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价值观

2020-08-28 10:25许健美
西部论丛 2020年9期
关键词:价值观高校

许健美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宣讲及培育工作,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获得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从高校理论课教师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以及基本结构出发,浅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价值观研究。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价值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教化者、是大高校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引导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价值导向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探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价值观的含义、功能、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在于做人的工作,中心环节在于立德树人,核心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能力。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要求,高校要铸魂育人、立德树人。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全过程,是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价值观的根本依据。从“现实的人及其活动”出发,马克思详细阐释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事实:物质资料生产、新的需要的生产、人的生命的生产和意识的生产。开拓当代社会人的发展的实践路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重要的意识的生产,中国高校意识的生产指的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公共产品和服务,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用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武装自我,做到“社会性的我”和“个体性的我”的统一。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社会性”和“个体性”的融合,在對待政治观点、理论时用运用双向思维进行,不做核心价值观和核心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两面派”和“两面人”。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思维模式都受到世界多元文化的巨大冲击,如果缺少正确的主流思想价值观引领,人们则会缺少前行的理论指引。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达成价值共识,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公民素养提供了明确的价值标准,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核心追求,对理想社会状态的积极向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提出有效避免了思想混乱和困惑,坚定了我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在当前利益格局调整下和各种社会思潮影响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整合思想观念、形成价值共识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成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所遵循的根本尺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价值观提供了重要的价值思想、正确的价值追求和明确的价值指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从哲学视角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创造活动中的导向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价值观的基本结构

信仰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某种理论学说、宗教的极度信服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在时间的作用下将内化为人对事物的终极态度并成为人的习惯,会不自觉地将这种心理状态作为指导实践追求人生最高境界、实现自我超越的准则。科学的信仰必须具备真理性、科学性以及至高价值,会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重要意义,还会对人的社会实践产生巨大能量。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仰所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需要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求,做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彻底的明白人,做到“真信、真学、真懂、真实践”,保持自我思想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和行动上的自觉,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功底、教育能力、信仰程度,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和中国的社会发展以及国情相联系,引领大学生超越世俗浮夸,摆脱功利主义以及西方资本主义主义价值观的消极影响,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引领大学生的人生之路,构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培养大学生的价值定位和政治站位。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价值所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价值所构包括主体意识、职业理想、师德观念、实践思维。主体意识是全部价值观念的核心和灵魂,教师要从“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角度出发,彻底回答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理想体现在成熟的职业定位、强烈的职业责任、浓厚的职业情感上,实现高校立德与树人,铸魂与育人两者的统一。师德观念则体现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等方面的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实践思维则是“关于实践行为的心理模式”,高校思想政理论教师要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等方面结合实际创新思政教育途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反馈理论,理论再联系实际。

参考文献

[1] 本刊记者.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问题——访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长戴木才研究员[J].思想教育研究,2013(02):10.

[2] 李云聪. 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

[3]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1).

猜你喜欢
价值观高校
我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