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慢性胃炎患者护理质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价

2020-08-16 15:37李鑫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5期
关键词:慢性胃炎生存质量循证护理

李鑫

【摘要】:目的:探究于慢性胃炎中开展循证护理指导,分析对护理质量及患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研究收集笔者单位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共计140例,病例纳入周期为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借助奇偶数列分布均分小组,传统组70例,予以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70例,予以循证护理指导。结果:观察组患者于礼仪态度、护患关系、护理技能、护理总质量等方面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生理角色、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精神状态、活力、总健康值等维度评分均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于慢性胃炎治疗中辅以循证护理干预,经高质量护理干预,于患者生存质量有显著提升。

【关键词】循证护理;慢性胃炎;护理质量;生存质量

慢性胃炎为消化内科常见病,临床诱发因素较多,与患者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细菌感染均具有高度关联性,患者发病后伴有明显腹部胀痛、食欲减退,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现阶段临床针对慢性胃炎多采用对症治疗为主,借助抗炎药物,改善炎症反应,以提升患者生活質量;但于临床应用发现,因炎症慢性迁移,饮食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治疗效果不佳,为慢性胃炎反复发作主要因素,于慢性胃炎治疗期间,开展有效的护理应对尤为重要[1]。随着我国护理改革的推进,循证护理模式被确立起来,为临床常用的科学性、规范性护理对策;现研究笔者为提高我院消化内科临床护理质量,特引入循证护理对策,开展如下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收集笔者单位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共计140例,病例纳入周期为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借助奇偶数列分布均分小组,传统组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区间在21岁-66岁,年龄中间数(38.92±1.53)岁,病程区间在10个月至15年,病程中间数(5.68±0.74)年;观察组70例,男37例,女33例,年龄区间在20岁-68岁,年龄中间数(39.03±1.49)岁,病程区间在9个月至13年,病程中间数(5.71±0.72)年;统计校验2组慢性胃炎患者基线资料(P>0.05),差异提示满足数据比对。

纳入标准:(1)140例研究对象均满足《消化内科指导原则》[2]中对慢性胃炎的评估依据,入院时患者主诉胃脘部胀满、疼痛,经血常规、胃镜、临床症状综合评估确诊;(2)患者入组前均签署书面知情书;(3)研究项目上报伦理委员会,经批准后实施。

排除标准:(1)语言沟通障碍、认知障碍及精神类疾病患者;(2)治疗依从性较差;(3)合并其他器质性病变、急性炎症、恶性肿瘤、免疫循环障碍;(4)拒绝参与研究或中断研究患者。

1.2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对症治疗干预,给予患者纠正水、电解质,结合患者药敏实验,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加强胃粘膜保护剂、抑酸剂的应用;针对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联合开展HP制剂治疗;传统组患者予对症治疗,期间辅以常规护理指导,针对慢性胃炎开展药物干预,确保患者合理使用药物,避免因经验性用药,自行加减药物剂量,避免药物使用差错发生;告知患者注意饮食,以清淡饮食为主。

