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超重和肥胖儿童与体重正常儿童身体活动水平的比较研究

2020-08-17 11:27江媛媛关宏岩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男童体重身体

韩 颖 王 博 江媛媛 王 丹 关宏岩*

1.北京市东城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00000);2.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发育营养学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研究显示,运动能有效地降低体脂,改善儿童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1],是解决儿童肥胖的关键之一[2]。为有效预防儿童超重和肥胖,降低成人慢性病发病风险,有必要开展儿童特别是学前儿童的运动检测与指导。本研究比较了超重和肥胖儿童与体重正常儿童的日常身体活动(包括运动)情况,并分析超重和肥胖的可能影响因素,以期为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北京市东城区3所幼儿园中整群选取年龄4~6岁在园儿童。受试儿童纳入研究前需经过监护人同意,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和体力活动记录仪使用协议。所纳入研究的儿童无心率不齐等慢性心源性疾病,无慢性器质性疾病,无身体发育、行为和智力障碍。

1.2 研究方法

1.2.1数据收集体格测量由项目研究人员采用Seca 217身高测量仪和Seca 899 体重秤(德国,赛克公司)测量儿童身高和体重,精确度分别为0.1cm和0.1kg。记录受试儿童的出生年月。用Actigraph GT9X加速度计(美国,Actigraph公司)监测人体24h的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情况。 受试儿童连续佩戴ActiGraph GT9X加速度传感设备3d。身体活动记录日志由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记录。受试儿童家长填写一份自制的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问卷,内容包括: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父母身高体重等,主要了解儿童的年龄、性别、出生分娩史、每日屏幕(电视、电脑、手机等)时间;同时收集家庭一般信息,包括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身高体重、上下学交通方式等。

1.2.2定义超重肥胖及正常儿童:按照文献[3]身高体重别标准判定。每日屏幕时间≥1h为过量;每日中等到剧烈活动时间≤1h为不足;每日身体活动(PA)总时间≤3h为不足[4]。

1.3 统计分析

采用SAS9.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所测量的身体活动数据进行整理,比较身体活动量间差异及其相关因素。 统计学分析方法包括χ2检验、方差分析。P<0.05(双侧)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收集299名幼儿园儿童的有效研究资料,其中男童159人(53.2%);女童140人(46.8%)。平均年龄(5.2±0.6)岁,其中4岁组132人(占44.1%)、5岁组127人(42.5%)、6岁组40人(13.4%)。研究对象BMI为(15.8±2.1)kg/m2。超重44人,占14.7%,肥胖的30人,占10.0%;超重肥胖共占比24.7%。 超重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年龄分布、母亲学历、父亲学历和上下学方式无差异。 超重肥胖儿童父亲超重肥胖占比较正常儿童显著增加(P<0.05),见表1。

表1 超重和肥胖与体重正常儿童的一般情况比较

项 目 总体(n=299) 例数 占比(%)正常(n=225) 例数 占比(%)超重和肥胖(n=74) 例数 占比(%)χ2 P上学交通方式0.31 0.958 步行10744.08444.92341.1 自行车6024.74624.61425.0 公交车124.994.835.4 私家车6426.34825.71628.6放学交通方式4.39 0.222 步行11748.49249.52544.6 自行车5522.74524.21017.9 公交车208.2126.4814.3 私家车5020.73719.91323.2

2.2 身体活动情况

2.2.1身体活动量的性别比较按性别分层分析发现,男童的每日轻度身体活动、中到剧烈身体活动和身体活动总时间均显著高于女童(P<0.05),女童的静态活动时间显著高于男童(P<0.05)。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儿童活动时间的比较(h)

2.2.2超重和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身体活动量比较超重和肥胖儿童每日轻度活动时间、PA总时间均高于正常儿童(P<0.05),见表3;超重和肥胖儿童每日屏幕时间过量占比高于正常儿童(P<0.05),见表4。按性别分层的分析结果显示,超重和肥胖男童每日屏幕时间过量占比高于正常男童(P<0.05);超重和肥胖女童每日屏幕时间过量占比与正常女童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3 超重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不同活动时间的比较(h)

表4 不同儿童活动时间及屏幕时间不达标情况比较

3 讨论

儿童肥胖的发生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遵循能量摄入→能量消耗→能量储存增加→体脂累积→肥胖的生理机制,膳食热量过多、身体活动不足、生活方式由“动”趋“静”等因素正在加速儿童肥胖的发展[5-6]。吴海军等[7]对3~6岁学龄前儿童的研究发现,其每周运动频次中高强度有(11.2±6.5)次、中等强度有(19.1±12.3)次、低强度有(19.3±10.1)次;但是该研究仅为22个运动项目的问卷调查,不能反映具体的身体活动时间。本研究采用运动传感器技术的可穿戴体力活动记录仪进行身体活动的客观测量,结果发现4~6岁儿童的平均每日PA总时间为(3.3±0.7)h,平均每日中到剧烈活动时间(1.6±0.5)h,有6.7%的儿童每日中到剧烈活动时间不足,有33.8%的儿童每日PA总时间不足。总体来看,学龄前儿童的身体活动水平仍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本研究还发现,尽管超重肥胖儿童的每日总PA时间(3.5±0.8)h略高于正常的儿童(3.2±0.7)h,但是主要是每日轻度活动时间比较高,而每日中到剧烈活动时间无差异。

屏幕时间主要是儿童用于看电视、玩游戏、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时间,屏幕时间的增加可能与超重/肥胖关系密切,屏幕时间伴随的久坐不动导致体内能量代谢相对缓慢[8]。熊雪芹等[9]对达州市3~6岁儿童的研究显示,被调查儿童平日的屏幕时间平均为1.75h/d, 2h/d及以上的占16.05%;周末的屏幕时间平均为2.32h/d,2h/d及以上的占46.57%;屏幕时间长会明显影响儿童的社会能力、行为问题。还有研究显示学龄前儿童屏幕暴露在上学日、周末以及1周平均时间>2h/d的检出率分别为34.8%、30.7%、38.2%,同时暴露于2种以上类型产品的有81.3%[10]。本研究中儿童的每日屏幕时间平均为(0.6±0.4)h,低于上述两项研究,可能与本研究中儿童的父母文化程度较高有关(80%以上父母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方红英等[10]的研究也发现屏幕暴露时间与家庭养育环境总分呈负相关,家庭养育环境较好,则儿童的屏幕暴露时间较短。本研究发现超重和肥胖儿童的每日屏幕时间高于体重正常的儿童;每日屏幕时间过量的比例也显著升高。徐艳芹等[11]的研究显示屏幕时间与10~12岁儿童的腰围呈正相关,屏幕时间每增加1h,腰围增加0.5cm。因此,家长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学龄前儿童的屏幕时间,以降低超重和肥胖的发生。

总之,本研究发现学龄前超重和肥胖儿童的屏幕时间明显高于体重正常儿童,除了男童身体活动总时间有增加之外,轻度身体活动、中等强度及以上身体活动水平都需要进一步提高,而静态身体活动时间(主要是屏幕时间)需要减少。今后,需要加强对学龄前超重肥胖儿童身体活动水平的干预和指导,以改善儿童的超重肥胖状况。

猜你喜欢
男童体重身体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称体重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男童被熊咬是不该发生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