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2020-08-16 13:44陈洪琴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5期
关键词:手术治疗老年

陈洪琴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24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将该24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针对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治疗形式,而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对两组治愈情况以及死亡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实际治愈率达91.67%,死亡率仅为8.33%,而对照组治愈率为58.3%,死亡率为41.7%,P<0.05。基于手术治疗形式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手术形式干预治疗老年急性梗阻具有较高的治愈率,而实际由于老年患者情况较为特殊,因此在实际治疗中应当依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治疗方案。

【关键词】急性肠梗阻;老年;手术治疗;

急性肠梗阻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该疾病死亡率达5%-10%左右。且随着近些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重,该疾病逐渐多发于老年人群。此外,基于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影响,使得急性肠梗阻具有发病快、病症多以及预后差等特性。当前针对该疾病主要有手术治疗形式以及保守治疗俩种方案。此次笔者针对24例患者诊治方案进行分析,阐述当前有效治疗老年急性肠梗阻的措施,现将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24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调查所有患者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为72.1±3.2岁。诊断过程中,所有患者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以及呕吐、恶心等,经过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肠梗阻。且所有患者均存在多种合并症,包括糖尿病、冠心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此次依据平行对照原则,將该24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经统计两组患者在一般数据信息方面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有对比性。

1.2治疗方法 此次针对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治疗形式,主要内容包括督促患者禁食、胃肠减压、酸抑制、保持人体水与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并基于有效措施确定梗阻原因。此外依据患者情况口服予奥曲肽以及鼻饲泛影葡胺等进行辅助治疗;而针对观察组12例患者此次则采用手术治疗形式,具体内容包括在患者发病后的5小时至20天内,依据患者病情情况制定合适手术治疗方案,其中包括对小肠切除吻合、切除患者结肠与各种结肠造瘘、复位肠扭转等。

1.3判定标准 为了有效判定两组治疗形式其有效情况,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治愈率以及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采用spss21.0版本统计学软件对涉及数据进行分析,基于卡方进行校验,实际当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各自治疗后,其中观察组实际治愈率达91.67%,死亡率仅为8.33%,而对照组治愈率为58.3%,死亡率为41.7%,基于手术治疗形式治愈有效情况明显高于非手术治疗形式,P<0.0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愈率=治愈人数/总的参与治疗人数。详细数据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据相关文献资料显示,肿瘤性肠梗阻以及粘连性肠梗阻是当前诱发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主要两大原因。这与此次研究结果相类似。相关学者研究发现,现阶段老年急性肠阻梗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该疾病临床表征没有典型性,因此往往被漏诊以及误诊;其次该疾病极易与其他疾病合并;最后老年人群免疫功能下降且该疾病易与其他疾病合并,最终导致疾病进一步加重。因此,针对老年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以及治疗十分必要。

就现阶段而言,CT检查普遍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诊断方式,但对于过往有手术历史老年患者,尤其怀疑具有肿瘤疾病患者,应当基于结肠镜检查辅助诊断,对病因以及病变性质等进行进一步明确。针对该疾病的治疗,目前常用手术治疗形式,但该治疗形式同时也存在一定争议。患者在术后可能产生粘连,且粘连面积远大于手术前,因此需要不断反复进行手术治疗,因此也有一些单位针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非手术的保守治疗形式。一部分患者容易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进而导致腹膜炎、腹腔脓肿等其它疾病。因此目前业界普遍采用在对患者进行1-2天的保守治疗,患者病情没有得到改善后则改为采用手术治疗形式。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手术治疗形式,观察组实际治愈率达91.67%,死亡率仅为8.33%,而对照组治愈率为58.3%,死亡率为41.7%,基于手术治疗形式治愈有效情况明显高于非手术治疗形式,一定程度上凸显基于手术治疗形式优越性。

目前针对手术治疗形式,其主要目的在于对患者梗阻的有效解除,例如对患者粘连进行松解以及坏死肠管的切除等。而针对肿瘤患者往往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当采用手术治疗形式,达到根治目的。如若患者实际情况较为不理想以及与其他疾病合并时,应当实施简单的手术干预,务必达到有效接触梗阻目的,此外在基于手术治疗时,不提倡高风险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基于手术治疗形式对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且由于老年人群的特殊性,因此在实际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应当进行更多的考量,依据患者病情制定具体治疗方案,无需过多依赖治愈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文杰, 陆孝道, 高钢龙,等. 手术治疗47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疗效分析[J]. 西部医学, 2011, 23(4):677-678.

[2]高二瞻. 49例老年急性肠梗阻临床和手术治疗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12):152-153.

[3]邱兆磊, 王振杰, 纪忠,等. 45例老年急性肠梗阻外科诊治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11):1754-1756.

[4]许欣. 老年急性肠梗阻76例临床分析[J]. 吉林医学, 2012, 33(10):2028-2029.

[5]李志强, 邢建武. 老年急性肠梗阻46例临床诊治分析[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0, 16(3):32-33.

猜你喜欢
手术治疗老年
肱骨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
脑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路径护理效果观察
甲状腺癌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处理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