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临床手术中与正常人群手术麻醉分析与处理

2020-08-16 13:44许波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5期
关键词:精神病

许波

【摘要】 目的 分析和处理精神病患者与正常人群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遴选2019年5月到2020年4月我院精神科的74例患者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以红蓝球抓阄法分为两组,一组观察组(37例),另一组为对照组(37例),分别采取一般临床麻醉和综合评估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方式、用药剂量。结果 观察组中27例(72.97%)患者以全身麻醉的方式手术,10例(27.03%)患者采取椎管麻醉;对照组9例(24.32%)以全身麻醉的方式展开手术,28例(75.68%)患者采取椎管麻醉;结论 精神病患者接受药物镇静后,采取麻醉手术后,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治疗方式对用药剂量和方式进行选择。

【关键词】精神病;正常人群;手术麻醉;用药剂量

精神病患者常表现为思维、认知以及行为等方面异常,在与人交流沟通中具有较大的障碍,因此在遵医嘱与疾病治疗中缺乏依从性,且自理能力较差。相比于正常人群发生骨折、胃穿孔、肠穿孔、阑尾炎以及胆囊结石等外科疾病的风险更高。多数的精神病患者需要长期的抗精神病类药物支持,此类药物属于镇静类药物,极易引发麻醉事故,酿成风险[1]。本次调查以精神病患者与正常人群患者的对比研究探讨手术麻醉过程中的安全方案,并对此展开进一步分析,其重要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遴选2019年5月到2020年4月我院精神科的74例患者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病患者的临床鉴定标准。将其以红蓝球抓阄法分为两组,一组观察组(37例),另一组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均数为37岁(22到57岁),体重均数为68kg(42到90kg),患病病程:1到3年27例、4到10年28例、大于10年的患者19例;对照组患者存在17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人群年龄水平为28岁(23到56岁),体重中位数为69kg(41kg到89kg)。而临床类型:34例精神分裂患者、22例抑郁症患者、12例躁狂症患者、6例反应性精神病患者;其中合并并发症包括阑尾炎、骨折、肠梗阻以及胃穿孔等疾病。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患病病程、患病程度以及精神疾病类型等,差异不明显,P>0.05,可用于统计学比较。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术前以0.1g苯巴比妥英钠和0.5mg阿托品采取肌肉注射,以达到镇静和抗焦虑的作用。①普通全麻:利用维库溴铵、丙泊酚、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展开药物联合麻醉,当药效起作用后,利用麻醉机控制其呼吸频率和深度,并保持异氟醚持续吸入,通过微量泵建立静脉通道长期泵入丙泊酚,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由主治医师分析评估出静脉注射丙泊酚和芬太尼的注射量。②椎管内全麻,明确手术部位的穿刺位置,在患者的成功穿刺后,置管并予以盐酸洛哌卡因[2]。

1.2.2 观察组,手术前由主治医师系统性地评估患者的精神状况,以临床一般水平使用抗精神类药物维持症状不发生恶化。在患者进行择期手术时,可以每日静脉注射25到100mg氯丙嗪或者口服200到500mg氯丙嗪的方式进行镇静。而出现躁狂症状的患者应予以肌肉注射10mg氟哌啶醇的方式进行降低躁狂。术前0.5h,可对患者注射0.5mg阿托品、50mg氯丙嗪以及25mg异丙嗪的方式对其采取药物支持镇静,而给药途径的选择可根据个体特点和治疗措施的不同予以全身麻醉或是局部麻醉,而麻醉方案的内容与对照组一致。

1.3 诊断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方式、用药剂量。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0.0对以上数据进行收录和分析,计量部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校对;计数部分以卡方检验,率表示。P<0.05,差异明显可用于数据比较。

2 结果

2.1分析麻醉方式的不同

观察组中27例(72.97%)患者以全身麻醉的方式手术,10例(27.03%)患者采取椎管麻醉;对照组9例(24.32%)以全身麻醉的方式展开手术,28例(75.68%)患者采取椎管麻醉,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麻醉药剂量比较,见表1。

3 讨论

精神病患者与正常人群较比具有较大的行为差异,在手术时并不能以正常的标准对待此类患者。由于其在手术麻醉中的特殊性,其术中风险性较高,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在本次调查中,观察组中27例(72.97%)患者以全身麻醉的方式手术,10例(27.03%)患者采取椎管麻醉;对照组9例(24.32%)以全身麻醉的方式展开手术,28例(75.68%)患者采取椎管麻醉,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与研究,我们总结出一套实用性与针对性较强的精神病患者麻醉方案:首先术前有精神科医生或者麻醉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实际情况展开综合评估,这就需要医生对患者的精神类药物用药史和抗敏史进行了解和掌握。并以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降低其精神负担。患者若非紧急手术,可采取静脉注射25到100mg的氯丙嗪进行治疗,患者表现为躁狂症对治疗过程有所抗拒,则可联合氟哌啶醇对其进行治疗,等到患者的行为表现趋于平稳后以每日口服200到500mg的氯丙嗪持续一周后进一步手术。然后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此项工作需要麻醉师对全身麻醉和椎管麻醉适应症和禁忌症展开全面分析,出现恢复期的精神病患者应再心理治疗和积极引导负面情绪对其采取椎管内手术。

综上所述,精神病患者予以镇静、麻醉手术时,需对麻醉方式和用药剂量仔细斟酌方可进一步采取临床手术。

参考文献:

[1]郑靖.精神病患者与正常患者术中麻醉处理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5):8-9.

[2]郑靖.精神病患者与正常患者术中麻醉处理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3):34-35.

猜你喜欢
精神病
完形填空专练(五)
精神病
如何应对精神病患者的情感需要?
如何进行精神病患者康复期的健康教育
《越聪明的人越容易得精神病》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江湖后传
谁是精神病
脑电图能否诊断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