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务管理中的“三去一降一补”

2020-08-21 09:02刘娟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21期
关键词:财务管理应用

刘娟

摘要:“三去一降一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经济形式下结合供给侧改革现状提出的重要发展措施,该举措的提出主要是为了缓解我国当下产能过剩、债务过高等问题,实现对我国经济的宏观调控。为了能够充分贯彻落实产业发展创新趋势,需要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三去一降一补”举措,实现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调整,全面提升财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作用。基于此,文章  对“三去一降一补”应用于财务管理的作用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分析财务管理应用“三去一降一补”的保证措施,旨在借助财务管理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财务管理;应用;三去一降一补

在新经济形式下,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要重视和应用财务管理的价值作用,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落实,对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环节进行细致分析,确保管理人员对“三去一降一补”举措形成正确的财务认知,全面突出财务管理工作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形成重要推动力。“三去一降一补”举措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企业在新经济形式下的经营风险,为此需要利用“三去一降一补”,实现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细致分析,将“三去一降一补”有效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中,降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运营成本,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三去一降一补”应用于财务管理的作用分析

我国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举措的具体内容为“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以及“补短板”。利用这五种任务措施能够降低企业经营发展中系统性风险以及长期性风险,将企业内利润低、污染相对较高的项目产品及时去掉,继而提升企业的经济利润空间,为企业的新产能发展提供优越的发展空间。

(一)以“去产能”举措,优化财务分析工作

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产销不平衡问题对于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建设有着极大负面影响。造成企业出现产销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由于企业管理不善造成生产成本过高、质量低下,产品落后无人问津,以及新产品投放市场也会产生的相应的产能平衡制约问题。企业产品生产流程中,无论是从产品生产原材料的引入,还是在产品生产加工中都会形成一定数量的资源消耗,而产品滞销问题对于企业资金链运行造成极大的影响,一旦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资金周转困难问题,对于企业将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为此财务管理过程中结合“去产能”举措,需专题专项研究分析产品可行性,可帮助企业明确认知自身在企业发展过程出现产能過剩问题的严重影响,在“去产能”举措的指导下,明确企业的市场定位,切实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建设的安全性以及规范性,实现企业产能最大程度优化,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二)以“去杠杆”举措,降低企业的杠杆率

企业需要结合现实发展需求,在企业资金运作管理实践过程中,全面提升企业的财务协调能力,确保企业有足够能力解决当前的债务危机。利用“去杠杆”举措明确企业当前的财务具体情况,掌握该地区经济建设活动中的杠杆率,全面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升企业的财务运行效率,将企业的债务风险系数降至最低。

(三)以“去库存”举措,解决企业库存过量问题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企业库存过多情况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倘若企业管理人员不能对企业库存呆滞问题妥善处理,将会导致库存占用的资金控制比例超出企业资金承运范围,而企业也将由于库存过多,导致企业难以进一步发展的发展困境,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制约性。为此需要在财务管理中利用“去库存”举措打造“以销定产”、“零库存”管理理念,指导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开展降低企业库存压力的解决措施,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采购、销售的一体化财务管理,实现企业供需平衡的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企业既定的成本控制目标,帮助企业摆脱库存过多造成的发展困境,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保驾护航。

(四)以“降成本”举措,实现企业成本控制优化

利用“降成本”举措可有效提升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力度,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为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全面落实贯彻“降成本”举措,达到企业减税降费的财务管理目标,为企业的发展建设提供支持。

第一,企业需要借助国家鼓励的相关优惠政策开展相应的节税工作。建筑行业、运输行业以及服务行业中的企业有效落实营改增政策,作好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工作能够达到降低企业营运成本的目的,利用“降成本”举措可有效推动企业经营成本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近几年国家频繁颁布更改相关税收法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需及时关注学习国家新颁布的优惠政策,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进行落实,通过相应的优惠政策条款来开展企业的成本控制优化工作,全面推行“降成本”举措,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五)以“补短板”举措,实现企业管理制度完善

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要想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需开阔眼界并以规矩定方圆,实现企业经营活动的规模化生产,实现企业生产活动的集成效应。通过分析企业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短板问题,结合“补短板”举措实现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必要支持。从具体化的实践工作角度来看,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将管理制度张贴明示,坚持触网必惩、完成必奖原则,通过6s小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等手段保证管理制度有效实施,实现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二、完善财务管理应用“三去一降一补”的措施

(一)提升企业工作人员对“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视程度

企业在实施颁布任何一项规章制度时,都离不开企业管理层的支持,只有保证企业管理人员做成表率作用,才能确保新制定的规章制度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举措的应用不仅需要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视,同时也需要得到企业管理层的支持和重视,企业管理层需要率先学习“三去一降一补”举措,加强对“三去一降一补”举措的认知水平,进而向企业工作人员有效传输“三去一降一补”应用的重要性,在企业内部建立相适应的文化氛围,保证“三去一降一补”举措有效应用于财务管理之中。

(二)完善“三去一降一补”下企业财务管理实施制度

第一,“三去一降一补”有效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之中,不仅需要企业管理层的大力支持,同时也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确保“三去一降一补”能够在严格执行贯彻落实举措。为此企业需要根据企业现阶段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设置相应的配套实施制度,同时加强对行业内有效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企业的学习力度,借助其完善的贯彻机制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措施,确保企业能够有效推行“三去一降一补”举措。

第二,企业需要在管理制度完善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奖惩管理制度,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激励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有效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举措,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如可在企业内的重大开会场合公开表扬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果,并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物质奖励,继而全面调动财务管理人员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举措的积极性。

(三)完善“三去一降一补”下企业的战略规划部署

企业要想确保应用“三去一降一补”举措的应用实施效果,就需要在企业内部部署相应的“三去一降一补”举措应用战略规划,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程度。

第一,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借助“三去一补一降”发展契机,制定“三去一补一降”的财务管理战略规划,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在财务管理中的推进效率。为此企業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三去一降一补”战略规划部署部门,培养专业人才服务于“三去一降一补”推进工作。

第二,企业管理需要跟随市场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三去一降一补”战略规划,以企业发展规划内容完善“三去一降一补”战略规划,让“三去一降一补”举措能够更好的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所服务,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三去一降一补”作为党中央在工作会议上根据当下的企业发展现状,提出的重要工作任务,对于实现企业的经济利润空间的提升,以及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企业需要紧紧抓住这一发展契机,利用“三去一补一降”举措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优化企业的财务工作、降低企业的杠杆率、实现企业管理制度完善,同时通过解决企业库存过量问题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利用“三去一补一降”举措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作出正确的指引。此外企业还需要通过提升企业对“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视程度,完善企业“三去一降一补”战略规划部署以及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全面突出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田宏艳.供给侧结构性“三去一降一补”新措护航国内经济行稳致远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16).

[2]张海亮,汤兆博,王海军.短期阵痛积蓄了新动能吗?——“三去一降一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11).

[3]张熙霖,柳妮.煤炭企业“三去一降一补”的实践与策略研究——以神华集团为例[J].煤炭经济研究,2017(01).

[4]吴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三去一降一补”上有所作为[J].理论导报,2017(08).

[5]刘晓辉,吴永立.基于“三去一降一补”的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4).

(作者单位 :山东汉兴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财务管理应用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试析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