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学情,促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020-08-31 18:11杨宝珠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0期
关键词:学情分析具体方法科学性

杨宝珠

摘 要:只有教师具备一定的学情分析意识,在课前着重对现阶段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才能保证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得以顺利的展开,才能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成效。鉴于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当中,首先应该对现阶段的学情进行分析,既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掌握学生实际的语文基础情况;又要把握设疑的时机和分寸,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做好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工作。

关键词:学情分析;小学语文;科学性;有效性;具体方法

就目前的教学形式来看,教学过程中还是有不少的问题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的是教学的进度,因为很少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来展开教学工作,进而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成效一直不高,其严重影响了新课程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践行和发展。鉴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和说明:

一、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着重掌握学生的语文基础情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并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内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效,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着重去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借助一定的手段去调查并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把握住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和潜在的发展区域,将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而让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和探究来得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此来掌握学生的语文基础情况,有针对性地来展开接下来的教学工作。

例如,在《桂花雨》一课的教学当中,想要真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效,就必须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前预习任务,比如,作者喜欢的桂花树是什么样子的,在写作过程中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来突出桂花树的不同以及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摇花乐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的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由阅读本篇文章,并针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解答。当然,为了掌握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情况,教师还应该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就这些问题向学生进行提问,从而检验学生课前的预习成果。

二、把握设疑的时机和分寸,切实做好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

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一些文章的写作思路和方向都是相同的,因此,切实做好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工作,关系着学生是否能够将一些旧的知识迁移至新知识的学习中,关系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效。只有切实做好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工作,才能降低学生课堂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构建起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鉴于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当中,应该合理地把握设疑的时机和分寸,学生对于旧知识的运用以及新知识的学习存疑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同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新旧知识进行串联,保证学生能够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完成旧知识的复习并能够建构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例如,在《父爱之舟》一课的教学当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慈母情深》这篇文章所用的学习方法,来尝试自学本篇文章,并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讨论和交流,简要地概括文章每段的段落大意,并将一些优美的句式勾画出来。另一方面,教师则可以为学生设置一定不同难度的问题,从而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考查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比如,教师可以提出“全文讲了哪几件事”“全文当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并说明理由”以及“全文分了几个场景进行描述,这些场景都显示了什么”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对教学的内容和方案来作出调整和优化。

三、关注预设与生成的变化,保证实践活动的开展发挥作用

想要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成效,其不仅需要教师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着重对现阶段的小学语文学情进行分析,同时还需要教师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和充分的准备工作,根据课堂学习情况的变化来对已有的教學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切实保障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发挥作用。

例如,在《景阳冈》一课的教学当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一方面,教师需要做好课前的预设工作,多借助信息技术的资源整合优势来搜集并查阅一些《景阳冈》这篇文章的教学案例和素材,并加以参考和借鉴。另一方面,教师则需要做好课堂教学的生成工作,着重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情的变化来对教学的目标、内容、过程以及方法作出调整,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点拨,从而保证实践活动的开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着重做好课前的学情分析工作,其不仅仅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语文知识的兴致和动力,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基于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当中,应该切实做好课前的学情分析工作,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推动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永燕. 语文教学设计的催化剂——学情分析[J]. 小学教学参考,2016(09):6-7.

[2] 何少叶. 小学语文课堂学情分析及教学对策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5(46):251-252.

猜你喜欢
学情分析具体方法科学性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学校
LNG加气机现场检定方法略谈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注重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
学情分析不准对教学质量影响的例析
关于青少年科幻画创作辅导的几点思考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团体心理健康辅导的理论、方法与实践