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头木偶剧的灯光设计

2020-08-18 09:31沈乐乐
剧影月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逆光舞台灯光木偶

■沈乐乐

木偶戏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是一种有着久远的历史艺术形式。中国的木偶戏兴起于汉代,至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能用木偶演出歌舞戏。扬州素有木偶之乡的美誉,扬州的杖头木偶在中国杖头木偶界是首屈一指的存在。扬州木偶研究所从偶型设计到木偶制作,从节目编排到木偶剧创作,无不走在前列。我在扬州木偶研究所工作已有五年,在这五年时间里,见证了单位快速的发展,不断的求新求精、求真求实。下面我将根据几年来对杖头木偶剧的思考,同时结合本身的专业情况,谈一谈在杖头木偶剧创作中,灯光设计的一些看法。

一、光位的选择

现在一般认为舞台灯光是舞台艺术相当中总要的表现形式。然而,早期戏剧戏曲表演通常在露天或半露天的环境中进行,都以日光为光源。随着演出场所搬进室内或夜间演出,开始出现了舞台灯光。舞台灯光的发展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来的。舞台灯光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众多舞台艺术形式进行艺术创作带来了新的、魔力无穷的生命力。

现在的木偶戏通常在剧场演出,一般我们说的剧场是根据上演的剧种来分类的,主要分为歌舞剧场、话剧剧场、戏曲剧场、音乐厅、杂技场等等。剧场条件虽然好了,然而对于木偶戏来说却也是一种挑战,因为古老的木偶戏基本上对观众面对面的表演。就杖头木偶来说,受限于偶型大小的限制,很难保证最后排的观众也能细致的抓住木偶表演过程中的表情、神态、动作等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将舞台的表演区往台口方向前移。这也随之带来一个的问题——光位的选择问题。

保证观众能清晰的看到每一个戏剧角色,这是舞台灯光的基本任务。在舞台实践中,自观众顶部正面投向舞台的光,主要作用为人物正面照明及整台基本光铺染的称之为面光。侧光能产生明显的强烈对比,往往用侧光来表现人物的特定情绪。逆光能够勾画出戏剧角色的形状,使之与背景分开,人物更加立体、有型。能够渲染所要表达的气氛,丰富和活跃画面。当然,还有诸多光位类型,比如台口柱光、脚光、台口顶光、顶排聚光、顶排泛光、天排光、地排光、侧桥光、流动光等等、这里我们主要讨论面光、侧光和逆光的问题。

在杖头木偶表演中,通常有高一米七的挡片挡在演员面前,演员用手举起木偶表演。这就给灯光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题。在开放式舞台中,面光只要能够均匀地照明演员的肢体、舞美道具,并且保证现场观众能够清晰看到舞台上正在发展的剧情,则面光的作用就已经完成了大半。然而在杖头木偶演出中,对面光的要求会更高、更准确。因为在杖头木偶演出过程中,只需要沿着挡片的最上方,让木偶的肢体能够被看到,而挡片不需要被照明。需要我们使用电脑切割灯、成像灯或着带有通过手动切割改变灯光照明区域的灯具。这就要求灯光设计工作人员在前期做好剧场设备以及剧场环境的了解工作,提前知晓剧场面光的角度、宽度,提前确定需要的灯具类型、灯具的布光位置。

侧光和逆光是做灯光设计时同样需要重视的问题。木偶剧不属于大空间转景换场的艺术形式,更多的是细微之处见功夫。舞台表演空间很多时候压缩的相对较小,这时候对侧光的要求也极为精细。在舞台实践中,一不留神侧光就会穿帮,或者光线直射演员的眼睛,这对舞台表现造成了不小的影响。逆光也常常因为表演区域压缩以及和吊景吊杆冲突的问题,导致顶逆光的出现而影响人物形象的塑造,因为逆顶光会给人一种压迫、扁平、矮化的视觉形象。这两种情形对于灯光照明语言的呈现形成了极大的困扰。所以我们在选择侧光、耳光和逆光灯位的时候,首先要照顾到演员表演的区域,其次要寻找合适的角度。例如耳光需要近乎和面光相同的角度和高度,侧光则更加注重对表演区域的覆盖和特定区域的照明。同时也要注意穿帮的问题。逆光要注意灯位角度的问题。角度选择较低,木偶的立体形象更加突出,但是木偶的影子有可能会飞出表演区,甚至跑到观众席,也可能会直射观众的眼睛,造成不好的观剧体验,这是必须要避免的。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情形是各种灯位的灯具之间的光照比。整体来说,以上几种光的照度大小依次为,逆光>面光>侧光,这样会使人物更加立体有型,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具体来说,灯光设计工作者在具体实践中,应以剧情发展为依据,在灯光设计时,将以上因素考虑在内,通过运用灯光语言,完成对人物的刻画。

