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漓江沿岸村庄发展研究
——基于反脆性机理视角

2020-08-19 02:44HUANGBo
住宅科技 2020年8期
关键词:脆性漓江子系统

■黄 博 HUANG Bo

0 引言

近年来,国家非常关注村庄的发展和改造,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和理念,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以及内容进行了划定。乡村振兴的实践原则指出,在强化农业和农民主体性以及乡村特色性的同时,还要强化生态价值,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坚持循序渐进的实践方式,分层精准施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本次研究试图从生态价值和村庄结构脆性的视角,思考村庄的发展方式和实施策略。

1 相关概念的内涵

1.1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所研究的是一定范围内的城市开发所涉及的全部物质元素,以及这一范围内的社会元素之间的关系,社会元素与物质元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动态关系结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由社会和自然两个子系统构建成的复杂系统,同时,社会和自然两个子系统的内部又具有大量的系统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系统内部的复杂功能结构和运行机制。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之间存在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循环与交换,两个子系统相互影响的运行状态构成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运行机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是以区域发展为基础,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总结“人地”系统及其子系统的运行规律。在吴传钧院士所开创的经济地理学中,最常用的两大研究方法是因素法和区域法。其中,因素法是指将所研究的复杂系统中的各个因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各大因素本身特性和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从而理清复杂系统及其子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规律;区域法是指将各种需要综合解决的问题,通过各内部学科的合作,以经济地理为主体,与自然地理、生态环境、资源科学、政策研究等多学科进行有效合作,解决人地关系地域系统问题[1]。本次研究通过因素法对漓江沿岸村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进行构建,分析村庄发展环境系统及其脆性。

1.2 脆性

复杂系统的脆性理论是由钱学森在1980年提出的,复杂系统之所以区别于一般系统,在于复杂系统通常由多个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因素构成,是具有特定功能的复合体,通常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复杂系统具有复杂性、开放性、层次性,这些性质也导致了复杂系统通常具有不稳定性,也就是脆性[2]。

针对系统的脆性研究路径是根据脆性的概念内涵和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特点提出的,分析系统因素,阐述因素与系统、因素与因素之间的联系,将影响人地系统的各因子分类,并构建脆性因子、脆性系统、脆性事件三个层面,在此基础上得出反馈性的诉求(图1)。

图1 复杂系统脆性分析路径图

2 复杂系统脆性发生机制与因素分析

社会发展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发展程度越高其相关的影响因素越多,系统的脆性风险就越多,任何子系统的崩坏都会导致复杂系统出现崩溃的可能性。根据人地系统地域理论的因素法,将社会发展因素分为环境子系统、人类子系统、社会子系统,三大子系统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再进一步进行因素分析:环境子系统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人文环境因素;人类子系统包括人类行为因素和人类需求因素;社会子系统包括区域关系因素、区域发展因素、政策管制因素[3]。

当社会发展过程中因素分布和配比出现问题时,就会出现因素脆性,既因素短缺或者过剩,结构功能障碍等问题,社会无法正常运转,城市逐渐萧条;当社会结构出现各模块之间配置不当或者信息交流滞后等结构脆性问题时,城市结构问题会导致城市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当社会内部与外部空间出现沟通低效,就会出现环境脆性,低效沟通会导致地区发展与外部发展出现隔离,从而引发地区发展封闭孤立的情况。

以上述分析结果为基础,通过因素法对村庄发展结构系统进行脆性发生机制的构建,首先确定影响村庄发展的关键因子,然后对这些关键因子进行分类,最后归类于因素、结构和环境三个风险集。针对漓江沿岸村庄的发展问题,基于脆性分析机制,对漓江沿岸村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推演出漓江沿岸村庄面临的共性脆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反馈角度总结漓江沿岸村庄发展(图2)。

3 漓江沿岸村庄现状分析

从人地系统相关理论的角度对漓江村庄发展现状进行三个子系统的划分,再对环境、人类、社会三个子系统的各因素进行现状分析,以求能够较为周全地分析村庄现状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和问题。

