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育龄人群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

2020-08-17 11:27李烟然力晓蓉巫抑扬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意愿生育理想

李烟然 倪 洁 力晓蓉 巫抑扬 田 甜 周 倩

四川省卫生健康政策和医学情报研究所(成都,610000)

自“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相继实施以来,成都市出生率从2013年的9.0‰上升到2017年的13.9‰,但同期总人口的增速却呈现波动趋势。成都市作为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合理的生育水平对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生育水平与生育意愿直接相关,生育意愿又对人们的生育行为有重要影响[1]。本研究通过调查成都市育龄人群生育意愿进而分析生育的影响因素,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当地人口政策、促进人口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成都市武侯区、成华区、高新区、金牛区、锦江区、青羊区6个主城区和龙泉驿区、郫都区、双流区、温江区、新都区5个郊区(县)的15~49岁育龄人群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咨询等方法设计《成都市育龄人群生育意愿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基本情况、生育意愿及生育意愿影响因素3部分内容。采用实地定点配额于2018年6-7月对抽样人群发放调查问卷,其中武侯区86份、成华区100份、高新区92份、金牛区90份、锦江区94份、青羊区112份、龙泉驿区59份、郫县61份、双流区38份、温江区33份、新都区62份。

1.3 统计方法

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录入过程采取双录入,数据录入与整理采用epidata3.0,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双侧)。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发放调查问卷共计900份,回收完整问卷875份,完整回收率97.2%,有效问卷827份,回收有效率94.5%。接受调查的827人基本情况见表1。

2.2 调查人群生育意愿

2.2.1意愿生育年龄调查对象认为最合适生育的年龄为25~27岁占47.4%,28~30岁的最多,最理想的孩子性别构成为1个男孩1个女孩占61.4%。见表2。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生育子女数和家庭收入调查对象的理想生育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不同特征调查对象群理想子女数占比比较(%)

2.2.3二孩生育意愿不同年龄、生育子女数和家庭收入的调查对象二孩生育意愿存在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不同特征调查对象二孩生育意愿占比比较(%)

2.2.4意愿生育质量本问卷中设置多选题,以“生健康的孩子、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代表对生育养育孩子质量的重视。调查对象中88.3%重视孩子的养育质量,27.9%重视孩子性别,仅3.1%重视孩子数量。

2.2.5生育目的本研究请调查对象从表5中根据重要性排序选择3项为生育目的,对各次序被选项进行频数统计,然后对选项进行加权比例统计,最后得到加权比例,见表5。

表5 调查对象不同生育目的排序(%)

2.3 生育因素影响

调查对象从表6中根据重要性排序选择3项为生育影响因素,对各次序被选项进行频数统计,然后对选项进行加权比例统计,见表6。

表6 调查对象生育影响因素排序(%)

3 讨论

3.1 调查对象有较好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样本涵盖了成都市所有城区和郊县,并包含常住和流动人群,涉及育龄期各年龄、学历、收入、职业、婚育情况等群体,研究中问卷调查回收有效率达94.5%,整个调查过程及数据录入分析过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数据较为翔实,有较好的代表性。

3.2 理想生育调查结果与其他相关研究结论一致

调查对象意愿生育年龄大都在25~27岁,与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新闻发布会上所推荐的22~28岁相吻合。调查结果中,理想子女数为2个、理想子女性别构成为一男一女、男性二孩生育意愿高于女性等结论,与近年来成都、重庆、上海等城市的其他相关研究结论一致[2-4]。

3.3 调查对象二孩生育意愿较低,理想子女数与实际生育情况存在差异

调查对象中,理想子女数为2人占到61.4%,但仅有30.1%的人会考虑生二孩,显示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差异较大。在理想子女数量方面,年龄偏大的调查对象理想子女数多,理想子女数随着学历和收入由低到高呈现出“高-低-高”的两极化趋势。在二孩生育意愿方面,41~49岁的高龄人群二孩生育意愿高,而15~30岁的适龄人群却大都没考虑好,有一个孩子的调查对象二孩生育意愿最低。因此,应满足不同层面育龄人群优质生育的需求,尽快完善相关保障措施,促使生育政策持续发挥作用。针对不确定是否生育二孩的适龄人群,要积极开展宣传引导,进一步探索完善减免税费、提高生育待遇、灵活休假制度等激励措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针对二孩生育意愿较高的高龄人群,应做好辅助生殖和高危孕产妇的健康保健工作,强化孕期分娩和产后全周期健康管理。

3.4 育龄人群更加重视生育质量而非数量

调查中,88.3%的调查对象考虑的是孩子的健康和教育问题,仅3.1%的考虑生几个孩子。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好,流入年轻劳动力较多,老龄化程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加之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吸引青年人才落户的政策,未来将更加影响育龄人群的生育目的,对生育和教育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在医疗卫生领域,应加强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儿科建设工作,支持公立医院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举办儿童医疗服务机构,丰富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在教育领域,应加大对学前教育资源的投资力度,扩大学前公共教育优质资源,缓解入托难问题[6]。统筹布局各学段、各类型教育资源的协调发展,确保孩子的健康和“上好学”的生育质量愿望得到较好的满足[7]。

3.5 生育目的主要受个人情感和传统生育观念影响

在生育目的的加权比例排序中,增加家庭乐趣、喜欢小孩子两个情感因素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三。在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排名中,个人主观意愿的影响程度排到第三位,事业发展、夫妻感情状况也是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说明个人主观意愿、自我实现和情感需求是影响育龄人群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调查中发现,传宗接代、养儿防老仍排在生育目的的第二和第五位置,选择1个男孩的比例仍高于1个女孩的比例,考虑至少生一个男孩的比例也达到了19.5%。虽然传统的生育观念在放开二胎的政策背景下会因历史惯性等原因而造成短时间内的“婴儿潮”现象,但影响极为有限。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和突出的老龄化问题,应通过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减轻家庭养老负担,推动多元化养老方式,逐步转变“重男轻女”、“多子多福”、“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传统价值观,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积极良性的家庭婚育观。

3.6 经济条件和孩子照料等客观问题依然是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

影响生育因素加权比例排名中,第一位是收入因素,其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因素。同时,排名靠前的因素大多为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如孩子照料、住房等问题。数据分析显示,理想子女数随着学历和收入的由低到高趋势,收入最低的人群虽然理想子女数多,但生育意愿最低,收入越高二孩生育意愿越高,可见经济因素是主要制约因素。有研究显示,当前经济发展将使养育孩子的成本不断上升,而效益不断下降,此消彼长的态势将降低父母对孩子数量上的期望,从而导致实际生育率下降[9]。因此,应多方面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缓解当前家庭的抚育负担,为育龄人群营造良好的生育环境。

猜你喜欢
意愿生育理想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三孩生育政策全面放开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弥补人类生育“缺陷”的幸福路径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得了子宫肌瘤,还能生育吗
产后抑郁——生育性别偏好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