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探究

2020-08-21 09:05孟一凡
数码设计 2020年3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网络时代网络环境

孟一凡

摘要:网络信息技术日益发展下,其与教育领域逐步融合,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已成为知识与技能高度融合的重要学科。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起到了促进作用。利用网络环境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全面提升,使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当下高效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目标。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将对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方式展开探讨,进而推动教育的网络化发展。

关键词:网络时代;信息技术教学;网络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3-0109-01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networkinformationtechnology,itisgraduallyintegratedwiththefieldofeducation.Atpresent,informationtechnologyteachinghasbecomeanimportantsubjectofhighlyintegratedknowledgeandskills.Theadvancementofnewcurriculumreformhaspromotedtheapplicationofinformationtechnology.Ithasbecomeanimportantgoalofefficientinformationtechnologyteachingtousenetworkenvironmenttoimprovestudents'informationliteracyinanall-roundwayandmakestudentsmastertheabilityoflearningwithinformationtechnology.Basedonthisbackground,thispaperwillexploretheeffectivewayofinformationtechnologyteachingthroughnetwork,andthenpromotethenetworkdevelopmentofeducation.

Keywords:Networkera;Informationtechnologyteaching;Thenetworkenvironment

信息技术教学离不开网格环境,其既包括网络教室,也包括校园网环境以及网络环境。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且互动性较强,并且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1确定学习任务,科学制定学习方案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说,学习任务是课程开展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对学习任务进行明确,确保其可将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良好体现,同时要对学生任务进行分层,帮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进而对学生学习方案的科学制定提供指导。教师应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层次化划分,并分布骤的展开教学。

2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外部学习环境的构建即为情境的构建,教师应立足于教学主题而进行与之相关的情境的营造,并为学生提供网络资源支持,使学生可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信息技术学习,进而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有效调动,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合理激发。学习情境的营造要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并且内容丰富,且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启发,进而可引导学习基础与认知能力不一的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进而使之自行进行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学生可在网络上自行搜索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自行对所得出的答案进行分析与比较,以此激发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热情。

3丰富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应立足于自身的基础,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与自身学习能力一致、学习难度相符的学习资源而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空间得以有效扩展,也可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学生应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在多种情境下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进而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吸收,自身进行学习任务方案的制定。自主学习与自由学习并不完全相等,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掌握利用媒体技术进行学习资源搜集的方法,可对所搜集到信息进行辨别与区分,同时也要具备多种学习信息有效整合的能力,进而可对整合后所得出的方案进行自行探索。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利用网络进行问题解决方法搜寻的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具备独自探索软件功能的能力,教师也可在网络技术支持下对学生的学习屏幕进行远程控制,进而实现双向沟通,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在此过程中,可结合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及学习过程对学生的任务层次进行调整,以提升学习的学习成果。

4分解学习任务,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学习任务的细化是指将任务进行有效分解,使之成为各自独立的多个子任务,并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进而将子任务分别布置给不同的小组,学生小组可通过合作与交流共同进行解决方案的探索,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在网络的群组功能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小组合作与交流或模拟通讯过程中进行任务探讨,学生也可自行进行网络资料的收集,通过讨论与沟通制定出可行性高的任务完成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量可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可对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协作能力进行强化。

5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及时反馈与评价

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开展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知识的正确运用方法,了解事物的本质内涵,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事物的发生规律。在信息技術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在丰富的信息资源下学生会产生独特的学习体会,也会得出大量的研究成果,学生可将这些成果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体现,进而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汇报与评价。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总结与规纳能力进行培养,使之可对知识的内在规律进行了解与掌握,对已学习到的知识进行重新架构,进而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在网络环境下,应建立通畅的沟通平台,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要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创造条件,使学生可与网络系统进行信息的有效传递,教师可收集相应的信息反馈,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与整合,进而了解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与完成情况,进而引导学生在正确的学习轨道上进行学习探索,确保学习任务的完成不偏离学习目标。在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还应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与合理评价,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进而依据具体的情况合理进行后续教学任务的调整。

结语:在网络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可在多种学习情境中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在与同学的协同交流与自主探寻中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实现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强,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与能力而进行个性化学习方案的制定,可对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有效提升。同时,此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选择与控制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自控能力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虽然此教学模式还不完全成熟,但通过进一步探索与研究,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网络教学模式必将发挥出更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郑英财.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利用Internet网络的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12):193.

[2]荆云.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8,(01):143.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网络时代网络环境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网络时代
网络时代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