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影响

2020-08-31 02:46姜彦力
今日健康 2020年5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阻塞性指标

姜彦力

(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南京,210029)

现阶段,慢性阻塞性肺病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相对来说其发病率在我国北部与中部的农村地区是最高的,大约占到百分之三左右[1]。一旦患病,将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进而限制其日常生活中相关活动的完成,包括家务、职业以及社会活动等[2]。所以,怎样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有效减轻其呼吸困难症状,将会对提升生活质量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3]。为了探讨肺康复训练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效果,本文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0-78岁,平均(48.3±1.8)岁,患者病程在1-18年之间,平均病程为(9.2±1.0)年;对照组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1-79岁,平均(49.0±1.6)岁,患者病程1-17年间,平均病程(9.4±1.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因素、年龄因素以及病程因素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进行祛痰治疗、平喘治疗、激素治疗以及氧疗等,给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肺康复训练,具体措施如下:

(1)指导患者实施运动锻炼:医护人员应引导患者多开展运动锻炼,比如,散步、打太极拳、练习健身操以及骑自行车等,并且要从锻炼强度以及时间上进行有效控制,在不影响患者健康的前提下逐步增加锻炼强度与锻炼时间,以患者呼吸没有困难以及不会感到劳累为宜。一般情况下,每次锻炼的时间应该控制在二十到三十分钟之间,且每天锻炼两次到三次。

(2)指导患者实施呼吸训练: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实施缩唇呼吸以及用鼻吸气,在呼气的时候,把嘴缩紧似吹口哨形状,然后将气体从口中缓慢呼出,其具体的呼吸时间比控制在2:1,且频率为7—8次/分钟,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到二十分钟左右。此外,连续腹式呼吸,指导患者采用站立体位、坐立体位或者是卧位,使其全身放松,然后把左右手分别放置到患者腹部以及胸部。在用鼻吸气的时候,做到尽力挺腹,然后将放置于腹部的手上抬,之后再用口呼气。当腹肌收缩的时候,需要加压位于腹部的手,做到膈肌上抬,并保持反复训练,训练次数为每天两次到三次,每次的时间为十分钟到二十分钟之间。

(3)指导患者实施排痰训练:医护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排痰训练,主要包括体位引流训练、胸部叩击震颤训练以及咳嗽训练等。

1.3 观察项目

(1)观察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对所有患者都实施肺功能检查,测定患者第一秒的用力呼气容积,也就是FEV1占到预估数值的百分比,以及第一秒用力呼气的容积所占到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即FEV1/FVC。

(2)观察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对患者实施COPD生活质量评定,采用CAT表来测评,总共包括八项内容,包括症状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心理评分、睡眠评分及社会影响力评分等方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肺功能指标没有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指标与FEV1/FVC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s)

治疗后FEV1指标(%) FEV1/FVC指标(%) FEV1指标(%) FEV1/FVC指标(%)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例数 治疗前30 30 42.6±1.7 42.3±1.6 48.3±1.8 47.8±1.7 45.2±1.8 59.1±1.7 49.8±1.5 60.3±1.8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 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对照组观察组30 30 t P 25.4±1.2 25.3±1.3 2.011>0.05 23.4±1.5 20.2±1.4 7.254<0.05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前生活质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 讨论

实质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不是独立疾病,而主要是以气道阻塞作为特征,在活动之后出现的呼吸困难综合征[4]。通常情况下,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其气流阻塞程度会不断加重,患者肺功能会呈现出进行性下降现象,进而造成患者的呼吸困难以及焦虑孤独等。现阶段,肺功能检查属于判断气流受限情况的重要且客观指标,在疾病治疗中发挥关键性作用[5]。从治疗角度出发,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肺康复训练,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具体来说,肺康复训练主要是采用可行性相对较强的缩唇呼吸训练方式以及上肢运动训练方式作为主要的训练方式,最终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缩唇呼吸训练能够锻炼患者的膈肌功能,有效增大肺活量,进而减少肺内部的残气量,增加肺泡有效通气量。此外,上肢运动锻炼能够锻炼患者的呼吸肌群,特别是胸部呼吸肌群,增加患者的运动耐力,减少不协调的呼吸,最大限度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恢复自信心。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肺功能情况与生活质量上都存在相对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肺康复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阻塞性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最新引用指标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