二、灯光语言的表达

作为舞台空间表现的唯一手段,灯光在舞台艺术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木偶剧为例,从原来的露天演出,日光照明,到进入剧场使用灯光照明。已经从开始仅仅是为了照明的需要,到如今发挥能动性的效果转变。灯光正渐渐主动参与表演。在现代舞台艺术中,灯光已经成为舞台造型的重要手段。灯光语言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任人物塑造和情绪传达。

第一、色彩。大千世界,色彩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然而在舞台表现中每种色彩都有它独特的“个性”。比如红色代表热情、激动、轰轰烈烈,容易鼓舞勇气,同时也很容易生气,情绪波动较大,西方以此象征牺牲、战争之意,东方则代表吉祥、乐观、喜庆之意,红色还有警告的意思。橙色代表激情、狂热、动感。蓝色代表宁静、自由、清新。深蓝代表孤傲、忧郁女性气质,代表天真、纯洁。同时蓝色也代表开阔,安定与和平。绿色表示清新、健康、希望、平静、舒适。紫色有点可爱、梦幻、高贵、优雅,也代表着非凡的地位。紫色有高贵高雅的寓意。黄色代表温暖、愉悦,黄色有着黄金的尊贵,象征着财富和权利,它是骄傲的色彩。既然每种色彩都代表着不同的情绪和性格,在舞台表现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特性,围绕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去渲染环境、暗示情绪、烘托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

第二、光比。光比是指照明环境下被摄物暗面与亮面的受光比例。通俗理解为指种灯具的照射在物体上的明暗比例。光比的效果反映在视觉效果中,光比大,层次少、立体感强,反差大。光比小,影调软、层次丰富、立体感弱、反差小。灯光设计者利用光比进行创作,可以结合大小光比表现出的效果进行运用,从而增强视觉的视觉张力。光比对于塑造舞台形象至关重要,通过光比的合理运用,对于塑造特征性强、个性明显的角色有非常好的效果。尤其是重要角色的出场,例如在我团剧目《嫦娥奔月》中,主角后裔的出场就做了较大的光比处理,使人物呈现的更加立体,表现出后裔这个人物坚毅、正直、有担当的人物性格。使观众和人物的初次见面就建立这种感官的印象,对之后剧情的推进、人物角色的设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个活生生、有担当男子汉的形象立刻呈现。反之,反差小运用在合适的场景中,同样会产生理想的效果。同样在《嫦娥奔月》中,西王母作为正面人物的出场,是一个比较恢弘大气的场面。灯光设计禹敏老师使用了小光比、暖色调的处理方法。整体色调为黄色,突出西王母的尊贵身份,整体视觉效果偏扁平化,却也不失层次;同时也呼应西王母作为女性的人物设定。

光比对于舞美置景同人物之间关系的呈现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舞台木偶剧通常会绘制较多吊杆挂景。这些景致,需要通过色彩和光比的控制,使之符合整个场景环境的情绪。首先要选择相应的灯光色彩完成对景致的表现;其次要注意控制光比,背景景致的照度需求要依据剧情的发展来确定。做到这些,才能使舞台直觉感受更加整体,更有张力。在突出木偶表演者的同时,兼顾环境的营造、烘托。

第三、动静对比。灯光设计中的动静是指为了适应剧情的发展,设计与之相适应的灯光效果。例如在我单位剧目《白雪公主之魔镜》中,白雪公主最后的时刻复活,她的朋友们都无比的开心、激动。这个时候灯光就要动起来才能配合当时的语境。灯光照射位置的移动配合色彩的变换,营造出欢快、美好的气氛。反之,在对话台词较多的场景,则需要更多的静,要把舞台让给演员,让演员去发挥表演,不需要灯光的过多介入。

舞台灯光设计在当今的各种艺术形式创作中的重要性已经变得越发重要。作为舞台灯光从业者,唯有不断丰富自身知识,熟练运用各种灯光照明语言,充分了解剧情,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剧目创作。对于木偶剧而言,尤其是杖头木偶,因为其独特的表演方式,正确合理的运用灯位设计和灯光语言的表达,对于烘托气氛、推动剧情发展、展现人物性格就显得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逆光舞台灯光木偶
现代舞台灯光设备在戏剧表演中的运用与融合
逆光的魅力与作用
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舞台灯光系统工程通过验收
小木偶找智慧
vivo X20:逆光摄影展
木偶的眼泪(一)
木偶复活记!
试析舞蹈创作中舞台灯光的应用
逆光
逆光之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