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一线与非一线护理人员的心理调查及相关原因分析

2020-08-16 13:44安妮杨秀梅路媛慧吴若嘉普春梅杨娇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5期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焦虑护士

安妮 杨秀梅 路媛慧 吴若嘉 普春梅 杨娇

【摘要】 目的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与非一线护士的心理健康的分析。 方法 方法以2020年1月至3月以抗疫一线的42名护士与非一线的5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通过一般人口学统计资料、焦虑量表对这些一线与非一线护士心理状况调查, 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湖北地区一线护理人员焦虑与创伤后应激障碍评分与与非一线护理人员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 0.05)。但湖北地区一线护士焦虑得分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得分与非一线护士相比呈正相关,评分的统计学分析却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分越高的护士越易产生焦虑情绪。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健康;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护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医护人员作为抗疫主力军,作为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面临各种突发情况、对于护理人员接触患者流量大且聚集、未知患者接触史等复杂局面,诊疗工作风险大、危险性高,医护人员普遍存在“担心自己被感染”、“担心传染给家人”等较大心理压力[1],并且有焦虑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研究表明[2],医疗机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突发事件可导致高达60%的医护人员存在心理危机。本研究通过探讨COVID-19疫情期间援助湖北一线人员与非一线人员心理状况,旨在帮助医护人员以稳定的健康心理状态应对COVID-19提供借鉴与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援助湖北地区的42名护理人员和云南省肿瘤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5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入组标准:(1)文化程度及身心状况能独立完成问卷;(2)研究对象自愿参加调查研究;(3)在抗疫中工作3周以上。排除标准:(1)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等重性精神疾病或人格障碍者;(2)有认知功能障碍或严重躯体疾病无法完成调查。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问卷星收集问卷,研究对象在问卷指导语下独立完成,在问卷首页附有调查目的、及知情同意,研究对象在阅读并勾选知情同意后方可进行问卷调查。 有精神科疾病、重大躯体疾病、近期有重大生活事件者不纳入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收集医护人员年龄、性别、所在病区、受教育程度、宗教、患精神疾病情况、民族、婚姻状况、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患癌症、职称等一般资料信息。 (2)焦虑自评量表( SAS) [3]。SAS 共 20 个条目,每个条目均按 1 ~ 4 级评分,标准分( 20 个条目总得分乘以 1. 25 以后取整数部分) 界值为 50 分,50 ~ 59分为轻度焦虑,60 ~ 69 分为中度焦虑,> 69分为重度焦虑。 (3) 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平民版(The 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PCL-C共 17 个条目,采用 Likert5 分等级评分法(一点也不=1,有一点=2,中度的=3,相当程度的=4,极度的=5)其中,反复体验维度包括 5 个条目、情感麻木/回避维度包括 7 个条目、高警觉维度包括 5 个条目。总分为 17~85,得分越高,表明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危险性越大。国外的研究报道指出PCL-C 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处于45~50之间[4],PCL-C 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为 0.90,重测信度也在 0.90 以上[5]。我国研究者建议,应降低 PCL-C 的划分界值至 38 分以增加其诊断的有效性[6],因此研究的划分标准为 38 分。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频数、率(%)描述;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计数资料用例或率表示,采用x2检验。焦虑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分析使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情况  本次参与调查的92名护士,平均年龄36.8岁,其中男性 10名(10.8%),女 性 82名(89.1%);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下3(3.2%)人,本科及以上89(96.7%)人;婚姻状况未婚41人(44.6%),已婚68人(73.9%);患有慢性病患病者6人(6.5%),是否患癌症患癌/患良性肿瘤/不确定者13人(14.1%);职称基本资料初级58人(63.0%),中级30人(32.6%),高级4人(4.3%)。见表1

2.2  援助湖北一线护士与非一线护士焦虑情况比较  在抗议一线护士与非一线护士焦虑相比,在一线人员中无焦虑状况者35(38.04%)出现焦虑状况者7人(7.615),在非一线人群中无焦虑状况者33人(35.87%),出现焦虑状况者17人(18.48%),在一线与非一线人员中均没有重度焦虑的患者,在一线与非一线人员之间焦虑阳性者非一线较非一线人员高。见表2

