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APDC全过程闭环培育研究

2020-08-27 02:13庄一民陈远宏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技能型闭环培育

庄一民,陈远宏

(1.黎明职业大学;2.黎明职业大学 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处,福建 泉州 362000)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新时代发展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2019年4月,《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高职学校要对接产业急需,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当前,我国面临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多更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如何培育适应产业发展与岗位需求的人才,以及如何解决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育过程中的问题,是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一、闭环理念与技能型人才APDC全过程闭环培育

我国目前的人才类型大致可分为技能、学术、工程三类。技能型人才是指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岗位,具备一定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良好品德,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技能完成实操的人员[1]。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需通过有效的育人过程才能实现。

闭环(close loop)理念被广泛运用于各领域。亚当斯将闭环理念运用于心理学领域,将运动反应与知觉印迹形成的反馈机制定义为一个闭环;管理学领域将闭环定义为,将一项业务划分为N个“工作流”,再采用信息机制将“工作流”串联成一个环路[2]。相对于“开环”,闭环强调系统的稳定性、连续性、封闭性。基于此,休哈特[3]首先提出PDCA(plan-do-check-act,处置—策划—实施—检查)循环,并由戴明运用与推广,所以又称戴明环(见图1)。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TQC)的理论依据就是PDCA闭环,即将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QM)分割为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3]。其核心是收集大量过程性数据,辅以管理技术方法,制定工作标准、执行推广、固化成绩、循环提升,以达到预期目标。前期策划环节包括明确目标、制定方针、建立机制、成立组织、制定路径、设计方法等;实施环节即具体运作环节,是根据规划选择潜在解决方案、完成任务、解决问题;检查环节即对标目标重点与监测指标,检验任务完成情况;处置环节是将成功经验标准化,总结反思失败教训,对相关问题作出研判及将未解决问题循环到下一轮去求解。

本文所提出的技能型人才APDC全过程闭环培育,是通过吸收上一轮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的成功经验,并吸取失败教训,直面当前问题与挑战;依据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总目标与阶段目标,设计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的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实施“知行合一”的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构建“四化”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建立从入学至离校就业全过程育人大环及阶段小环,形成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的层层循环育人路径,并持续优化、持续改进,使整体育人水平呈阶梯状上升(见图2)。

二、处置环节(A):立足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育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人才培养首环是处置环节(A),即立足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育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发扬优点、纠正不足、做出研判等。

多年来,我国高职教育政行企校协同合作,不断推进内涵发展,优化体制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及结构调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也面临诸多挑战。第一,人才供需“两张皮”的矛盾仍然突出,存在产业需求与人才岗位能力不匹配的问题。新兴产业人才的质量跟不上发展速度,跟不上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的要求。第二,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普遍不高且结构复杂。高职学生普遍入学成绩偏低、学习习惯较差;且高职院校生源还包括企业工、农民工、军人等社会生源。第三,存在“五唯”评价的问题。高职教育评价存在“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问题。

为全面了解目前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黎明职业大学、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因阶段目标调查群体的差异性,调查问卷按大一、大二和大三三个阶段进行设计,每阶段各发放问卷800份,共发放2 4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352份,有效率为98%。同时,结合个案访谈法,从不同专业、年级中抽样选取20名学生进行访谈。调查结果如下。

1.专业认同度有待提升

专业认同度对高职学生专业学习、技能提升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专业兴趣度、学习投入度是专业认同度的重要衡量指标。在对高职院校大一学生的调查中发现:(1)专业兴趣度不高。针对“你现在对专业的态度是什么”这一问题,19.7%的学生有意转换专业,48.1%的同学选择了“一般”,还有12%的同学选择了“不喜欢”。入学前,大部分学生对所要选择的专业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入学后,当专业环境和自己的期望值不一致时,学习兴趣度会呈现下降趋势。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恰当、教学内容和实际工作脱轨,均会降低学生对专业的兴趣。(2)学习投入度不够。针对“你现在的学习状态怎样”这一问题,55.2%的学生选择“目标不够明确,不够努力”。针对“你认为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这一问题,只有36.7%的同学选择“学习”;针对“你认为当前哪种压力对你困扰最深”这一问题,43.2%的学生选择“学业压力”。这意味着大部分高职学生在大学初始阶段目标不明确、学习不够投入,但并未放弃学习,只是缺乏正确的引导,未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2.劳动价值观有待加强

