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源性猝死与心肺复苏术

2020-08-16 15:37刘伯备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5期

刘伯备

【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术在心源性猝死院前急救中的重要性。结论:心源性猝死发病急速、危害十分大,往往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抢救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实施,而心肺复苏术是唯一有效的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方法,所以,我们必须极力推广心肺复苏术,力争人人掌握,使猝死者都能在最短时间之内得到救治。

【关键词】心源性猝死;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心肺复苏术

猝死是指: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发死亡。猝死可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非预见性的自然死亡,患者既往可患有心脏病或无心脏病史,从发病到死亡时间一般在瞬间至一个小时内,非心源性猝死是指患者因心脏以外原因的疾病导致的突然死亡。本文主要阐述心源性猝死与心肺复苏术。

一、猝死的诊断要点:

①意识丧失

②呼吸停止或断续

③心音消失

④大动脉搏动消失

⑤血压测不出

⑥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⑦心电图:一条直线、心室颤动、心电机械分离

二、猝死的发病机制:

1.冠心病者多由于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大量儿茶酚胺释放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需氧严重不足,神经反射性冠状动脉血压增高,动脉收缩,导致急性心肌严重供血不足而猝死。

2.无明显心脏病史和临床症状,心肌也无明显损伤和坏死,冠状动脉偶有轻度硬化,但由于这种轻度病变可使动脉敏感性增高,易因各种诱因引起反射性持续性痉挛。

3.心脏传导系统病变亦可导致猝死。

三、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是为了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及自主循环。心肺复苏术的步骤CDAB,C胸外按压、D电除颤、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已经确定心脏骤停应立即心肺复苏术,以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

1、胸外按压:在确定患者猝死且环境适合救治并呼叫120后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施救者位于患者一侧,与患者保持90°,使患者仰卧位于硬质平面上,头、颈、躯干无扭曲,松解衣裤;按压于胸骨中下1/3 交界处或双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交界处;按压时上半身前倾,双肩正对患者胸骨上方保持90°垂直,两手重叠,手指离开胸壁,双臂绷直,以髋关节为轴,借助上半身的重力垂直向下按压,每次抬起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按压以100~120次/分进行;按压深度至少5 cm,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完全弹回;每2 min更换按压者,每次更换尽量在5S内完成。

2、电除颤:80~90%的突发性心搏呼吸骤停的初始心率失常都是室颤,电除颤是室颤的唯一治疗方法,室颤一旦发生,每延误一分钟,除颤成功率下降10%,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室颤就会心脏停博。所以,电除颤必须尽可能早,一旦除颤仪准备就绪,就直接除颤。除颤前电极放于右锁骨下方2、3肋间,侧电极放于左乳头侧腋中线.

3、开放气道:判断颈部无创伤,使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用食指将固体异物钩出,用指套或手指缠纱布清除口腔中的液体分泌物及鼻腔分泌物。然后用仰头抬颏法或者托颌法使下颌--耳垂--地面成90°以尽可能打开气道。

4、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以30:2比例实施,每次人工呼吸持续吹气约1秒钟,正常吸气约500~800ml,胸廓明显隆起然后自然回收,避免过度通气。

四、讨论

近年来,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以致于近年来关于猝死的新闻层出不穷。据报道我国每年有180万人死于猝死,心源性猝死占75%,而冠心病猝死占心源性猝死的90%以上,也就是说我国每年因冠心病而猝死的达120多万人。细观猝死定义:“因病突然死亡”,足以说明其过程之急速、危害之大。由此看来,控制猝死刻不容缓。

1、首先控制冠心病,给予扩冠抗凝营养心肌等对症支持治疗,并嘱其劳逸结合、尽量心情舒畅、适度锻炼、低盐低脂饮食、戒烟,以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更重要的是SMI,因为其无任何症状而被患者感知不了,从而被忽视,以致于SMI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远高于冠心病患者,是其的4至10倍。据报道[1],SMI占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因劳累诱发心肌缺血的75%: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SMI高达84%,在AMI发生前后,30%患者存在着SMI。而SMI患者病死率为2%~3%。所以说,SMI心血管事件发病率更高、危害性更大。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尽可能使更多人知道SMI的危害性,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对于来院就诊患者我们必须严密评估,给予动态心电图等有效的检查。并予以合理的生活指导。

2、猝死的院前急救唯一行之有效维持生命体征的手段就是心肺复苏术,只有院前维持了基本的生命体征,才能谈及入院后的高级复苏,而心肺复苏术易学易会,施救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实施急救,而猝死的抢救黄金时间就是4~6分钟,一旦呼吸心跳停止,60秒脑细胞就开始死亡,6分钟后几乎全部脑细胞死亡,造成大脑不可逆的损害,因此猝死一旦发生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进行。美国之所以猝死急救成功率能达到7%左右,不光是因为美国AED分部广,同时也是因为美国人基本上都掌握CPR,在我国掌握心肺复苏术的非专业人员少之又少,正因为这个原因,我國猝死急救成功率不足1%.所以我们必须让尽可能多的人掌握CPR,才能使更多的人得以抢救成功享受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周宏峰,张煜,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研究进展[J].新医学,2006/37(8):55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