2.3  援助湖北一线护士与非一线护士创伤后应激各维度得分情况比较  在本次调查中,护理人员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时心理状态各维度得分显示,援助湖北一线与非一线护士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得分在重回体验、回避麻木、高警觉三个维度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维度得分见表2。

2.4  援助湖北一线护士与非一线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对焦虑的回歸分析  援助湖北一线与非一线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对焦虑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护士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分越高,护士越容易发生焦虑的状况,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对焦虑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3.1  护理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心理状态分析

护理人员工作环境特殊性和高风险性,不论是一线护理人员还是非一线人员都要承担沉重的工作负担,还要面临被感染的风险,从而导致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焦虑、应激是主观感受到的心理状况改变的主要因素,在研究中,不论是一线还是非一线护士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但都没有重度焦虑状况发生[7],在两组研究对象中焦虑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这与Lin CY[8]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研究表明护理人员在高压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中较易产生焦虑情绪,但对于护理人员有关焦虑情绪的缓解与在焦虑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分的分析,表明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分越高患者越容易发生焦虑的状况,这与Pugach CP[9]等研究结果一致,研究表明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分对情绪改变有一定影响。

3.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对护理人员心理状态影响因素及对策

3.2.1  规范化培训与防护指导

及时更新和提供 COVID19相关知识和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对于缓解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已生育的医护人员以及非感染专业的支援人员的压力和心理有重要意义。

3.2.2  充足的物资保障和人文关怀

有效严格的感染控制指南以及安全符合标准医疗防护设备、等支持能有效的降低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且能有效缓解护理人员的焦虑应激状况,在国内国家通过相关政策给予医护人员及其家属给予全方位支持与援助,有效减轻护理人员后顾之忧,这也是减轻护理人员心理反应的有效决策与措施。

3.3  对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护理人员心理健康防控建议

加强医务人员平时的特殊灾害疫情演习、防护和相关操作理论知识的培训、考核,及时更新有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与应对措施,在平时业务学习与科室文化建设中加入有关知识的学习与分享。

4 总结

综上所述,无论是一线还是非一线护理人员均存在焦虑和应激反应,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选取样本量较少,可能导致统计结果出现一定的偏移,在以后应该增加样本量。其次,由于疫情影响对于本次调查时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后续延续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樊丹丹,付呈新,曾英,朱林芳,袁怀红,何鑫,林小冬,段芳,王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血透室医护人员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西部医学,2020,32(04):482-484+488.

[2] LOW J G H,WILDER-SMITH A.Infectious respiratory illnesses and their impact on healthcare workers:A review[J].Annals of the Academy of Medicine,Singapore,2005,34(1):105-110.

[3]操静,温敏,石义容,伍友春,何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抑郁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学杂志,2020,35(09):15-17.

[4] Kastello J C, Jacobsen K H, Gaffney K F, et al. Self-Rated Mental Health: Screening forDepression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mong Women Exposed to Perinatal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J]. Journal of Psychosocial Nursing & Mental Health Services,2015, 53(11):32-8.

[5]羅芊懿,颜婵,张冬傲,邓劭敏,周亮,麦卫阳,宁玉萍,何红波,张双春,李玉霞,农菲,廖雅,李爱军,吴燕荣,葛静,钟燕萍,胡祎兰,李芳,彭红军.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医护人员的心理现状分析[J/OL].广东医学:1-7[2020-05-25].

[6]Lin CY, Peng YC, Wu YH, Chang J, Chan CH, Yang DY. The psychological effect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on emergency department staff. Emerg Med J. 2007;24(1):12‐17. doi:10.1136/emj.2006.035089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加强疫情期间医用防护用品管理工作的通知[EB/OL].(2020-02-03)[2020-02-18].

[7]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务人员(传染)感染性疾病隔离防护技术指南(京卫医[2018]41号)[EB/OL].(2018-11-30)[2020-02-18].

[8]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务人员防护指南[S].北京,2020.

[9] 北京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北京市关于呼吸道传播性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环境清洁消毒建议(试行)[S].北京,2020.

[10]邓蓉,陈芳,刘珊珊,袁丽,宋锦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03):256-261.

猜你喜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焦虑护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影像特点及应用价值
疑似及确诊新冠肺炎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特点
曲靖地区1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初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报道的特点分析
打错了
厉害了,我的护士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寻找护士哥哥
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