环境系统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漓江沿岸村庄通常位于城市边缘区,又与漓江紧邻,用地虽然有些紧张,但一般都保有一定量的可用耕地和鱼塘,在用地格局方面山、田、村等因素面积均等。漓江风景名胜区不仅以山水甲天下闻名于世,其人文资源也同样丰厚,漓江流域文化历史悠久,有大量历史遗迹和千古篇章流传下来。漓江沿岸村庄发展环境较为优越,不论是城市发展资源还是自然景观资源都极佳,但是不可避免的就是城市发展与漓江生态之间的冲突问题。

图2 漓江沿岸村庄脆性分析机制

人类系统包括人类行为因素和人类需求因素。漓江沿岸村庄整体情况较为良好,近年国家大力推动村庄发展,从个人和村集体的行动上来看,人类行为因素正在有效地驱动着村庄的发展进程,村民个人需求和村集体需求都很大程度地得到了满足,而且依然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以大村为例,村民人均年收入1.5万元,月均收入1 250元,村庄位于城市边缘,较之于桂林市全日制用工最低标准1 680元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作为村民收入已经能够保证其基本的生活水准。但是漓江沿岸村庄位于城市边缘,不同于远离城市的村庄,其发展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人口结构上,村民大部分处于19~60岁,未成年人仅占20%,人口结构比例失调,呈现出老龄化趋势(图3);文化水平上,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的人口占85%以上,极少数人知识水平达到了大专及以上,村民的普遍文化水平还有待提高;村民的需求方面,主要是针对村庄居民点形态和基础设施上的需求,村庄建筑密度高、村道较窄、广场和停车设施缺乏。

图3 漓江沿岸村庄大村收入及人口结构图

社会系统包括区域关系、区域发展和政策管制。区域关系上,漓江穿过桂林市老城区的市中心,漓江沿岸村庄普遍位于城市边缘甚至位于城市中心区,交通条件上与城市紧密相连;区域发展方面,因受到城市影响,村庄发展条件便利,逐步将原有的“房屋出租+外出务工”的经济体系转到顺应城市发展的产业上,能够有效高速地发展;政策管制上,国家级政策一直重点关注村庄发展和农民农村问题,自治区级层面主要有两个相关政策:“美丽广西·幸福乡村”和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计划,在政策驱动下,村庄发展的重点在于村庄产业的发展以及村庄环境的整治,包括农业发展、产业创新、垃圾污水治理、村庄特色提升和规划管控提升等方面(《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20)》)。

4 漓江沿岸村庄脆性分析

对村庄发展系统的脆性分析,主要是在产业、空间、设施、人口以及城、村、景协调等方面,从现状出发,对存在问题的各因素进行归类划分,再基于因素、结构、环境的归类标准,对各类风险事件进行分析,最后根据脆性事件提出对应的反馈性措施。

4.1 因素风险及其脆性风险事件分析

从风险因子分类角度来看,存在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土地因素、交通设施因素和公共空间因素等。

村庄集体土地出租给当地较为低端的产业建设厂房,农业用地使用零散,严重浪费了土地资源;村民自建房通常希望获取更大的建筑空间,这就导致了村内道路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村庄道路除了进村路段较宽,其他均以宅前小路为主,且尽端路较多,各等级道路配比严重失调;大部分村庄已修建公共空间,但是建设标准、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公共停车设施普遍缺失,其他既有公共设施也难以满足发展需求(图4)。

一个村庄的总体资源量是有限的,不论是空间还是土地设施,当这些因素的配比出现偏差时,必定会出现一部分因素的浪费以及另一部分因素的短缺。土地因素使用不当容易产生基础生产资料浪费、生产活动滞缓,进而导致村庄总体生产力低下,缺乏发展动力;交通设施因素配比不当导致的脆性事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生产活动的负面影响,二是对村民生活的负面影响,交通体系是村庄内部的沟通系统,当村内交通设施因素出现不合理分配时,就会导致村民沟通协作行为的减少,进而导致村庄失去活力;传统的中国村庄以“生产”为核心,村庄空间的形成是由生产活动驱使的,空间因素的配比不当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生产效率的低下,其次空间因素的失调也会严重影响村庄的宜居性。

