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结合研究

2020-08-13 07:13冯峰
财会学习 2020年22期
关键词:结合预算管理财务会计

冯峰

摘要:加强会计管理是事业单位实现内部控制的核心要求,而加强预算则是财务会计核算、监督工作的实施手段。在当前,事业单位转型与改革的关键时期,本文从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结合的问题出发,对二者相结合的实践路径进行简要探究。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预算管理;结合

引言

事业单位是国家落实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织结构。在社会转型压力下,提高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并推进预算的有序落实则成为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职能的基本要求。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的指导与干预。但是一直以来,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规范,预算管理执行不到位等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财务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针对此,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发展要求,探究理顺结合思路与结合方法,以促进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有序落实。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相结合,首先有利于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当前,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事业单位逐步推进改革进行。作为社会服务机构,其在运行中需要一定的成本与费用,而国家财政则是支持其有序运行的关键。因此,事业单位将财务会计工作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能够更加全面地考虑资金的规划和使用,并根据国家宏观调控要求落实社会服务职能。其次,有利于提升内部控制水平。预算管理是协调事业单位内部工作各个环节的关键性因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入不敷出的情况十分突出,预算执行不到位导致其社会服务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同时也削弱了内部控制水平。针对此,事业单位通过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结合,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执行效果,确保各部门、各环节有效配合,以提升管理效率。最后,提升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缓解国家财政资金拨付的压力。事业单位利用财务会计管理,优化预算编制,推进预算执行,将有限的资金进行最优配置,并有效提升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促使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路径

虽然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推进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对于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实际内部控制建设中,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相分离的情况却十分普遍。而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对接不顺畅,导致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利用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预算执行难度增加等问题的出现。针对此,事业单位应积极调整控制建设,推动推进财務会计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推进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事业单位在推进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过程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急功近利,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决策。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拨款与内部运营收入方面呈现出不同的流转特征,其形成的预算管理方式自然也不尽相同。例如对于科研机构而言,科研项目经费的划拨会受到政治、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而机构内部的运行经费则相对稳定,其在人员费用与公共费用方面支出方面的不可控因素相对较少。针对此,事业单位在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过程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制定客观而灵活的实施策略。

具体来讲,事业单位在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个过渡时间,在这一时间段内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调整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要求,从单纯的财务会计核算逐渐完成向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过渡,避免单位运行出现剧烈的变动,控制变革的成本;针对单位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经费,应结合不同来源与属性设计差异化的预算控制方案,为预算执行提供一定的弹性空间,实现财务管理与预算管理相协调;注重事业单位与市场的联系,分析市场运行对事业单位的社会性提出的新要求,并在预算中得以体现,同时将其纳入财务会计核算中来,利用精准的核算保证预算的科学性,提高事业单位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在信息化财务管理背景下,事业单位应将预算管理目标纳入信息系统中来,并通过财务会计信息的沟通渗透到各个部门、各个人员,提高全体人员对预算管理目标的认识,提高其预算执行的能力,同时形成完善的信息反馈系统,协调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发展水平;根据预算项目的特殊性制定调整策略,例如教育、科研等项目的投入需要长期的积累,在项目开始前会出现一些前期费用,因此在财务管理中应充分考虑项目内容,完善预算内容,从而更加精准的反应预算成本,提高财务管理效果。

(二)根据事业单位发展,探索财务

会计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思路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一直是落实改革目标的重要内容。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实践涉及多个环节,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因此,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形成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并推进改革实践的有序进行。具体来讲,事业单位在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思路:一是推进预算项目管理与会计科目管理相结合。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管理工具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者围绕公共财政的预算科目展开,后者则以会计制度中的会计科目为依据,但是目前在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结合已经初步实现,接下来在实践中应继续推进,在财务管理中兼顾预算科目和会计科目,以更加全面地体现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要求。二是推进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相结合。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以收入报告为基础,费用当期扣除,后者以收付发生点为基准计算费用与支出。事业单位在变革过程中,应兼顾两种制度优势,针对不同的会计、财务以及预算业务,合理选择核算方法,提高财务信息的精准度,保证预算执行效果。三是推进政府财政管理和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相结合。政府财政管理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核算以及预算管理会产生深刻影响,基于此,单位在内部控制建设中,一方面应遵循政府宏观调控要求,落实财务管理要求,制定预算管理方案,另一方面注重内部发展需要,强化财务会计工作细节与预算编制、执行、评估过程,确保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在单位内部管理过程中落到实处。四是推进财务会计结果与预算会计结果相结合。事业单位应通过编制预算执行报表,将预算会计中的预算经费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与财务会计中的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济活动收支和现金流量的情况,进行融合,全面展现事业单位的收入与支出情况。