职业教育与生产、生活、社会服务性劳动等有着天然联系。劳动教育最核心的价值目标是培育学生尊重与热爱劳动的价值观[4]。通过对大二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目前“00后”高职学生群体劳动价值观存在一些问题。(1)对技术劳动存在偏见。针对“你对技术劳动的理解”这一问题,73%的高职学生认为是对某种劳动的机械模仿和重复,仅把劳动看成是将来“养家糊口”的手段。(2)滋生劳动惰性。职业教育中的顶岗实习、实践教学充满“劳动元素”。但我们在与不同专业高职学生的访谈中,明显感到这些学生在优越的环境中滋生了劳动惰性,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和技能工作,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

3.职业能力需进一步磨炼

职业能力包括职业品质与技能,是将个体品德、态度和技能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5]。职业能力是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与大三学生的个别访谈中,40%的学生认为课堂所学与实习运用存在脱节现象。问卷调查数据显示,高达83.3%的高职学生希望能够亲身到企业一线进行实习锻炼,通过实习增长见识,并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产一线,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71.6%的大学生认为,尊重学生主体、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重点。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人才供需、生源与评价机制的挑战,及学生专业认同度、劳动价值观与职业能力等问题。这要求高职院校在技能型人才APDC全过程闭环培育中的处置环节(A)中,需吸取上一轮失败与教训,直面挑战与问题,做出研判。

三、目标规划(P):设计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的现代高职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不同年级学生面临不同的发展挑战,呈现不同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形成不同阶段培育重点。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APDC全过程闭环培育中的目标规划(P)环节,就是要把握新时代技能人才需求,遵循高职院校学生成长规律,直面存在问题。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新时代职业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等提出的新目标,并结合人社部最新修订颁布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在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育上,应做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培育标准与职业岗位、培育过程与成长规律“三个对接”。创新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中心的“职业规划—技能锤炼—能力发展—岗位匹配—就业跟踪”学生成长服务体系,做好高职学生技术技能标准与全过程成长路径设计,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高职院校在制定全过程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时,需列明毕业生职业能力清单,培育标准需对应职业岗位知识、技术和素养点,教育教学安排需对应学生能力成长过程,进而打造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高职教育体系。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能力标准与成长路径详见图3。

四、实施环节(D):实施“知行合一”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实施环节(D)是根据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标准与成长路径规划,实施“知行合一”职业能力提升路径,并将专业教育融入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劳动教育融入职业能力提升过程。这是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APDC全过程闭环培育的中心环节。

1.专业教育融入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职业生涯教育是引导学生职业发展,促进其职业能力提高的重要方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贯穿大学阶段及职业过程,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专业要有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和模式。在大一阶段,重点加强专业教育,提升专业认同感,确立职业发展航向标,这是解决学习兴趣与投入问题的关键。

首先,增强专业认知。专业与产业、行业、职业紧密关联,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了何种专业,就选择了何种工作岗位。高职院校要在专业建设发展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与区域行业发展相适应,与学生未来发展相结合,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可采取举办新生入学教育、与专业紧密结合的“第二课堂”活动、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结对子”等措施,让新生了解专业,确立大目标与阶段性目标。还可将学生专业学习同各种竞赛活动相结合,将学生的荣誉感转化为学习的内部动力。同时,要加强对专业不适应、有转专业意向学生的个性化指导。

其次,增强职业认知。大学生可在明确的职业认识中规划大学生活、制定学习方案与求职方法。在大一阶段,应发挥企业育人优势,开展任务式教学,让学生参与丰富的职业生涯体验和模拟活动,以提升学生对社会工作领域的认知,增强处理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一般将培养一线技术人员的教育定位于专科层次,将培养高水平技术人员和设计工程师等教育定位于本科层次。因此,高职本科教育应同时加强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

通过以上措施,帮助高职学生进一步增强专业认同度,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努力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

2.劳动教育融入职业能力提升过程

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一环。

首先,强化“五育并进”,提升职业品质。“五育并进”是指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大学生职业品质是指个体在职业实践中展现出来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情感态度等,这是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关键。高职院校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强化“五育并进”,将职业品质培育融入劳动教育中。应确立劳动教育的培养标准,构筑劳动素养培育平台,聘请劳模、工匠进校园进课堂。在日常教育、常规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还应推进“劳育清单”制度改革,遴选“党团活动、志愿活动、竞赛项目、技艺传承、体魄锻炼”5个模块近百件劳动事项。使学生在参与活动、实习实训中领会劳动所承载的道德和责任意识,以及其中所渗透的“工匠精神”内涵,实现以劳树德、增智、强体、育美。

