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五动法”进行合唱音准的训练

2020-08-18 09:31储小琴
剧影月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音程音高和弦

■储小琴

音准是一首好的合唱作品极为重要的因素,也是最难训练的一项内容。合唱的音准决定着整个合唱团的演唱水平,只有具备了准确的音准表达,歌曲才会有更好的艺术表现力,才能给听众带来心旷神怡的审美享受。

合唱中影响音准的因素非常多,如:发声的位置与气息、歌唱水平、听觉能力、音乐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心理、身体等等,但提高音准水平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是视唱练耳训练。视唱练耳是每一位合唱队员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也是音准训练的重中之重。笔者在多年的合唱排练中,归纳总结出“五动法”,可以有效解决合唱音准的难题。

一、动手弹,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对视唱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说,必须要有一件乐器来辅助。合唱团正常使用的乐器有钢琴、电子琴等,但一个排练厅通常只有一架钢琴,可谓“粥少僧多”。我让学生在手机上下载钢琴app,这样每位学生都拥有了一个键盘乐器,随时随地可以练唱,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鼓励学生多弹多练,熟悉键盘各音高的位置,自己动手学习,变枯燥的被动学习为积极的主动学习,增加学生视唱乐谱的趣味性,有助于更好地提高歌唱的音准。在排练过程中,老师要管理好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只有在分声部唱谱或重点攻克某个旋律难点时,才可以打开手机钢琴键盘,防止少数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将手机拿出来做其他事,影响整个排练。

二、动耳听,培养敏锐的听觉能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高准确与否,依赖于人耳敏锐的辨别能力。通过音响对感官的反复刺激和影响,从听辨不同的音程开始,分析每个音程具有什么不同的性质。在同一根音上构成不同度数的音程(如图),有利于初学者对不同的音程进行比较,会更容易听辨。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听辨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区分出融合或尖锐的音程特点。有了稳定而准确的判断后,再进行完全协和音程与不完全协和音程的听辨。大小三六度音程中,大三度明亮小三度暗淡;大六度明朗,小六度柔和。完全协和的纯四纯五度,老师对这两个音程进行反复弹奏,这时有学生会很形象地说纯五度的胖一些,体积大一点,这实际上也就是纯五度相对空旷纯正一些。极完全协和音程的纯一度、纯八度是比较容易听辨的。不协和音程尖锐刺耳,二度、七度的尖锐不安,增减音程的扩张和收缩感明显。需要注意的是,相同根音上构成的增四度和减五度,如mi→升la 和mi→降si 在钢琴上弹奏的琴键是相同的,学生区分不出来,建议在不同的根音上构建增减音程,以便学生听辨学习。

我们可以分成高低两个声部进行练习,一个声部唱根音,另外一个声部唱冠音。音程在整个视唱练耳的训练中是最重要的,音程的横向发展构成合唱中的旋律,纵向发展构成和弦。音程训练是合唱训练的基础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在熟练把握和辨别音程的基础之上,再进行和弦的听辨和学习,逐步建立起学生的听觉概念。除听辨之外,可以进行听记、听写等听觉训练。另外,合唱音量的大小、强弱以及声部的进退都需要一点一滴地反复训练,通过积累听觉经验,对音高、音色、力度、速度等要素做出正确的辨别,逐步提升反应速度,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能力。

三、动嘴唱,强化抽象的音高概念

在听到某个音的一刹那,人脑会立刻将这个音的高度瞬间记住并指挥人体的歌唱器官积极运作,发出与记忆中保持的高度相一致的音。从比较简单的单音练习开始,逐步过渡到唱音阶、音程、和弦等,听唱结合,反复练习。在合唱中听和唱是分不开的,前面听到的音程,在听辨的同时唱出两音高。

音阶练唱:每一首合唱作品有各自特定的调式和调性,通过五声调式、大调小调音阶练唱,逐步培养学生稳定的调式感,以便在合唱中遇到较为复杂的调性时,能够自如而又准确地进行调性转换。需要注意的是,调式音阶上行比下行音准容易一些。学生唱下行音阶容易偏低,原因是旋律下行时,歌唱的状态容易放松,导致音准偏低。这种现象在唱合唱作品中同样存在,旋律下行时要提醒学生保持好高位置的积极歌唱状态,尽量避免音准偏差。

