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策略”教学三思

2020-08-21 08:53朱勇
关键词:铃声画图长方形

朱勇

摘要:策略教学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一大特色与亮点。五年级上册“列举策略”的教学,经历了一轮磨课,第二次教学,基于对“为什么要学习列举策略”“列举策略是才有的吗”“什么问题都能用上列举策略吗”的思考展开,促进了学生的“真理解”。

关键词:列举策略深思考真理解

策略教学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一大特色与亮点。其中,“列举策略”是五年级上册的内容。之前,学生还曾学过用列表、画图等策略解决问题,对策略的价值已经有了一些具体的体验和认识;之后,学生还将学习假设、转化等策略。“列举策略”的教学,大多重视让学生了解列举的优点、掌握列举的解题方法等,却很少思考:为什么要学习列举策略?列举策略是才有的吗?什么问题都能用上列举策略吗?我在教学“列举策略”时,经历了一轮磨课,第二次教学便基于这三个方面的思考展开。

一、为什么要学习列举策略?

【第一次教学】

1.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题目: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怎样围面积最大?)

师从题目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生围成的是长方形。

生围的面积要最大。

生“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说明围法很多。

……

2.合作探究。

师你能帮王大叔找出所有不同的围法吗?接下来,请大家想办法完成。用小棒来操作,小组内合作,大家分好工,边操作边将长方形的长和宽记录在“作业纸1”上,争取找出所有的围法。

【第二次教学】

1.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题目: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

师王大叔想干什么?

生围一个长方形花圃。

师围成的花圃有什么要求?

生面积最大。

师从“最大”这个词你还能想到什么?

生最小。

生不大不小。

生我觉得围成的长方形有许多种,只有比较了,才能找到哪种才是最大的。

师对呀!不与其他情况比一比,怎么知道最大?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之前,必须要先做一件事——

生先思考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师好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把所有的围法都找出来。

2.合作探究。

师接下来,请大家想办法完成。可以用小棒,可以画图,也可以在大脑里想象。4人小组合作,将长方形的长和宽记录在“作业纸1”上,听明白了吗?好,开始!

第一次教学,设计了两个问题: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怎样围面积最大?按照顺序,学生都会先做第一个问题,解决第一个问题又必然会用上列举的策略。其间,学生思考的难度大大降低,看似水到渠成,实际上,这只是给“怎样围面积最大”找了一块多余的“垫脚石”。学生原本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现在稳稳地拾级而上,这就变相剥夺了学生自己发现、摸索、尝试的权利。第二次教学设计,撤掉了“垫脚石”。实践表明,学生非但没有手足无措,反而激发了更大的兴趣和探索动力。讨论中,思维的浪花不断拍打礁石,很快就找到“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这一核心突破口,自然而然地列举。可见,第一次教学,学生由于问题的迫使,不得不列举。第二次教学,为什么要学列举?是基于学生认知的矛盾冲突,是基于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二、列举策略是才有的吗?

【第一次教学】

师其实,我们曾经运用过列举的策略。你能举例子说明吗?

(学生抓耳挠腮,冥思苦想。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人举手。教师指名回答。)

生穿上衣和裤子时,有几种搭配。

师是的,用到了列举。还有吗?

(学生想不出来了,无人再答。教师只得带领学生看教材上的相关零散内容。)

【第二次教学】

师其实,我们曾经运用过列举的策略,能想起来吗?我们一起来回忆,(边说边展示课件)一年级的“十的分与合”、二年级的“乘法口诀”、三年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四年级的“搭配问题”。你有什么体会?

生看来列举作用挺多的,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生原来,列举我们早就学过了。

生列举并不是一个新的内容。

生我发现这些问题都是有很多种情况。

师对,我们多次运用过列举的策略,只不过当时不知道这个名称,今天我们专门学习这个策略的有关内容。

列举作为一个策略出现,不应当让学生感到突然。学生在本课学习之前,早就有列举的意识,也曾经用过列举,这些都应当成为五年级“列举策略”教学的重要资源。前后两次教学,我都试图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但第一次教学,我高估了学生的实际水平,由于时间太长、跨度也大,已学内容学生差不多忘光了,只得草草收兵。第二次教学,带领学生将知识点串成线,让零散的资源变得完整,让模糊的记忆变得清晰。

三、什么问题都能用上列举策略吗?

【第一次教学】

师下面,我们用今天所學的列举策略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问题,见下图。学生交流。)

一个音乐钟,每隔一段相等的时间就发出铃声。已经知道上午9:00、9:40、10:20和11:00发出铃声。下面哪些时间还会发出铃声?

13:0014:4015:4016:00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我们学校食堂中午供应了丰盛的午餐,荤菜有炸鸡腿和牛排,素菜有炒青菜、拌黄瓜、烧茄子。选1种荤菜和1种素菜,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

(学生交流,随后完成教材中练习十七的第2题、第3题。)

【第二次教学】

师下面我们就用列举的策略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请你来读一读。

生一个音乐钟,每隔一段相等的时间就发出铃声。已经知道上午9:00、9:40、10:20和11:00发出铃声。

师下一次发出铃声是什么时刻?

生11:40。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每隔40分钟就发出铃声,11:00再加上40分钟。

师下面这几个时刻“13:00、14:40、15:40、16:00”,哪些也会发出铃声?你打算怎么办?

生列举。

(学生汇报列举的情况,教师课件同步展示。)

……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我们学校食堂中午供应了丰盛的午餐,荤菜有炸鸡腿和牛排,素菜有炒青菜、拌黄瓜、烧茄子。选1种荤菜和1种素菜,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

(学生交流。)

……

师请大家继续用列举来完成下面的题目——

(出示题目:一个长方形菜地,长增加6米,面积就增加48平方米,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米?学生很快就发现根本用不上列举。)

师那怎么办呢?

生我觉得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画图策略来做。

生我也觉得画图容易解决。

师哎,不对呀!不是正学列举策略吗?怎么这道题要用四年级的画图策略呢?這说明什么?

生做题目选择的策略要合适才行。

生要灵活使用策略。

本课的目标之一是带领学生经历列举问题的可能结果,寻求符合问题要求的答案的过程,认识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经验。带领的任务能不能只让例题独自承担?显然不行。第一次教学中的练习环节,采用彻底放手的方式,没有从扶到放的过渡,例题教学与习题教学完全割裂。第二次教学,注意到了这一点,让学生在反思、交流的过程中,逐步生成个体智慧,不断深化认识,增强了思维的条理性、严密性。

同时,我在思考:把本课所有问题都纳入同一种解题模式(列举策略)中,是否合适?若是这样,是否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策略教学,不应束缚学生的思维。于是,第二次教学中,我意图帮助学生摆脱束缚,让学生明白:策略的使用必须在一定前提下。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大胆地破,才会有真正的立。如此,让学生还原了知识的本来面貌,走进了更为真实的数学世界。

数学教学不只是方法教学、解题教学,不能让学生仅获得一种思维模式,而应当在每节课中都赋予这样的目标——积累数学经验,训练数学思维,形成教学思想。要达成这一切,又必须以儿童的心理、视角、现状切入教学,从童心出发,用童眼观察,让童耳倾听,通过教师的“深思考”促进学生的“真理解”。

猜你喜欢
铃声画图长方形
低段教学如何妙用画图策略
大树的手机铃声
小长方形找朋友
思考物理问题之“画图法”策略
巧替换,妙解答
画图找答案
听不到铃声
寻找图形中的比
动手实践,寻找规律
趣味画图欢乐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