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2020-08-16 15:37王媛甘丽萍卢蔷薇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5期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低血糖预防

王媛 甘丽萍 卢蔷薇

【摘要】: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也是糖尿病致死原因之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时,可出现头晕、心悸、多汗、面色苍白、强烈的饥饿感甚至昏迷,如未及时发现和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可延误抢救时机,而危及生命。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预防;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疾病,因胰岛素相对或者是绝对不足或者是靶细胞素对胰岛素敏感度降低引起以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以及电解质紊乱以血糖增高尿糖阳性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疾病。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通常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在3.9mmol/L以下,临床表现为头晕麻木、神经兴奋甚至昏厥,对身体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1】

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显示,有43%的参与者发生了低血糖反应,其中55%在睡眠期间发生严重低血糖。同样在DCCT试验中,胰岛素强化治疗组严重低血糖发生率高于普通胰岛素治疗组3倍。通常,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异性大,大多数症状发生在后半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低血糖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尤其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更为明显,若不能及时治疗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极易对糖尿病患者的心脑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2】

一、老年患者夜间发生低血糖的原因

1调整胰岛素剂量   由于夜间生长激素、胰升糖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的一些拮抗胰岛素的内分泌激素分泌水平处于低谷,在夜间胰岛素的需要量较黎明时减少20%~30%,且夜间胰岛素抑制肝葡萄糖输出的作用增强。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夜间低血糖,多半是由于在晚餐前应用低精蛋白胰岛素的剂量过大或注射时间过早。由于低精蛋白胰岛素注射后的高峰时间在6~12h,恰好处在夜间胰岛素需要的低谷,在黎明前1:00~3:00容易发生低血糖。

2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过量   在治疗老年患者糖尿病时,患者对疾病认知能力较差,服药随意性大,不能完全遵照医嘱服用降糖药物,自行增加降糖药物种类和注射剂量或使用降糖药物后不及时进食而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3各种并发症药物的大量使用   老年患者多合并其他疾病,如患者有高血压并长期服用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时,可提高胰岛素敏感度,导致低血糖。

4老年人自身各器官的损害   老年患者身体各器官功能减弱,使降糖药物在体内分解代谢缓慢,导致低血糖。

5情緒从一直紧张到愉快时   患者情绪从一直紧张的状态突然过渡到心情愉快时,由于某些事情突然放松,也是诱发低血糖的因素之一。

6其他外观因素

二、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1一般治疗   建议胰岛素治疗病人随时携带糖果以预防低血糖。使用磺酰脲类治疗病人时,尤其是长期用氯磺丙脲,若饮食不足,可在数小时内反复出现低血糖。当口服葡萄糖不能缓解低血糖症状时,可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 50-100ml,然后可以用10%葡萄糖注射液持续静脉输液,静脉输入10%葡萄糖注射液几分钟后应用血糖仪监测患者血糖,以后要反复多次监测血糖,并要调整静脉输液的速度以维持正常血糖的水平。对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开始治疗时用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输液,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输液的滴速,保持血糖水平正常。如果使用不当,在某些病人中可诱发明显高血糖症及强烈兴奋胰岛素分泌。

2心 理 指 导     糖 尿 病 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严重者会造成尿毒症,当出现早期低血糖时患者往往不愿告诉家人及护理人员,希望自己能战胜,忽略了低血糖的严重性。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当正确分析患者的心理活动,一切从患者的健康出发,针对患者的具体行为表现,做耐心细致周到工作,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指导患者了解降糖药物的特点观察患者用药量及用药时间,不应以血糖降低为唯一目标,从而设置血糖目标过低,引发低血糖。【3】在与患者交流时要注意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多用安慰、鼓励的语言。要教育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疾病,保持开朗、愉快的心情,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3用药指导   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降血糖药物的原理、剂量、用法及用后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用药过量可引发低血糖。对使用胰岛素患者,要教会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注射部位及使用时间,对不能及时进餐的患者,要推迟给药时间,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对合理并使用其他药物者,要密切监测血糖的变化,嘱患者不要随意增减药物。为减少夜间低血糖,可在临睡前加测血糖。若血糖值低于7mmol/L时,可嘱患者进食少许点心,或减少晚餐前低精蛋白胰岛素剂量。若顾虑减少胰岛素剂量后,导致清晨胰岛素不足而引起高血糖,则可将胰岛素推迟至临睡前注射。如由磺酰脲类药物引起夜间低血糖,可减少药物剂量。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发生低血糖的症状虽然发展迅速,不易被察觉,引起患者昏迷,但只要长期坚持正确用药,做好自我调理饮食和生活起居,密切观察血糖变化并坚持不懈地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经过正确的预防和及时的抢救,就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潘小兰,梁端敏,苏燕媚.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的护理模式研究 [J],中国医药科学2019,9(5):66-68

2陈怡婕,徐绍春.探讨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院前急救方法与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8,21(S2):166-168

3.孔玉侠,董爱梅,郑嘉堂,等.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8):936-941

作者简介:王媛,女,1989年12月,汉族,新疆乌鲁木齐市,本科,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通讯作者:甘丽萍,女,汉族,空勤科护士长

猜你喜欢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预防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糖友,当心低血糖突袭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高频超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护理延伸服务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