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变化及预后探讨

2020-08-31 02:46马霞霞杨润红郝莉霞
今日健康 2020年5期
关键词:母体影像学脑梗死

马霞霞,杨润红,郝莉霞*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儿科1,CT/MR诊断科2,陕西延安,716000)

新生儿脑梗死在临床实践中也被称之为围生期脑梗死,主要包含出血性脑梗死以及缺血性脑梗死两种类型,其主要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3天内出现某一脑血管供血区域内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的情况,抽搐、惊厥、体温不稳定等均为新生儿脑梗死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因以往临床对于此类疾病的关注度偏低,新生儿脑梗死患儿的早期诊断缺乏明确性的判断依据,为深入探究新生儿脑梗死疾病的临床主要表现特点以及预后处理效果,积极进行相关实践探究活动的展开。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合理挑选出20名在2018年8月-2019年5月期间与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新生儿脑梗死患儿为本次实践探究活动的主体对象,20名新生儿脑梗死患儿中共有17名足月产儿,3名早产儿。经剖宫产手术出生的新生儿共计9例,自然分娩出生的新生儿共计11名。所有新生儿出生前期母体并未出现胎动异常、心率异常等情况。19名新生儿脑梗死患儿的母体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仅一名新生儿的母体存在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性疾病。出生后新生儿中正常体重者共17名,低出生体重患儿共3名。

(二)研究方法总结性分析所有患儿存在的认知障碍、惊厥、偏瘫等临床疾病症状表现,注重对患儿自身其他疾病的因素分析[1],及时进行影像学层面的检查,并完成后期的随访工作。

(三)实验观察指标对于所有新生儿脑梗死患儿,专业的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对于呼吸困难或者呼吸暂停的患儿进行及时的护理[2],认真观察处于新生儿时期患儿的体征表现,详细记录所有患儿的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为后期的质量评测奠定基础。

(四)统计学分析用SPAA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处理,使用Aogar进行质量评分。计数数据以(数量/百分比)形式进行表示[3]。

二、结果

临床疾病观察过程中新生儿主要体现出不同程度上的抑制表现,其中多数新生儿伴有惊厥症状。20名新生儿脑梗死患儿中检查出严重性脑室内出血患儿5例、脑血管畸形患儿8例、实际患病原因不明的患儿1例、因母体自身患有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导致的脑梗死患儿6例。早期治疗环节,所有患儿均无明显的定位体征。影像学检测中观察到20例患儿中有19例的检查结果呈现为阳性。其中5例发病后的2米内表现为无回声区。2例脑梗死情况累及到一侧大脑前后动脉。7例新生儿在发病后的2米内于病灶位置出现了低密度灶。急性CT检查中8例新生儿出现低密度改变。DW-MRI可有效做到针对新生儿脑梗死患儿的早期临床疾病诊断。后期的随访中检查到15例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良预后。新生儿脑梗死患儿存在偏瘫、死亡、发育缓慢、智力下降等不同程度的表现。

表一:围产期情况以及病因分析(x+s)

表二:新生儿脑梗死临床特征、影像学变化、预后等情况分析(n%)

三、讨论

随着现代化社会主义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型的科学医疗技术手段持续更新。先进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为多种临床疾病的检查与治疗提供了广泛的技术性支持。针对临床新生儿脑梗死疾病,医务人员应从患者临床症状表现特征入手,着重分析患儿的突出性病因,借助影像学的变化进行不同时期的病情发展分析,努力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救治方案,提升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胎盘功能性不全是造成临床新生儿脑梗死疾病的重要性因素,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惊厥,实践经验得知,新生儿脑梗死患儿的预后处理与脑梗死的面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关联,脑梗死累及面积越大,患儿临床预后效果越差,并且早期抗凝性治疗无法有效提升脑梗死患儿预后处理效果。

猜你喜欢
母体影像学脑梗死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蒲公英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多胎妊娠发生的原因及母体并发症处理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三种稠环硝胺化合物的爆炸性能估算及其硝化母体化合物的合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修辞是翻译思想的观念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