其次,落实“育训结合”,提升职业技能。育人与培训一体化的“育训结合”模式,既能使学生获得直接就业技能,又能获得间接技能,包括学习、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一要重视推行“1+X”证书制度试点,“1+X”证书制度是育训结合模式的关键举措。高职院校可结合专业群建设,推进社会需求证书试点,落实“书证融通”,将“X”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模块,构建“X”证书课程包。二要推进分层分类培养改革。高职院校应立足“多样化生源、个性化发展”的现状,推进学分制改革,构建以“通识教育课程(组)+专业群平台课程(组)+‘X’证书课程包(组)+专业群拓展课程(组)”为主线的“多阶段多方向多平台”专业群课程体系,实现底层共享、中层互选、顶层分流。在需求端,不少国内企业对复合型高端技能型人才求贤若渴,高职本科教育应在此基础上,注重加强专业群拓展课程(组)建设,设立复合技能选修课,强化学生知识与技能深度拓展,以契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需要。三要推行“学校+企业+岗位”方式培育技术精英。高职院校要面向区域重点产业,推行“课堂革命”,校企共育“专业应用+岗位标准+创新实践”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职本科教育要深化“专创融合”改革,推进“技术精英”领航工程,构建“技术精英—专业带头人—研发团队”的带动引领模式,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五、监测环节(C):构建职业能力“四化”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技能型人才培育的产出导向,是对培养过程的方向性指引和对培养结果的要求[6]。“职教20条”对破除“五唯”评价的顽瘴痼疾提出改革意见,并为技能型人才的评价给予方向性指引。监测环节(C)是基于“职业规划—技能锤炼—能力发展—岗位匹配—就业跟踪”的学生职业能力成长服务过程,对标高职技能型人才培育目标、重点与监测指标,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为评价核心点,以推进能力评价导向的技能点与实践任务一体化管理为目的,构建职业能力“四化”质量监测评价体系(见图4)。

高职技能型人才“四化”质量监测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评价主体多元化。高职院校可构建包括教师、行业专家、学生自评、实践平台自动评价等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将考评结果作为学生评价、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二,任务内容多样化。高职院校可结合大学生“劳育清单”制度改革的5个模块及其他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任务内容可包括单个任务、项目、考试、作品等。

第三,评分方式全面化。高职院校可采用过程性、总结性、混合式等评价方式,同时导入“学分银行”,实行学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果的认定和转换,为技能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拓宽通道。

第四,技能成长可视化。高职院校可建立学生能力成长档案,指导学生发挥优势、补足短板,建立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跟踪机制,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高质量就业。同时可建立大学生分阶段技能成长监测指标体系。对大一学生,从入学教育(迎新活动、社团活动)、新生适应(适应性问题、退学意愿)、专业认知(专业认同度、专业认知教育)、学习投入(课内学习、课外学习)等“四个维度”进行监测。对大二学生,从学习投入(学习压力、竞赛活动)、能力素养增值(职业品质增值、职业技能增值)、毕业规划等“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对大三学生,从学习投入(考证情况、毕业项目)、能力素养增值(职业品质增值、职业技能增值、职业发展能力增值)、职业成熟度(职业期待错位、职业成熟度、求职辅导)、培养达成(毕业去向、升学状况、行业去向、职业去向、签约工作满意度)等“四个维度”进行评估。高职本科教育应在监测的深度上进行拓展,确保人才培育质量。同时构建过程追踪的评价体系,记录人才培养生命周期情况。

将管理学的APDC闭环理念运用于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全过程培育的实践研究,可形成阶段连贯、环节紧扣、无缝链接的全过程闭环式育人链条,为我国培养具有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提供有益借鉴。在“双高计划”的引领下,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对接产业,调整专业能力目标、优化育人结构,以服务区域高端产业。

猜你喜欢
技能型闭环培育
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及其构建略论
大型军工企业集团重大风险全流程闭环管控方法探析
时尚与数字共舞,打造印花供应链生态闭环
公平关切下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决策
战略管理型模式下的产业闭环管理体系建设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