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伤处理与常见误区

2020-08-31 02:46侯磊
今日健康 2020年5期
关键词:红药水发物二度

侯磊

(宁南县人民医院,四川宁南,615400)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因为各种意外导致身体受到伤害。其中,烫伤就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意外伤害事故,相信不少人应该都在炒菜、倒开水等遇到过。大家都知道,当烫伤事故发生时,应当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控制病情,以免产生更严重的后果。但是,在烫伤的处理过程中,大家常常会陷入不同的误区,并采取错误的处理措施,导致病情加重。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烫伤的常见误区和正确的紧急处理措施吧。

一、烫伤是小伤,不需要太紧张

烫伤分为高温烫伤和低温烫伤,高温烫伤指皮肤接触高温后组织损伤,低温烫伤则是皮肤在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后形成的组织损伤。烫伤可按程度分为三度,即一度烫伤、二度烫伤和三度烫伤。一度烫伤只有皮肤表层受损,表现为轻度红肿,明显疼痛,但无水疱;二度则是真皮层受损,除红肿疼痛外还有大小不等的水疱;三度烫伤则涉及到皮下,脂肪、肌肉甚至骨骼,伤口呈灰或红褐色。

日常生活中的烫伤事故发生时,若是一度及二度烫伤,人们往往认为只是小事,并不放在心上,但其实,局部烫伤除了会损伤皮肤也还可能会引起全身性的反应。若烫伤后,患者出现伤口发炎、流脓、发热等,那就意味着伤者发生了全身炎症反应,需要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治疗,切忌放任不管,酿成大祸。

二、烫伤不能用水冲,否则会起泡

在小时候,当我们出现烫伤时,会本能性的寻找温度低的东西来缓解伤处的疼痛,最常选择的就是冷水冲洗。这时候,要是家长看见了,大多会赶紧把水龙头关掉,不让用凉水冲,说会起水疱。但事实并非如此,烫伤后是否形成水疱,与接触冷水并无必要关系,烫伤后水疱的形成是由受伤程度决定的,一度损伤太轻,三度损伤太重,都不出现水疱,二度烫伤由于真皮层受损,组织液渗出较多,则会导致水疱的产生。烫伤以后,若及时用冷水冲洗伤处,反而可以使血管收缩,减少组织液的渗出,使形成的水疱数量减少。当然,用冷水冲洗时,应注意选择清洁水源,最好是流动的自来水,避免造成伤口感染。同时,冲洗时还应调到合适的出水量,冲洗伤口旁侧,让冷水流到伤口处降温,而非直接冲击伤处,造成二次伤害。

三、牙膏可用治疗烫伤,防止感染

说到家长常用的烫伤“偏方”,就不得不提牙膏了。在家长的眼里,牙膏几乎可以说是个万能的小玩意儿,除了刷牙以外还是个“十项全能”选手,烫伤对它来说也不在话下。这样其实是一种误解哦,牙膏本身是没有缓解或治疗烫伤的功能的,也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不仅如此,胡乱使用牙膏涂抹在烫伤处,还可能会刺激创面,更容易引起感染哦。所以,还是放牙膏回去做它的本职工作,不要再胡来了吧。

四、红药水和紫药水可以治疗烫伤

除了牙膏以外,家长的眼里还有两种万能药物,可治日常百病,那就是红药水和紫药水!红药水和紫药水都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所以在烫伤发生时,家长常在烫伤处大量涂抹红药水或紫药水,再送去医院就诊。这样做,实际上并不能有所帮助。医生在治疗烫伤时,需要根据伤口烫伤的颜色和面积来判断烫伤的深度和程度,再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涂抹红药水和紫药水后,医生无法正确地鉴别伤势严重程度,容易出现误诊情况,影响病情的恢复。此外,红药水中含有大量的汞,被吸收后会引起汞中毒,带来更多的麻烦。

五、酸碱烫伤时可用中和法缓解

当有人被酸或碱烧伤时,会想到“酸碱中和”理论,想通过加酸或碱缓解伤情,然而实际上,酸碱中和会放出大量的热,反而会进一步烧伤患者,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正确的处理措施应当是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稀释酸碱的浓度,减轻伤害,随后立即送医。

六、烫伤后不能吃“发物”

烫伤后,老一辈的常常会要求伤者忌口,少吃或不吃“发物”,如鱼、虾、羊肉、香菜等,以免伤口愈合缓慢甚至加重病情。但从现代医学理论来看,“发物”理论是没有科学依据支撑的,并没有确切相关案例证明。相反,所谓的“发物”可以为伤者补充高蛋白及维生素,可以帮助伤口尽快愈合。

烫伤会给我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做好防护措施,避免烫伤。在进行烧菜、倒水时,认真专注,做好防护措施,以免受伤;在暖气设备周围时,应注意不要触碰到;在洗澡时应先放冷水再放热水,水温不要太高;最后,还应多多了解急救知识,以便在意外发生的第一时间就能作出正确的应对,避免耽误或加重伤情,在急救完成后应立即送往医院。

猜你喜欢
红药水发物二度
中医专家为您解读“发物”
巧用“发物”防病治病
中医眼中的“发物”到底指什么
图说·“梅”开二度
紫药水、红药水、碘酒、酒精之间的区别
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在二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发物”是何物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碘伏怕遇上红药水
以案释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