观察组患者于对症治疗基础上辅以循证护理干预:(1)组建循证护理小组,由消化内科资深护理人员、护士长、主治医师共同组成,采用回顾式分析的方式,针对我院消化内科既往慢性胃炎护理问题进行分析,以明确慢性胃炎临床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开展针对性课题探讨,通过检索文献,结合先进科研研究制订慢性胃炎护理对策;于科室内设立质控小组,针对科室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以明确科室护理内容、护理规章,以确保临床护理工作有规章可遵循;(2)明确循证问题,开展对症干预,经由课题探讨,主要课题内容包括慢性胃炎、循证护理等,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针对护理人员提出的护理问题进行归纳及总结,明确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弊端,明确临床护理对策;(3)循证护理落实:a、专科护理,开展用药指导,考虑慢性胃炎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腹部胀痛等情况,胃肠功能损伤,药物吸收代谢程度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性;加之患者受教育程度的影响,药物使用依从性不佳,于患者药物使用之前,需针对药物使用剂量、使用方式、常见不良反应等相关情况,为患者开展系统性讲解,借助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提高患者对药物使用方式的掌握,避免因患者因素导致药物不良使用情况的发生,确保药物使用安全性;引入线上管理模式,采用基于微信平台为主导的线上管理方式,为患者咨询提供更多途径,指导患者参与线上咨询,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方式,定期询问患者药物使用情况、药物使用不良反应等相关情况,避免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开展远程健康指导[3];b、饮食指导,据临床Logistic回非线性回归因素研究发现,饮食作为慢性胃炎发病独立风险因素,与疾病治疗及转归具有直接关联,部分患者伴有明显饮食不良情况,需针对患者不良饮食习惯予以纠正,帮助患者树立正确饮食习惯,禁食辛辣刺激、生冷等食物,多食用维生素含量高、优质蛋白、粗纤维等食物,加速机体新陈代谢,有利于炎症因质的吸收,以确保机体营养均衡;并建议患者合理安排工作及休息,树立健康的生活作息习惯,合理进行户外运动,加强机体抵抗力[4-5];c、引入人文关怀理念,重视精神状况对慢性胃炎疾病转归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增大,精神状况对慢性疾病具有直接影响,针对患者心理状况开展有效的辅助干预,帮助患者改善焦虑、郁闷、精神紧张等情况,指导患者如何正确调理内心情绪,避免负面情绪影响机体生理功能[6]。

1.3评价标准

(1)依照门诊护理问卷表,自拟慢性胃炎护理满意调研表,主要涉及礼仪态度、护患关系、护理技能、护理总质量等方案,总分设为100分,分数与满意度呈正相关;

(2)采用中文译版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估躯体功能、生理角色、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精神状态、活力、总健康值等维度,总分设为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校验采用SPSS24.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s)描述,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描述,配对卡方检验,将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标准值。

2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满意调研表反馈结果分析

观察组患者于礼仪态度、护患关系、护理技能、护理总质量等方面评分高于传统组,行统计学校验,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生存质量sf-36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軀体功能、生理角色、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精神状态、活力、总健康值等维度评分均高于传统组,行统计学校验,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生活作息、饮食习惯改变,以慢性胃炎为首位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成为阻碍社会发展主要病理类型,受累患者广泛,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慢性疾病具有疾病周期长、生活质量影响效应较大,复发率高等特异性,临床治疗呈现较大个体依赖性,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习惯均具有高度关联性,于疾病治疗期间开展有效的护理指导尤为重要。循证护理模式作为临床护理改革重要组成内容,其临床开展遵循患者机体状况,明确临床护理问题,通过多途径,例如文献检索、头脑风暴、经验总结等方式,明确临床护理对策,以提高临床护理开展科学性及规范性,推动护理学科科学化、针对性发展[7];针对慢性胃炎患者,可针对疾病影响因素,包括用药饮食、生活心理等相关因素,开展针对性护理指导,结合患者机体状况为依据,制定护理内容,以提高临床护理开展针对性,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8]。

综上,于慢性胃炎治疗中辅以循证护理干预,经高质量护理干预,于患者生存质量有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裴静,庞咪,何婷.系统化护理对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焦虑抑郁负性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改善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2):1597-1599.

[2]苗金玲.健康教育对慢性胃炎护理的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8):331.

[3]李红英.情志护理和饮食调护应用于慢性胃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8):162.

[4]杨婧.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胃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及护理满意度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6):134,137.

[5]方超娴,伍伟平.中医护理宣教对慢性胃炎患者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4):183-184.

[6]张华芹,谢文蓉.整体护理在慢性胃炎临床护理中的价值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2):74-75.

[7]李凤香.常规药物联合中药汤剂临床护理慢性胃炎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9):309.

[8]谢小红,潘君,王曦.微信平台下开展延续性护理对慢性胃炎患者遵医行为及预后的影响[J].四川医学,2020,41(4):429-432.

猜你喜欢
慢性胃炎生存质量循证护理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价值探讨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