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思考

2020-08-31 09:42刘双明
西部论丛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初中地理新课改

刘双明

摘 要:心得教育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愈益受到重视,一线教师应注重优化教学观念和模式,以与时俱进,促进学生的最大化发展。本文从宏观角度对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三点原则性的意见,即基于课程标准,认真落实教学设计;减弱灌输色彩,彰显学生主体地位;抓住学科主干知识,注重内在方法论和关联性。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思考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持续深入推进,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更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对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谈一些原则性的意见,希望对相关教学工作者有所启示。

一、基于课程标准,认真落实教学设计

备课阶段认真落实教学设计,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基本前提。然而在初中地理教学领域却存在一个怪现象: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是凭着经验或感觉上课,教学设计很少甚至于从来不落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识记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很多教师觉得教地理简单,就是上课画画重点,学生理解并背诵,然后做题练习,这些做到位了,学生就能在考试中得高分,教学设计什么的其实用不着。应该说,这种观念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也并非全然无理,然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其早已不合時宜,因为这种观念下的教学模式不可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新的教育背景下,我们首先要重视的即为基于课程标准,认真落实教学设计。概括地说,要切实做到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抓住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评价,达到所谓“解读课标,上明白课;分解课标,上有效课”。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

从通俗角度来理解,那就是将目光聚焦在“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这三个教学的核心问题上,由此出发,结合知识内容特点来确定教学思路和行动,尤其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地理规律、地理原理进行质疑,促进其深入思考,以理解地理知识背后的规律和原理。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其中会设计到一个重要规律“太阳直射点总是北纬23.5°和南纬23.5°之间移动”,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质疑:“太阳直射点为什么总是在北纬23.5°和南纬23.5°之间移动?为什么不在北纬20°和南纬20°之间移动?”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展开质疑并积极思考,当学生想清楚了问题答案,对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也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像这样的教学举措,都是应在教学设计时提前预设的,否则在课上只能使干巴巴地讲出来,达不到理想效果。

另外,在此有必要指出一点,部分教师由于长期”疏远“教学设计,以至于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分不太清,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有加以辩证之必要。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其应能精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任务,由于它是预先设定的,所以也是衡量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而学习目标则是由教师代替学生或者师生共同制定的,其所面向的是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学生通过学习最终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制定时可以使用教师教学专业词语,甚至概括性词语只要教师能看懂,或者成人能看懂就行了;但是学习目标是需要不同层面的学生能看懂,可操作要强,语言就必须做到准确具体。这些细节问题也都是认真加以注意的。

二、减弱灌输色彩,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课堂模式以讲授教学为主体,特别是地理这种注重识记和背诵的学科。然而新课改的基本教学理念即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要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则充当引导者和点拨着。因此,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必须要减弱灌输色彩,彰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基于以上原则,笔者在《日本》一课的教学中即尝试了新的地理教学理念,即把日常教学变为重在传授给学生的是“方法”,不再是灌输课本“知识”。在日本地形特征上,给学生进行读图指导,根据图例的颜色判断地形类型。在气候特征上日本是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的气候类型;深受海洋性影响;领土狭长,南北所跨纬度较大,各地气候差异显著。从读图和资料上分析归纳上述三个特征时,笔者再次强调气候与地理位置、领土组成自然地理要素内部之间联系。最后本节课结束,笔者边小结边板书,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学习方法。由自然地理要素内部联系到外部,由区域地理学习理论落实到日本自地理特征实际,由实际再上升到理论。另外,该节课中还针对学生对综合题的分析归纳能力比较薄弱这一基本学情总结答题方法:读题找出关键词;建立解题思路;再归纳总结答案。这样,就在每一个环节都渗透学法指导和自然地理特征内部联系,整节课从开始到课中,再到最后都只是引导学生让其自己去获得知识,并且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这样也有利于促使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体会和感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地理素养的形成。

三、抓住学科主干知识,注重内在方法论和知识关联性

长期以来,笔者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一遍遍从亚洲讲到美洲,从东南亚讲到西欧,从日本讲到巴西,从北京讲到黄土高原,往往都是都是给学生重复地画知识点,继之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就这样一年又一年,送完了一届又一届,是否有省劲的巧法?有的教师说,就是这样一遍遍地重复,学生还不会,不重复记忆还不都忘完了?对于这一点,其实笔者是赞同的,某种意义上,重复就是最好的教学手段!不下苦功,一切为零,所谓“快乐教育”“减负教育”,很难得到一线教师的认同。不过,要看重复的是什么,是非要每个学生长大工作后都知道长江6300米吗?语文、英语学科有语法,数学、物理学科有公式,那么我们地理学习有没有规律、方法呢?我们地理教学是否应该注重方法论了呢?所以笔者认为,基本的“要诀”即为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抓住学科主干知识,注重内在方法论和知识关联性,促使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形成地理学科素养。

比方说,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学生对地理位置、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空间分布、地域差异等方面的理解,以及学生能否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应用地理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掌握主干知识同时,研究其背后的方法论,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去死记硬背的知识点。例如学习区域地形的方法是每一个区域都先要求学生知道(地形区、地形类型、地势特点),河流包括(河流流向、注入海洋、与地势关系),再具体到以亚洲为例进行案例分析,最后拓展到分析北美洲、东南亚、巴西地形、河流特点。这样以掌握整体规律、特征的学习方法来分析地球上每一个区域,而不局限在某个具体地区或大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整体的一节课、一章、一册的内容我们其实可以充分利用章节的、整册的知识脉络图,以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知识结构,明细主线,并注意揭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这样不仅事半功倍,也有利于促进其学科素养的发展。

综上,本文从宏观角度对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三点原则性的意见,即基于课程标准,认真落实教学设计;减弱灌输色彩,彰显学生主体地位;抓住学科主干知识,注重内在方法论和关联性。新的教育背景下,一线教师应注重优化教学观念和模式,以与时俱进,促进学生的最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祖晓杰. 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J]. 才智, 2015, 000(001):239-239.

[2] 李建文. 新课改下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方法初探[J]. 教育, 2015, 000(013):84-84.

[3] 周鹏程. 对新课改下初中地理课堂活力的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1):86-86.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初中地理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