(三)结合内部控制需要,设计财务

会计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方法

根据国家针对财务会计管理与预算管理制定的相关规范要求,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以下幾种方法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第一,备查簿模式,即不设“一级科目”,只在现行的收入和支出科目中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二级科目,这样能够大大简化财务会计业务,形成较为清晰的预算报表信息。但是在执行中也存在一定的难点,例如预算会计中涉及经费支出的科目比较复杂,单纯设立“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二级科目,可能造成不同费用支出项目的混乱。针对这一不足,备查簿模式适用于业务相对单一的财会与预算管理环境,因此,一些规模较小、职能比较简单的单位可以尝试采用这一方法记录预算信息、编制预算报表,形成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第二,单独核算方法,即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双线并行。事业单位采用这一方法,可以对收入、支出和结余分别设置了预算会计科目,实现预算收支、结余的单独核算,同时,在同一环境下,财务会计部门也需要设立会计科目,对经济活动进行登记和核算,并独立保障,而两种管理方式遵循不同的原则,即灵活选择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这种方法能够确保事业单位兼顾多方面业务,因此,对于规模较大,职能广泛,且业务内容繁多的单位,可以科学选择。第三,多维单独核算方法。该方法需要根据财务会计需要,预算管理需要以及预算项目资金来源的明细信息指定不同的核算方法。在实际运行中,事业单位应根据业务内容编制各科目的系统代码,并根据业务内容以及预算项目实施进行平行登记和计算;在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结合的过程中则根据一般公认会计原则进行核算,确保对项目分类、登记、计算和报告的同时,完成对预算项目的科学核算。这种方法随着信息化财务发展逐渐受到重视,并在专业财务软件的支持下获得了实践的空间。

(四)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结合的实际效果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结合需要健全的制度保障。加强制度建设能够从规范化角度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并有效控制财务管理风险,形成科学化、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同时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提升财务资金利用效率。事业单位在管理制度建设中应从下几点着手:第一,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应根据财务会计以及预算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工作机制与预算管理机制,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审批权限,完善审批程序,建立报告制度,强化内部控制,规范单位财务收支行为,确保财务收支与预算管理协调一致。第二,根据相关规定设置财务会计岗位,并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小组。针对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管理要求,避免岗位之间的重叠,针对资金审批支付形成规范,明确岗位工作职责,确保监督管理的独立性。第三,规范预算支出审批权限和程序。根据预算管理要求确定支出标准,确保支出报账按照流程推进,确保支出资金与出事项相符合,合理控制审批额度,明确审批权限,保持预算的权威性,避免个人意志干预预算执行。第四,完善定期报告制度。财务部门按月向本单位主要领导报告财务收支情况,各部门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上报,领导部门对预算执行报表进行分析,进而优化财务监督环境。第五,实行单位财务制度审核备案制。业单位应根据经济活动特点制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并向上级财政局审核备案,对于在财务会计管理与预算管理中出现的单位财务制度、财务人员分工等情况,进行详细描述,按照上级要求形成报备材料。第六,完善单位财务收支以及预算执行情况监督机制。单位内部应健全内部审查机制,同时配合上级部门的专项检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追究相关责任主体,形成规范化管理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发展形势下,事业单位将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显著提升单位财务管理的综合水平,同时也能提高预算管理效率,提升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效果。因此,事业单位应深入分析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结合的重要性,分析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并转变工作态度、理清结合思路、探究结合方法、完善管理制度,进而推动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曲晓.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有机结合探讨[J].当代会计,2019(07):39–40.

[2]赵平,尹毅.科学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问题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2):220.

[3]莫成学.创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探讨核心思路分析[J].纳税,2020,14(04):172.

猜你喜欢
结合预算管理财务会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发展
浅析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