和弦练唱:有了音程的基础学习和弦会相对容易,在练习和弦时,以C大调主和弦为例,混声四部。

用声部逐步叠加的方式练唱和弦,要求学生们在一个声部出来后,其他声部要根据已有的音高迅速找到各自声部要唱的音高,并做好声部进入准备。同时,仔细倾听合唱声音色彩中,由单一向丰富有层次渐变的效果。各个声部轮流变换演唱不同的和弦音,是横向的旋律与纵向的和声结合最简单有效的一种练习方法,学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合唱的和声是如何产生的,能够逐步培养和声感觉。用同样方法学习其他和弦之间的连接,如:I-IV-V-I的连接。再用固定调来练习各种调性的大调和小调,在培养学生稳定的调式感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音高概念。

四、动脑记,增加音乐的记忆储备

合唱团在视唱练耳训练时,要求学生记住一个很重要的音:小字一组的a,即国际标准音la。记住这个音的音高,在合唱中可以有一个稳定的参照音,其他音均可以在以la为根音或者冠音进行构唱,此音要求学生背唱准确。在没有如何音高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各自先唱出内心音高la,老师要有思想准备,大部分情况下会“惨不忍闻”,因为有多少人就能发出多少个不同的音高出来,这是正常现象。让每个人延长自己“内心音高”的la,老师在钢琴上弹出标准音,要求学生将自己唱出的音高与听到的标准音的音高进行对比,是偏高还是偏低还是正好。唱不准的学生要自行调整,使内心音高与标准音高相吻合。学生反复跟唱直到记住标准音的音高,这是一个长期而又反复的练习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利用合唱团排练间隙,出其不意地找几个学生出来唱标准音,久而久之,让学生养成记忆音高的习惯。刚开始记住一个音,后来可以逐步地延伸到其他单音或音程,做到“随叫随唱、随唱随准”。学生通过音高记忆和慢慢积累,把一些重要的音乐语汇长久稳定地保存在大脑里。在歌唱过程中,就会始终以标准音为参照,准确地辨别所唱音与标准音的距离,不断地校正自己唱出的音高,从而能够提高整个合唱团的音准水平。另外,对于旋律的记忆,可以多背唱一些中外名曲的主题或优秀民歌的旋律,增加音高记忆储备。这个方法简单实用,对音准的训练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也是合唱团长期训练实践中行之有效方法。

五、动心想,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耳朵听到的旋律是美妙的,但是,听不到的旋律更美妙”。这里,听不到的旋律可以解析成乐外之音,是感官体验到的愉悦美之外的令人激动的情感的美。想象是音乐的翅膀,让学生学会想象和联想,把听到的一段旋律想象成一个故事,把听到的音符想象成一种情境,把自己融入情节之中。我们还可用相应的旋律音符来表达某个故事,如:音程、和弦的构唱可以借助它们特有的色彩进行想象,增音程的扩张感,减音程的收缩感,大三和弦的明朗有力,小三和弦的暗淡柔和等,将抽象的音高形象化,对音准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提醒学生在演唱的时候,不仅仅是在唱一首歌,更是在唱一幅画、唱某个人或者某个故事。合唱时学生融入情境,带着想象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时候,会使合唱的音高更准确地呈现,情感更细腻地表达。这样,合唱也会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审美阶段,同时也可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除了视唱练耳外,发声的位置与气息会影响合唱音准。发声的位置要高位统一,位置偏离会影响音准;当气息过猛音准会偏高,当气息支持不够时,直接导致音准偏低;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全身心地投入排练。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学生的学习任务重、作业多、压力大,锻炼时间少、久坐、熬夜等原因导致学生身体疲劳困倦、发声干涩沙哑,他们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直接导致音准偏差。一些学生带着顾虑参加排练,“人在曹营,心在汉”,精力不集中,心神不宁、草率应付,往往只是下意识地跟着张嘴,甚至唱错声部。在生理方面,学生的变声期有长有短和有早有迟,这也是高中合唱团特有的尴尬状况。仍处于变声期的学生,声带脆弱、声音沙哑,发声不力,稍高的音上不去。在心理因素方面,紧张激动、高度亢奋,容易导致音偏高。另外,对作品的熟练程度不够、理解不透、作品的难度等也会影响合唱的音准。老师在选择作品时一定要慎重,不能够一味追求“高大难”的歌曲,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总之,音准是个抽象的概念,科学运用“五动法”有效提高合唱的音准,学生们在合唱时就会更准确地把握音高,更好地演绎作品的情感。

猜你喜欢
音程音高和弦
为何有人唱歌总是跑调
视唱练耳教学中音程训练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如何快速地记忆“音程”
论钢琴调律的“调律法”等几个基本问题(上)
音乐游戏玩起来
钢琴调律对钢琴音准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