4.2 结构风险及其脆性风险事件分析

在结构上的风险主要是产业、空间以及人口等方面的现状结构过于单一,当系统的结构层次和因素越多时,系统的韧性越强大,而过于单一或者失衡的村庄结构往往容易导致明显的脆性问题。

村民以个体户为主,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所种植和养殖的农作物和牲畜种类较为单一,而且产业化、技术化程度较低,很难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作物收入,当村内现有的种植、养殖出现产业问题时,村庄整体的经济系统就可能出现崩盘的情况;村庄空间元素分布结构也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大部分村庄虽然按照政策指导建设了村内的公共空间,但是公共空间分布集中,通常只有一个公共广场,缺乏次一级的村民活动空间,这就导致了村民在使用公共空间时存在很明显的区位差异,也无法构建完整的村庄空间体系,村庄公共空间作为生产和生活行为的重要载体,结构失衡会限制村民的生活、生产行为;村庄的人口结构也有明显的失衡现象,存在老龄化的趋势和风险,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而老龄化所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劳动力的缺失和生产力的不足,老龄化的风险必然会影响村庄的发展速度。

图4 漓江沿岸村庄公共空间及道路现状

4.3 环境风险及其脆性风险事件分析

环境风险主要是村庄与城市、景区之间的信息流通问题,村庄虽然位于城市边缘、景区内部,但是村庄环境与城市环境差异巨大,虽然村庄产业受到了城市影响,但是村庄并未因城市带动发展优质产业,也没能有效利用城市资源提升村庄的设施服务能力。同样的,村庄发展也没有跟上漓江风景区的发展脚步,在拥有大量旅游资源的情况下却少有旅游产业发展良好的村庄。

漓江沿岸村庄所处的发展环境是造成沿岸村庄发展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的主要原因。漓江沿岸村庄发展一直是由政策驱动的,从业人员根据地方发展政策以及更高一层面的规划对村庄发展进行规划方案的编制,再由当地村委会执行并引导村庄发展,而村民往往处于“旁观”的状态,他们只是通过村委会的公告和村民的口耳相传去了解,甚至很多村民完全没有参与其中。村民作为村庄中“人”的主体,他们并没有有效地利用“地”的资源,这种村庄主体被动发展的因素导致了村庄发展的封闭现状,而这种封闭现状也导致了村庄错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发展机遇,最后逐步变得落后甚至破败。

4.4 反馈性诉求分析

针对以上三个层面的问题,从反馈性诉求角度可以看出,漓江沿岸村庄因素层面存在松散低效的问题,村庄系统内部产业、空间、道路等子系统也存在分配比例不当和布局松散问题,在发展规划过程中应当以紧凑集约、合理配置为原则;无论是在产业层面还是用地层面,村庄结构上都存在核心单一的问题,一旦系统的核心出现问题,那么系统就面临崩溃的风险,为了加强结构上的反脆性能力,应当在发展过程中以有机多核为原则;村庄环境上存在僵化封闭的问题,村庄与城市、景区之间的资源流通严重不足,在寻找发展契机的时候应该保持弹性开放的原则,将环境的推动能力有效地利用起来。

5 结语

从复杂系统的脆性角度出发,对漓江沿岸的村庄发展问题进行思考,在村庄现状问题的研究上采用了人地系统区域理论,对漓江沿岸村庄的内在结构和外在环境进行了陈述,最后在现状的基础上,拆解各子系统分析存在脆性风险的因素、结构和环境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反馈原则。基于以上研究,漓江沿岸村庄的发展规划原则应该遵循各因素紧凑集约、结构上多核有机组合,环境层面加强弹性开放主动发展。通过对系统因子的优化,减少村庄发展脆性事件的发展几率,控制村庄发展系统的风险系数,推演出村庄发展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希望此研究能够在漓江沿岸村庄发展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帮助,也为反脆性研究视角的村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构架和逻辑基础。

猜你喜欢
脆性漓江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漓江情画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机车6A视频子系统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关键信号设备检修自动盯控子系统研究
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的商渔船碰撞事故分析
考虑初始损伤的脆性疲劳损伤模型及验证
还我们美丽的漓江
漓江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