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例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耐药性分析

2020-08-16 13:44夏坚明于晓华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5期
关键词:耐药性

夏坚明 于晓华

【摘要】: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标本来源和ICU病房和非ICU病房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多重耐药数据,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MicroScan autoSCAN4细菌鉴定仪对不同标本进行细菌鉴定试验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采用K-B琼脂纸片法进行头孢哌酮/舒巴坦药敏试验,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在多种不同标本中,呼吸道标本的耐药情况为,与非呼吸道标本有显著差异(P<0.05),ICU病房的耐药菌珠与非ICU病房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呼吸道标本和ICU病房中,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耐药情况比较常见,建议临床用药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盲目经验用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ICU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最近几年,鲍曼不动杆菌的常用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现象,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困扰[1],已引起临床医生和临床微生物检验者的重视。先将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简单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菌株来源: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 丹东市第一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共69株。 (菌株收集无重复,删除同一患者不同部位送检样品)。

1.1.2菌株筛选标准:

1.1.2.1选择标本质量合格的痰标本:痰标本接种前进行革兰染色镜检,痰涂片示白细胞>25/LP,同时注意有无白细胞吞噬或伴行现象及细菌的染色和形态。

1.1.2.2无菌标本:血液标本,中段尿标本,胸腹水,导管尖端及其他标本(包括分泌物,脓液,脑脊液和组织肿块等)最终入选菌株69株。

1.1.3.仪器及试剂:

1.1.3.1.MicroScan autoSCAN4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SIEMENS公司);

1.1.3.2.头孢哌酮/舒巴坦药敏纸片:温州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菌种鉴定:采用MicroScan autoSCAN4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菌株

1.2.2药物敏感试验:利用鉴定仪提供的药敏试验数据,同时采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头孢哌酮/舒巴坦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L2015版)标准进行判断。 所有操作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进行。 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药物中的3类或者3类以上耐药者判定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 resistance  Acinetobater  baumannii,MDRAB)。

1.2.3数据分析:应用SPSS2.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经t检验P<0.05,两者的耐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标本分布情况:分析69株MDRAB在标本中的分布如表(一): 痰、支气管吸出物等呼吸道标本52例約占75.3%;血液标本4例占5.8%,无菌中段尿标本6例占8.7%,胸腹水1例,占1.4%,导管尖端2例,占2.9%及其他标本4例占5.8%.

2.2科室分布情况: 各个科室中分布的构成比如表(二):重症监护室(ICU)分离出47株,占68.1%非ICU病房(呼吸科分离出9株(9/22,40.9%)、神经外科分离出7株(7/22,31.8%)、胸外科分离出3株(3/22,13.6%)、其他科室分离出3株(3/22,13.6%)。

2.3 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分析69株MDRAB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等头孢类耐药率为85.5%,明显高于文献[2]报道,阿米卡星耐药率为69.3%,同样高于文献所报道耐药率[2]。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为21.7%,接近文献[2]的报道。3、讨论

鲍曼不动杆菌常通过医源性途径传播,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泌尿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手术部位感染。临床分离到的多为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的菌株[2],尤其在ICU病房,这种情况更加突出,第一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情况也表明鲍曼不动杆菌己成为院内感染,特别是ICU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复杂,有耐多种β-内酰胺酶菌株、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菌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等。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应采用PCR技术进行基因检测,这是本文今后的研究方向和进展。文章显示的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该药是三代头孢菌素和舒巴坦的复合制剂,作为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抗生素之一,舒巴坦能不可逆地与鲍曼不动杆菌中的青霉素结合蛋白2结合,对其具有天然的杀菌活性。

3、参考文献

[1]张焱,黄新玲,孙洁,等,重症医学科连续5年鲍曼不动杆 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 (1):54-57.

[2]周鹏鹏,员静,季萍,新疆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及分布特点[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9,(6):732-734.

作者简介:夏坚明(1969.02)女,大连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大学本科,医学学士。主任技师,目前主要从事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

猜你喜欢
耐药性
不孕不育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黄连素对耐多黏菌素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逆转和mcr-1基因消减作用
关于“耐药性”,你知道多少
临床用药不得不说的抗生素耐药性
当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