄语、油藏工程概论等;会计方向课程可开设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会计专业俄语、审计学等。具有完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切勿成为外强中干的“复合型人才”。

4.积极推行复语教育。俄语虽为新疆多数接壤国家的官方语言,但近年来中亚各国的民族语言意识逐渐增强,本民族传统语言代替俄语成为该国唯一官方语言的趋势明显。因此,推进“俄语+中亚小语种”的复语教育势在必行。北京外国语大学及上海外国语大学近年已开设复语班,推行双小语种教育模式,因此,复语毕业生的就业是具有绝对优势的。

(二)强化师资力量,充分利用俄语国家教育资源

1.及时补充校区俄语专业教师数量,提高师资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积极进行“银龄讲学”计划,返聘国内知名高校退休教师,增强校区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2.校区现已与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及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签订合作协议,选派优秀本科生赴俄交流学习一年。校区应继续推进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的教育模式,不仅局限于俄罗斯,并扩大涉及范围到中亚俄语国家的知名高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俄语听说能力,推动应用型人才的发展。

(三)充分利用北京校本部资源,与周边院校积极合作

与北京校本部积极沟通、深入交流,利用校本部优势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俄语平台;与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等周边院校强强联手,共同打造俄语专业培养体系,实现人才流通,加强人才培养。

四、结语

近年来,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随着更多国家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当中,我国同中亚各国在各领域的联系也愈发紧密,这些都为身处“一带一路”核心区的新疆高校俄语专业提供了其他国内院校无法比拟的外部环境和强大动力。未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既懂俄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俄语人才,特别是石油俄语和商贸俄语人才的需求将会持续上升。如何把握国家发展机遇,攻坚克难,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形势下,适应国家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做到最大限度发挥高校小语种培养价值是我们需要长期思考并实践的。对于新疆地区高校俄语专业来说,培养出能够立足新疆、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辐射中亚的高精尖人才是我们应当持之以恒的努力方向。

猜你喜欢
俄语校区倡议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基于3D虚拟情境的俄语视听说教学
俄语称呼语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